一种绿色建筑节能降噪内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2793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内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绿色建筑节能降噪内墙,包括第一内墙板与第二内墙板,所述第一内墙板的外壁一侧设置有第二内墙板,且第一内墙板与第二内墙板的大小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内墙板外壁一侧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内墙板与第二内墙板的内部一侧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一侧设置有降噪板机构,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阶梯型滑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一侧设置有外盖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节能降噪内墙,能够使得整体装置更精密高效的进行隔音降噪,便于使用人员对内墙进行检修,有效的提高了使用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整体装置的实用性,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降噪内墙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内墙
,具体是一种绿色建筑节能降噪内墙。

技术介绍

[0002]隔音墙的作用是吸收声音、阻隔声音等,普遍的应用于电影院、KTV、录音室、摄影棚等场合,现有的隔音墙安装方式主要是直接将隔音层粘贴在混凝土墙上,当隔音层损坏需要更时,为不影响墙体的美观,通常是将整面墙体的隔音层全部拆除,再重新粘贴隔音层。
[0003]现有的封箱打包机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现有的降噪内墙的结构单一,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在拆除隔音层时,会对隔音层以及混凝土墙体带来一定的损坏,同时还存在施工难度大等缺点,从而较为不便,在使用的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绿色建筑节能降噪内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建筑节能降噪内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绿色建筑节能降噪内墙,包括第一内墙板与第二内墙板,所述第一内墙板的外壁一侧设置有第二内墙板,且第一内墙板与第二内墙板的大小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内墙板外壁一侧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内墙板与第二内墙板的内部一侧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一侧设置有降噪板机构,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阶梯型滑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一侧设置有外盖板,所述外盖板的内部一侧开设有扣动槽,所述第一连接架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壁一侧设置有双轴向套杆,所述双轴向套杆的内壁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架,且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的大小结构均相同,所述双轴向套杆的内部对应第一连接架的一侧贯穿设置有第一螺纹杆。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双轴向套杆的内部对应第二连接架的一侧贯穿设置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与第二螺纹杆的外壁一侧均设置有调节螺帽,且第一螺纹杆与第二螺纹杆分别与调节螺帽啮合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的内部四个拐角处均贯穿开设有连接孔,所述降噪板机构包括有装饰表层、抗裂砂浆层、防水板、第一隔绝板、第二隔绝板、承重层、吸音板与保温板。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装饰表层的外壁一侧胶合连接有抗裂砂浆层,所述抗裂砂浆层的外壁一侧胶合连接有防水板,且装饰表层通过抗裂砂浆层与防水板连接,所述防水板的外壁一侧胶合连接有第一隔绝板,所述第一隔绝板的外壁一侧设置有第二隔绝板,所述第二隔绝板的外壁一侧设置有承重层。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承重层的外壁一侧胶合连接有吸音板,所
述吸音板的外壁一侧胶合连接有保温板,且承重层通过吸音板与保温板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隔绝板与第二隔绝板之间等距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第一隔绝板与第二隔绝板内部靠近隔板的一侧均设置有真空腔,所述真空腔的内壁一侧均设置有吸音棉。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盖板的外表面对应阶梯型滑槽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滚轮,且外盖板通过滚轮与阶梯型滑槽滑动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通过设置的第一内墙板与第二内墙板,当使用人员需要使用第一内墙板与第二内墙板时,则可以通过扣动槽向上提升外盖板,通过阶梯型滑槽与滚轮的配合,则可以将外盖板打开,则可以便捷的将降噪板机构放置进安装槽中,在装饰表层的外壁设置抗裂砂浆层,配合着防水板实现防水效果,通过对隔板将第一隔绝板与第二隔绝板连接,从而能够形成一个真空腔,通过在真空腔中填充吸音棉,则可以有效的提高隔音降噪的效果,配合着在承重层的外壁添加吸音板,实现进一步的隔音效果,通过吸音板的外壁添加保温板,则可以有效的提高内墙中的保温效果,有效的提高该装置的使用效果,便于使用人员进行使用,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0015]2、通过设置的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通过外接螺栓插入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中的连接孔中,从而能够将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分别安装在第一内墙板与的第二内墙板的外壁,通过第一螺纹杆将连接杆与双轴向套杆进行连接,通过第二螺纹杆将双轴向套杆与第二连接架进行连接,从而能够实现改变第一内墙板与第二内墙板的角度,实现提高第一内墙板与第二内墙板更精密贴合的进行安装,通过拧动调节螺帽,则可以实现固定角度的左右,有效的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便于使用人员进行使用,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一种绿色建筑节能降噪内墙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一种绿色建筑节能降噪内墙中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一种绿色建筑节能降噪内墙中降噪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第一内墙板;2、第二内墙板;3、第一连接架;4、安装槽;5、降噪板机构;6、阶梯型滑槽;7、外盖板;8、扣动槽;9、连接杆;10、双轴向套杆;11、第二连接架;12、第一螺纹杆;13、第二螺纹杆;14、调节螺帽;15、连接孔;16、装饰表层;17、抗裂砂浆层;18、防水板;19、第一隔绝板;20、隔板;21、第二隔绝板;22、承重层;23、吸音板;24、保温板;25、真空腔;26、吸音棉。
具体实施方式
[0020]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绿色建筑节能降噪内墙,包括第一内墙板1与第二内墙板2,第一内墙板1的外壁一侧设置有第二内墙板2,且第一内墙板1与第二内墙板2的大小结构相同,第一内墙板1外壁一侧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一连接架3,第一内墙板1与第二内墙板2的内部一侧均开设有安装槽4,安装槽4的内部一侧设置有降噪板机构5,安装槽4的内壁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阶梯型滑槽6,安装槽4的内壁一侧设置有外盖板7,外盖板7
的内部一侧开设有扣动槽8,第一连接架3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9,连接杆9的外壁一侧设置有双轴向套杆10,双轴向套杆10的内壁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架11,且第一连接架3与第二连接架11的大小结构均相同,双轴向套杆10的内部对应第一连接架3的一侧贯穿设置有第一螺纹杆12。
[0021]在图2中:双轴向套杆10的内部对应第二连接架11的一侧贯穿设置有第二螺纹杆13,第一螺纹杆12与第二螺纹杆13的外壁一侧均设置有调节螺帽14,且第一螺纹杆12与第二螺纹杆13分别与调节螺帽14啮合连接,从而使得整体装置可以通过第一螺纹杆12将连接杆9与双轴向套杆10进行连接,通过第二螺纹杆13将双轴向套杆10与第二连接架11进行连接,从而能够实现改变第一内墙板1与第二内墙板2的角度,实现提高第一内墙板1与第二内墙板2更精密贴合的进行安装,通过拧动调节螺帽14,则可以实现固定角度的左右,有效的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
[0022]在图1

3中:第一连接架3与第二连接架11的内部四个拐角处均贯穿开设有连接孔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建筑节能降噪内墙,包括第一内墙板(1)与第二内墙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墙板(1)的外壁一侧设置有第二内墙板(2),且第一内墙板(1)与第二内墙板(2)的大小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内墙板(1)外壁一侧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一连接架(3),所述第一内墙板(1)与第二内墙板(2)的内部一侧均开设有安装槽(4),所述安装槽(4)的内部一侧设置有降噪板机构(5),所述安装槽(4)的内壁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阶梯型滑槽(6),所述安装槽(4)的内壁一侧设置有外盖板(7),所述外盖板(7)的内部一侧开设有扣动槽(8),所述第一连接架(3)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的外壁一侧设置有双轴向套杆(10),所述双轴向套杆(10)的内壁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架(11),且第一连接架(3)与第二连接架(11)的大小结构均相同,所述双轴向套杆(10)的内部对应第一连接架(3)的一侧贯穿设置有第一螺纹杆(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节能降噪内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轴向套杆(10)的内部对应第二连接架(11)的一侧贯穿设置有第二螺纹杆(13),所述第一螺纹杆(12)与第二螺纹杆(13)的外壁一侧均设置有调节螺帽(14),且第一螺纹杆(12)与第二螺纹杆(13)分别与调节螺帽(14)啮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节能降噪内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架(3)与第二连接架(11)的内部四个拐角处均贯穿开设有连接孔(15),所述降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建新赵情乐陶哓峰罗庆羽刘良均徐兵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途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