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线结构、电气设备和输出接线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2653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接线结构、电气设备和输出接线柜,所述接线结构用于将电能引入电气模块或由电气模块引出;其包括若干一一对应的引线单元和接线单元;所述若干引线单元均电连接所述电气模块;各引线单元均具有大致呈矩形且长边平行于一第一方向的第一过流截面;所述若干接线单元分别电连接对应的引线单元;各接线单元均具有接线部,所述接线部内界定出大致呈矩形且短边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过流截面;所述第一过流截面的长边长于所述第二过流截面的短边,且各所述接线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等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接线结构,适于为电气模块在接线时提供较大的操作空间,并具有较好的工艺美观性。艺美观性。艺美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线结构、电气设备和输出接线柜


[0001]本技术涉及电气柜的接线
,更具体来讲,涉及一种接线结构、电气设备和输出接线柜。

技术介绍

[0002]电气柜内通常涉及电气模块的接线问题,现有电气柜内的电气模块通常具有沿某一方向等距间隔排布的若干引线端子(例如对应三相交流电的三个引线端子),但相邻引线端子的间距通常不大,使得该电气模块的接线存在困难。尤其是电气模块的电流水平较高时,通常需要采用铜排接线方式,即引线端子为与铜排形状对应的端子。在此情况下,为了能通过较大的电流,所采用的铜排宽度也需要对应加宽,在各引线端子横置的情况下进一步限制了各铜排间的接线操作空间。为了加大接线操作空间以便于用户接线,通常采用铜排搭接的方式进行接线扩展,但这又容易导致各接线铜排的间距不等,进而使得整体接线结构不对称、美观度较差,难以符合用户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线结构、电气设备和输出接线柜,所述接线结构适于为电气模块在接线时提供较大的操作空间,并具有较好的工艺美观性。
[0004]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接线结构,用于将电能引入电气模块或由电气模块引出;其包括:若干引线单元,其均电连接所述电气模块;各引线单元均具有大致呈矩形且长边平行于一第一方向的第一过流截面;和与各引线单元一一对应的若干接线单元,其分别电连接对应的引线单元;各接线单元均具有接线部,所述接线部内界定出大致呈矩形且短边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过流截面;其中,所述第一过流截面的长边长于所述第二过流截面的短边,且各所述接线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等距。
[0005]在某一实施例中:各所述接线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等距间隔排布。
[0006]在某一实施例中:各所述引线单元均被配置为包括至少一引线母排,所述引线母排内界定出所述第一过流截面且其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各所述接线单元均被配置为包括至少一接线母排,所述接线母排具有延伸方向彼此垂直的搭接部和所述接线部;所述搭接部内界定出大致呈矩形的第三过流截面,所述第三过流截面与第二过流截面的长边彼此平行,所述第三过流截面与第一过流截面的短边彼此平行,以使得所述接线母排适于通过该搭接部搭接于对应的引线母排并建立电连接关系;所述接线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引线母排的延伸方向。
[0007]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气模块具有三个引线端子,三个所述引线端子沿所述第一方向等距;所述若干引线单元的数量为三且分别对应三个所述引线端子,且各引线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等距;所述若干接线单元为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接线单元、第二接线单元和第三接线单元;所述第一接线单元和第三接线单元所包括的接线母排均为L形母排,以使所述第一接线单元和第三接线单元均呈L形构造,且各接线母排上两相互垂直
的部分分别构成相应接线单元的搭接部和接线部;所述第二接线单元所包括的接线母排的搭接部和接线部相互配合并使得所述第二接线单元呈T形构造;所述第一接线单元和第三接线单元彼此相向且关于所述第二接线单元的接线部对称设置。
[0008]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线单元所包括的接线母排为T形母排,其上两相互垂直的部分分别构成该第二接线单元的搭接部和接线部。
[0009]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线单元包括两个彼此相背且均被构造为L形母排的接线母排,其上两相互垂直的部分分别构成该第二接线单元的搭接部和接线部;所述第二接线单元的两个接线部并列设置且彼此搭接以建立并联电连接关系,其两个搭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且均适于搭接于对应的引线母排。
[0010]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线单元和第三接线单元的搭接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上的正投影重合,并均与所述第二接线单元的搭接部在同一平面上的正投影错位。
[0011]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气设备,其包括:电气模块,其具有若干引线端子;接线结构,其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所述引线单元的数量与所述引线端子数量对应,以将电能引入所述电气模块或由所述电气模块引出。
[0012]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输出接线柜,用于将多个功率设备并联输出;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开关模块,其分别对应于一功率设备并用于进行通断控制;各开关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对应的功率设备,其输出端均包括数量相同的若干引线端子,且各开关模块的各引线端子彼此一一对应;接线结构,其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所述引线单元与每一开关模块的引线端子数量相同,且每一引线单元均对应于各开关模块中一组彼此对应的引线端子;其中,各引线单元均包括若干引流部和一汇流部;每一引线单元的引流部与所述开关模块数量对应,以使各引流部分别电连接各组彼此对应的引线端子中的一个;所述汇流部内界定出所述第一过流截面,且每一引线单元的汇流部均与该引线单元的各引流部和与该引线单元对应的所述接线单元搭接,以将各引流部汇流后与相应的接线单元建立电连接关系。
[0013]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功率设备输出三相交流电;所述开关模块为框架断路器,各开关模块具有分别对应三相交流电的三个所述引线端子。
[001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1)引线单元与电气模块电连接且与对应的接线单元设有接线部,使得接线结构能够供电气模块对外接线。
[0016]在此基础上,引线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其相应过流截面的长边平行于一第一方向,从而适于在引线端子横置的情况下与各引线端子对应电连接,而接线单元的接线部被配置为其相应过流截面的短边平行于第一方向,换言之,各接线部在第一方向呈竖置状态,因而该接线部的配置适于在维持接线结构的整体载流能力的基础上,减少接线部在该第一方向的空间占用,在引线端子横置的情况下有效增大了接线操作空间,并便于用户在较大的操作空间下对电气模块进行接线操作。
[0017]此外,通过将各接线部沿第一方向等距配置,使得接线结构在该第一方向还具有对称特性,从而在接线完成后具有较好的工艺美观性。
[0018](2)各接线部沿第一方向等距间隔排布,从而各接线部在第一方向基本完全对称,
进一步提升了接线后的工艺美观性。
[0019](3)引线单元包括引线母排,接线单元包括具有彼此垂直的搭接部和接线部的接线母排,搭接部的过流截面的长边与第二过流截面的长边平行,因而接线母排适于采用载流能力较好的一体式母排。此外,搭接部的过流截面的短边与第一过流截面的短边平行,使得搭接部与引线母排平行从而适于与其搭接,并实现了引线单元与接线单元的接线部在各自过流截面的短边相互垂直的情况下仍能电连接。
[0020](4)第一接线单元和第三接线单元采用了L形母排并呈L形构造,第二接线单元则呈T形构造,因而第一接线单元和第三接线单元可以关于第二接线单元的接线部对称,这不仅实现了各接线单元的接线部沿第一方向的间距相等并具有较好的对称特性,且由于二者相向设置,因而可以在接线部竖置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大各接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线结构,用于将电能引入电气模块或由电气模块引出;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引线单元,其均电连接所述电气模块;各引线单元均具有大致呈矩形且长边平行于一第一方向的第一过流截面;和与各引线单元一一对应的若干接线单元,其分别电连接对应的引线单元;各接线单元均具有接线部,所述接线部内界定出大致呈矩形且短边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过流截面;其中,所述第一过流截面的长边长于所述第二过流截面的短边,且各所述接线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等距。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接线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等距间隔排布。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引线单元均被配置为包括至少一引线母排,所述引线母排内界定出所述第一过流截面且其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各所述接线单元均被配置为包括至少一接线母排,所述接线母排具有延伸方向彼此垂直的搭接部和所述接线部;所述搭接部内界定出大致呈矩形的第三过流截面,所述第三过流截面与第二过流截面的长边彼此平行,所述第三过流截面与第一过流截面的短边彼此平行,以使得所述接线母排适于通过该搭接部搭接于对应的引线母排并建立电连接关系;所述接线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引线母排的延伸方向。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模块具有三个引线端子,三个所述引线端子沿所述第一方向等距;所述若干引线单元的数量为三且分别对应三个所述引线端子,且各引线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等距;所述若干接线单元为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接线单元、第二接线单元和第三接线单元;所述第一接线单元和第三接线单元所包括的接线母排均为L形母排,以使所述第一接线单元和第三接线单元均呈L形构造,且各接线母排上两相互垂直的部分分别构成相应接线单元的搭接部和接线部;所述第二接线单元所包括的接线母排的搭接部和接线部相互配合并使得所述第二接线单元呈T形构造;所述第一接线单元和第三接线单元彼此相向且关于所述第二接线单元的接线部对称设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志远许金兴刘梦
申请(专利权)人: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