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线束固定管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2518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线束固定管夹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汽车线束固定管夹,包括第一固定管壳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固定管壳的顶部预留有第一通口槽,且第一固定管壳的上方内部安装有固定块,并且第一固定管壳的外侧设置有卡扣,所述固定块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支撑杆,且第一支撑杆的内壁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中间位置安装有上套筒,且上套筒的外侧安装有汽车线路。该汽车线束固定管夹,与现有的线束固定管夹相比,避免了汽车线束挤压造成的损害,安装与拆卸十分便捷,便于用户将汽车线路进行收纳固定,收纳空间增大,容下更多的汽车线路,互相进行自身的固定,不会发生汽车线路混乱交错的现象发生。混乱交错的现象发生。混乱交错的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线束固定管夹


[0001]本技术涉及线束固定管夹
,具体为一种汽车线束固定管夹。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线束比较繁杂,需要用管夹来固定线束,现有管夹在汽车线束聚集比较多的地方时,不易进行固定,线路固定的混乱,在同一处地方需要分出多个分支线束,导致内部的线束杂乱无章,在需要进行维修检修都需要大量的时间。
[0003]现在市场上的线束固定管夹在固定时,容易对汽车线束挤压造成断裂损害的现象,并且安装与拆卸较为麻烦,内部的线路收纳固定的容量空间较小,需要多组装置进行固定,造成大面积的占用空间位置,针对上述情况,在现有的线束固定管夹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U字形的结构的设计管夹,避免了在关闭第一固定管壳时将汽车线束挤压造成的损害,安装与拆卸十分便捷,便于用户将汽车线路进行收纳固定,当固定完毕后在进行安装,提高了装置的便捷性,收纳空间增大了许多,可以容下更多的汽车线路,互相进行自身的固定,不会发生汽车线路混乱交错的现象发生,有效地增添了保护壳的作用,使得内部的汽车线路不易受到外界因素的损害,进行固定之后,下方缠绕的汽车线路不会发生移位脱落的现象,使得汽车线路可以进行牢固固定的汽车线束固定管夹。
[0004]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线束固定管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线束固定管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一般的线束固定管夹挤压造成线束的断裂损害,安装与拆卸较为麻烦,固定的容量空间较小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线束固定管夹,包括第一固定管壳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固定管壳的顶部预留有第一通口槽,且第一固定管壳的上方安装有固定块,并且第一固定管壳的外侧设置有卡扣,所述固定块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支撑杆,且第一支撑杆的内壁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中间位置安装有上套筒,且上套筒的外侧安装有汽车线路,所述第二支撑杆安装于固定块的内部,且第二支撑杆的中间位置安装有下套筒,所述第一固定管壳的外壁设置有连接件,且连接件的内部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连接件的外壁左侧安装有第二固定管壳,且第二固定管壳的顶部预留有第二通口槽,所述第二固定管壳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柱,且固定柱的上方安装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侧设置有挡板,且挡板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扣,所述第二固定管壳的上方预留有卡槽。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口槽关于第一固定管壳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且第一通口槽的纵截面形状为“U”字形设置。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通过固定块与第一固定管壳构成可拆卸结构,且第一支撑杆与上套筒之间为相互平行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上套筒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支撑杆构成转动结构,且上套筒与汽车线路之间为紧密贴合。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管壳通过转动轴与第一固定管壳构成转动结构,且第一固定管壳与卡扣之间为胶水粘接,并且卡扣与卡槽之间为卡合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挡板通过第二转轴与固定柱构成转动结构,且固定柱等间距分布于第二固定管壳的上方,并且挡板与固定扣之间为卡合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技术通过第一固定管壳、第一通口槽、第二固定管壳和第二通口槽的设置,在第一固定管壳的上下两端都预留有第一通口槽,将汽车线束进行收纳固定时,从第一通口槽的内部之间连通出去,并且U字形的结构的设计,避免了在关闭第一固定管壳时将汽车线束挤压造成的损害,在左侧的第二固定管壳同样上下预留有第二通口槽,线路固定时不易被压损害;
[0014]2.本技术通过第一支撑杆、固定块、上套筒、下套筒的设置,第一支撑杆的安装与拆卸十分便捷,在汽车线束进行固定时,可以将固定块进行拆卸,便于用户将汽车线路进行收纳固定,当固定完毕后在进行安装,提高了装置的便捷性,上套筒通过转动的结构可以将汽车线路卷起了进行收纳固定,使得固定装置的收纳空间增大了许多,可以容下更多的汽车线路,并且在第一固定管壳的内部,分为两组固定装置,上套筒顺时针进行转动,下套筒逆时针转动互相进行自身的固定,不会发生汽车线路混乱交错的现象发生;
[0015]3.本技术通过连接件、卡扣、卡槽、固定柱、挡板和固定扣的设置,在外侧设置有第二固定管壳,可以通过转动的结构,将第二固定管壳与第一固定管壳进行固定,有效地增添了保护壳的作用,使得内部的汽车线路不易受到外界因素的损害,通过卡扣与卡槽的固定,不易脱落到外部,将汽车线路可以通过固定柱进行缠绕固定,并且固定完后,通过转动挡板将上方进行隔断,固定扣将挡板进行固定之后,下方缠绕的汽车线路不会发生移位脱落的现象,使得汽车线路可以进行牢固固定。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第二固定管壳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固定柱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第一固定管壳;2、第一通口槽;3、固定块;4、第一支撑杆;5、第一转轴;6、上套筒;7、汽车线路;8、第二支撑杆;9、下套筒;10、连接件;11、转动轴;12、第二固定管壳;13、第二通口槽;14、固定柱;15、第二转轴;16、挡板;17、固定扣;18、卡槽;19、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线束固定管夹,包括第一
固定管壳1、第一通口槽2、固定块3、第一支撑杆4、第一转轴5、上套筒6、汽车线路7、第二支撑杆8、下套筒9、连接件10、转动轴11、第二固定管壳12、第二通口槽13、固定柱14、第二转轴15、挡板16、固定扣17、卡槽18和卡扣19,第一固定管壳1的顶部预留有第一通口槽2,且第一固定管壳1的上方安装有固定块3,并且第一固定管壳1的外侧设置有卡扣19,固定块3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支撑杆4,且第一支撑杆4的内壁设置有第一转轴5,第一转轴5的中间位置安装有上套筒6,且上套筒6的外侧安装有汽车线路7,第二支撑杆8安装于固定块3的内部,且第二支撑杆8的中间位置安装有下套筒9,第一固定管壳1的外壁设置有连接件10,且连接件10的内部安装有转动轴11,连接件10的外壁左侧安装有第二固定管壳12,且第二固定管壳12的顶部预留有第二通口槽13,第二固定管壳12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柱14,且固定柱14的上方安装有第二转轴15,第二转轴15的外侧设置有挡板16,且挡板16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扣17,第二固定管壳12的上方预留有卡槽18,第一固定管壳1的外侧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线束固定管夹,包括第一固定管壳(1)和第二支撑杆(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管壳(1)的顶部预留有第一通口槽(2),且第一固定管壳(1)的上方安装有固定块(3),并且第一固定管壳(1)的外侧设置有卡扣(19),所述固定块(3)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支撑杆(4),且第一支撑杆(4)的内壁设置有第一转轴(5),所述第一转轴(5)的中间位置安装有上套筒(6),且上套筒(6)的外侧安装有汽车线路(7),所述第二支撑杆(8)安装于固定块(3)的内部,且第二支撑杆(8)的中间位置安装有下套筒(9),所述第一固定管壳(1)的外壁设置有连接件(10),且连接件(10)的内部安装有转动轴(11),所述连接件(10)的外壁左侧安装有第二固定管壳(12),且第二固定管壳(12)的顶部预留有第二通口槽(13),所述第二固定管壳(12)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柱(14),且固定柱(14)的上方安装有第二转轴(15),所述第二转轴(15)的外侧设置有挡板(16),且挡板(16)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扣(17),所述第二固定管壳(12)的上方预留有卡槽(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存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玉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