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2500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48
本申请涉及绿色建筑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其包括屋顶底板,所述屋顶底板的边缘处设置有围墙,所述围墙两侧的侧壁对称设置有种植区,所述种植区的底部设置有雨水收集通道,所述雨水收集通道沿所述屋顶底板的边缘处环绕设置,所述雨水收集通道与所述种植区之间设置有浇灌管,所述浇灌管上设置有水泵,所述浇灌管将所述种植区与雨水收集通道连通,所述屋顶底板的内部设置有雨水收集腔,所述屋顶底板上设置有若干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与所述雨水收集腔的内部连通,所述雨水收集腔与所述雨水收集通道连通。本申请具有将下雨天屋顶上的雨水收集并充分利用的效果。屋顶上的雨水收集并充分利用的效果。屋顶上的雨水收集并充分利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绿色建筑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0003]屋顶绿化可以广泛地理解为在各类古今建筑物、构筑物、城围、桥梁(立交桥)等的屋顶、露台、天台、阳台或大型人工假山山体上进行造园,种植树木花卉的统称。屋顶绿化对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对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生态效应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0004]在公告号为CN208844808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具有绿植种植装置的复合型建筑屋顶结构,包括屋顶主体,所述屋顶主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两个轨道,所述屋顶主体的正面且位于两个轨道相对面的一侧之间滑动连接有种植盒。该具有绿植种植装置的复合型建筑屋顶结构,通过转动摇杆一,在尼龙绳、滑轮一、滑轮二和弹簧的作用下,拉动卡柱向种植盒的内部移动,卡柱与卡槽脱离,种植盒失去束缚,沿着轨道向下滑动,种植盒与挡板接触,挡板旋转并拉伸,最终种植盒通过连接板、挡板、限位块和限位槽固定在套环上,和套环一起顺着立柱下滑至地面。
[000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类似的此种复合型建筑屋顶结构可在地面对建筑屋顶主体上的种植装置进行拆卸和维护操作。但是此种屋顶结构在下雨天时,屋顶上的雨水直接排放到地面,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不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改善下雨天屋顶上的雨水直接排放到地面,无法充分利用水资源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
[0007]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包括屋顶底板,所述屋顶底板的边缘处设置有围墙,所述围墙两侧的侧壁对称设置有种植区,所述种植区的底部设置有雨水收集通道,所述雨水收集通道沿所述屋顶底板的边缘处环绕设置,所述雨水收集通道与所述种植区之间设置有浇灌管,所述浇灌管上设置有水泵,所述浇灌管将所述种植区与雨水收集通道连通,所述屋顶底板的内部设置有雨水收集腔,所述屋顶底板上设置有若干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与所述雨水收集腔的内部连通,所述雨水收集腔与所述雨水收集通道连通。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围墙的侧壁设置有种植区,能够用于种植植被,已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屋顶底板的底部设置的雨水收集腔能够收集雨水,雨天时雨水通过连通孔流入到雨水收集腔内,然后流到雨水收集通道内,完成对雨水的回收收集,通过浇灌管将收集在雨水收集通道内的雨水用于种植区的植被浇水灌溉,使得雨水得到重复利用,雨水不会直接排放到地面,使得水资源充分得到利用,节能环保。
[0010]可选的,所述雨水收集腔的底壁倾斜设置,所述雨水收集腔的底壁较低的一端与所述雨水收集通道连通,所述雨水收集腔上与所述雨水收集通道连通的侧壁设置有若干排水孔,所述排水孔所在的侧壁处设置有过滤组件。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收集腔的底部倾斜设置,有利于经连通孔落入到雨水收集腔内的雨水更快速的流入到雨水收集通道内,侧壁处设置的过滤组件对雨水进行过滤,保证收集的雨水的纯净度较好。
[0012]可选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杂质收集框与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杂质收集框靠近所述排水孔的侧壁。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夹杂的杂物被过滤网拦截在杂质收集框处,杂质不会进入到雨水收集通道内,避免浇灌管以及水泵造成不必要的堵塞,确保对种植区的浇灌作业正常进行。
[0014]可选的,所述屋顶底板上位于所述过滤组件处设置有除杂盖,所述除杂盖铰接设置在所述屋顶底板上。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铰接设置在过滤组件处的除杂盖,通过打开除杂盖能够对杂质收集框内滞留的杂物进行清扫打理,保证过滤组件过滤工作的正常运行。
[0016]可选的,所述浇灌管设置在所述种植区的顶部,所述浇灌管位于所述种植区顶部的一端设置有若干雾化喷头。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浇灌管位于种植区的顶部,收集在雨水收集通道内的雨水经雾化喷头的雾化,均匀的喷洒在种植区上,对种植区内的植被进行浇灌作业,确保种植区内的植被的正常生长。
[0018]可选的,所述种植区上设置有若干种植槽,所述种植槽的底部设置有排水槽,所述种植槽与所述排水槽连通,所述排水槽的底部倾斜设置,所述排水槽底部较低的一端连通设置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与所述围墙的外部连通。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种植区内设置有若干种植槽,植被栽种在种植槽内,种植区的底部设置有倾斜设置的排水槽,排水槽较低的一端与排污管连通,将浇灌植被后的水经排污管排到围墙的外部,保证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0020]可选的,所述浇灌管上设置有开关阀,所述开关阀位于所述水泵与雾化喷头之间。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在水泵与雾化喷头之间的开关阀,方便对植被浇灌作业的控制,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节能环保。
[0022]可选的,雨水收集通道的侧壁设置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与所述围墙的外部连通。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在雨水收集通道上的溢流管,在雨水收集通道内的雨水达到一定量时,起到泄流作用,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
[0024]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5]雨天时雨水通过连通孔流入到雨水收集腔内,然后流到雨水收集通道内,完成对雨水的回收收集,通过浇灌管将收集在雨水收集通道内的雨水用于种植区的植被浇水灌溉,使得雨水得到重复利用,雨水不会直接排放到地面,使得水资源充分得到利用,节能环保;
[0026]侧壁处设置的过滤组件对雨水进行过滤,保证收集的雨水的纯净度较好;
[0027]通过打开除杂盖能够对杂质收集框内滞留的杂物进行清扫打理,保证过滤组件过
滤工作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的主视图;
[0029]图2是沿图1中A

A线的剖视图;
[0030]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凸显过滤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1、屋顶底板;2、围墙;3、种植区;4、种植槽;5、排水槽;6、排污管;7、雨水收集通道;8、溢流管;9、浇灌管;10、水泵;11、雾化喷头;12、开关阀;13、雨水收集腔;14、连通孔;15、排水孔;16、过滤组件;17、杂质收集框;18、过滤网;19、除杂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4]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参照图1,绿色建筑屋顶结构包括屋顶底板1,屋顶底板1的边缘处一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包括屋顶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底板(1)的边缘处设置有围墙(2),所述围墙(2)两侧的侧壁对称设置有种植区(3),所述种植区(3)的底部设置有雨水收集通道(7),所述雨水收集通道(7)沿所述屋顶底板(1)的边缘处环绕设置,所述雨水收集通道(7)与所述种植区(3)之间设置有浇灌管(9),所述浇灌管(9)上设置有水泵(10),所述浇灌管(9)将所述种植区(3)与雨水收集通道(7)连通,所述屋顶底板(1)的内部设置有雨水收集腔(13),所述屋顶底板(1)上设置有若干连通孔(14),所述连通孔(14)与所述雨水收集腔(13)的内部连通,所述雨水收集腔(13)与所述雨水收集通道(7)连通;所述雨水收集腔(13)的底壁倾斜设置,所述雨水收集腔(13)的底壁较低的一端与所述雨水收集通道(7)连通,所述雨水收集腔(13)上与所述雨水收集通道(7)连通的侧壁设置有若干排水孔(15),所述排水孔(15)所在的侧壁处设置有过滤组件(16);所述屋顶底板(1)上位于所述过滤组件(16)处设置有除杂盖(19),所述除杂盖(19)铰接设置在所述屋顶底板(1)上。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光明李鑫李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库博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