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宏韬专利>正文

一种海绵城市规划用的屋顶绿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5449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屋顶绿化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海绵城市规划用的屋顶绿化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种植箱,所述种植箱的底部嵌接有第一导水板,所述第一导水板的上表面搭接有滤网,所述滤网的上方嵌接有第二导水板,所述第一导水板和第二导水板的内部设有导水孔,所述第二导水板的上表面搭接有阻泥层,所述阻泥层的上表面搭接有隔根层,所述隔根层的上表面铺设有土壤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隔根层,能有效地避免植物根系的生长对屋顶或装置造成损坏,通过设置阻泥层,能够有效地组织土壤层中的泥土颗粒进入管道或蓄水池内部,防止堵塞情况发生,通过设置滤网,能有效地过滤掉水分中未被过滤掉的杂质,保证管道畅通。畅通。畅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规划用的屋顶绿化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屋顶绿化
,具体涉及一种海绵城市规划用的屋顶绿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屋顶绿化可以广泛地理解为在各类古今建筑物、构筑物、城围、桥梁(立交桥)等的屋顶、露台、天台、阳台或大型人工假山山体上进行造园,种植树木花卉的统称,屋顶绿化对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日趋恶化的人类生存环境空间;改善城市高楼大厦林立,改善众多道路的硬质铺装而取代的自然土地和植物的现状;改善过度砍伐自然森林,各种废气污染而形成的城市热岛效应,沙尘暴等对人类的危害;开拓人类绿化空间,建造田园城市,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对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生态效应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0003]通常原始屋顶是通过屋顶面找坡排水的形式,将雨水引至排水口,屋面做防水层,在屋顶花园设计以后如果不采取专业处理,屋面的雨水无法快速地从排水口排出,将导致屋顶积水、植物根系破坏防水层导致漏水,屋顶植物淹死等问题,屋顶绿化植物的根系若不采用阻拦的措施,会对屋顶的结构造成一定的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海绵城市规划用的屋顶绿化装置,能够将多余的雨水进行回收储存,用于浇灌,具有保护屋顶结构、节约能源特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海绵城市规划用的屋顶绿化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种植箱,所述种植箱的底部嵌接有第一导水板,所述第一导水板的上表面搭接有滤网,所述滤网的上方嵌接有第二导水板,所述第一导水板和第二导水板的内部设有导水孔,所述第二导水板的上表面搭接有阻泥层,所述阻泥层的上表面搭接有隔根层,所述隔根层的上表面铺设有土壤层,所述种植箱底部的右侧表面与导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水管与种植箱内部连通,所述导水管的另一端与蓄水池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水管的另一端与蓄水池内部连通,所述蓄水池顶部的上表面与水管卷盘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水管卷盘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表面与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顶端的内表面穿设有活动接头,所述活动接头一端的内表面套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活动接头另一端的内表面套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外表面与转盘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盘右侧的表面与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转盘固定连接,所述转盘的右侧表面与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延伸至支撑架的外侧,所述转轴位于支撑架外侧的一端与转把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表面套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表面与支撑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表
面缠绕有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软管的另一端与喷头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蓄水池底部的正面与抽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抽水管的另一端与水泵的抽水口固定连接,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出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与水管卷盘的第一连接管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蓄水池的上表面与第二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部与太阳能电池面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蓄水池的左侧面固定安装有防雨罩,所述防雨罩的内部设有光伏逆变器和蓄电池,所述光伏逆变器与蓄电池、水泵、太阳能电池面板电联。
[0009]优选的,所述蓄水池顶部的右侧面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蓄水池内部相连通。
[0010]优选的,所述滤网的左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把手。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术,通过设置隔根层,能有效地避免植物根系的生长对屋顶或装置造成损坏,通过设置阻泥层,能够有效地组织土壤层中的泥土颗粒进入管道或蓄水池内部,防止堵塞情况发生,通过设置滤网,能有效地过滤掉水分中未被过滤掉的杂质,保证管道畅通,通过设置太阳能电池面板、光伏逆变器和蓄电池,把太阳能电池面板所产生的直流电转化成可供水泵使用的交流电,将电能储存至蓄电池内,可以使用蓄电池为水泵提供交流电,从而达到了节约能源的作用,通过设置水管卷盘,方便了浇灌时软管的收纳整理。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4]图1为本技术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中水管卷盘左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基座;2、种植箱;3、第一导水板;4、滤网;5、第二导水板;6、阻泥层;7、隔根层;8、土壤层;9、导水管;10、蓄水池;11、水管卷盘;1101、支撑座;1102、支撑架;1103、活动接头;1104、第一连接管;1105、第二连接管;1106、转盘;1107、第一支撑杆;1108、转轴;1109、轴承;1110、转把;12、抽水管;13、水泵;14、出水管;15、第二支撑杆;16、太阳能电池面板;17、防雨罩;18、光伏逆变器;19、蓄电池;20、排水管;21、导水孔;22、把手;23、软管;24、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实施例
[0019]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海绵城市规划用的屋顶绿化装置,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种植箱2,所述种植箱2的底部嵌接有第一导
水板3,所述第一导水板3的上表面搭接有滤网4,所述滤网4的上方嵌接有第二导水板5,所述第一导水板3和第二导水板5的内部设有导水孔21,所述第二导水板5的上表面搭接有阻泥层6,所述阻泥层6的上表面搭接有隔根层7,所述隔根层7的上表面铺设有土壤层8,所述种植箱2底部的右侧表面与导水管9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水管9与种植箱2内部连通,所述导水管9的另一端与蓄水池1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水管9的另一端与蓄水池10内部连通,所述蓄水池10顶部的上表面与水管卷盘11的底部固定连接,阻泥层6能够有效地组织土壤层8中的泥土颗粒进入管道或蓄水池10内部,防止堵塞情况发,隔根层7则能够对植物的根系生长起到一定阻拦的作用,以防根系破坏屋顶或装置内部结构。
[0020]具体的,所述水管卷盘11包括支撑座1101,所述支撑座1101的上表面与支撑架110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1102顶端的内表面穿设有活动接头1103,所述活动接头1103一端的内表面套接有第一连接管1104,所述活动接头1103另一端的内表面套接有第二连接管1105,所述第二连接管1105的外表面与转盘1106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盘1106右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规划用的屋顶绿化装置,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种植箱(2),所述种植箱(2)的底部嵌接有第一导水板(3),所述第一导水板(3)的上表面搭接有滤网(4),所述滤网(4)的上方嵌接有第二导水板(5),所述第一导水板(3)和第二导水板(5)的内部设有导水孔(21),所述第二导水板(5)的上表面搭接有阻泥层(6),所述阻泥层(6)的上表面搭接有隔根层(7),所述隔根层(7)的上表面铺设有土壤层(8),所述种植箱(2)底部的右侧表面与导水管(9)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水管(9)与种植箱(2)内部连通,所述导水管(9)的另一端与蓄水池(1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水管(9)的另一端与蓄水池(10)内部连通,所述蓄水池(10)顶部的上表面与水管卷盘(11)的底部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规划用的屋顶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卷盘(11)包括支撑座(1101),所述支撑座(1101)的上表面与支撑架(110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1102)顶端的内表面穿设有活动接头(1103),所述活动接头(1103)一端的内表面套接有第一连接管(1104),所述活动接头(1103)另一端的内表面套接有第二连接管(1105),所述第二连接管(1105)的外表面与转盘(1106)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盘(1106)右侧的表面与第一支撑杆(1107)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1107)的另一端与转盘(1106)固定连接,所述转盘(1106)的右侧表面与转轴(1108)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108)的另一端延伸至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宏韬
申请(专利权)人:杨宏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