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井工程机械自动排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2495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矿井工程机械自动排缆装置,包括:移动座、丝杠螺母、导套;所述移动座呈矩形块状,且移动座右端的底部左右贯穿有丝杠螺母,并且丝杠螺母与移动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座右端顶部的前后两侧左右贯穿有两根导套,且两根导套呈前后对称,并且两根导套均与丝杠螺母焊接固定;所述移动座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方管状的理线座,且理线座的管口前后朝向;所述理线座前后两端的内部均设有一组理线滚轮组,且两组理线滚轮组呈前后对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便于清除电缆外皮上附着的杂物,清除效果较好,外皮不易被损伤,使用寿命较长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问题和不足。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问题和不足。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井工程机械自动排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排缆装置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矿井工程机械自动排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矿井工程机械多使用电力为动力源,这就要求矿井工程机械必须配备拖曳电缆及其卷排揽装置,来实现对电缆在滚筒全长度上的自动排揽。
[0003]矿井工程机械的电缆在拖拽过程中,地面上的砂粒泥土等杂物较容易附着在电缆外皮上,附着有这些杂物线缆在通过自动排缆装置的V型理线滚轮时,理线滚轮与杂物较容易发生挤压而造成电缆外皮损伤,不利于电缆外皮的防护,降低了电缆的使用寿命。
[0004]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矿井工程机械自动排缆装置,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井工程机械自动排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矿井工程机械自动排缆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7]一种矿井工程机械自动排缆装置,包括:移动座、丝杠螺母、导套、理线座、理线滚轮组、第一刷毛、刷毛座、通孔、第二刷毛、电缆、V型轮;所述移动座呈矩形块状,且移动座右端的底部左右贯穿有丝杠螺母,并且丝杠螺母与移动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座右端顶部的前后两侧左右贯穿有两根导套,且两根导套呈前后对称,并且两根导套均与丝杠螺母焊接固定;所述移动座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方管状的理线座,且理线座的管口前后朝向;所述理线座前后两端的内部均设有一组理线滚轮组,且两组理线滚轮组呈前后对称;所述两组理线滚轮组均包括两个上下对称的V型轮,且V型轮的中心转轴两端与理线座的左右两端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前侧V型轮的轮面上均布有第一刷毛,且第一刷毛与V型轮镶嵌连接;所述两组理线滚轮组之间设有矩形板状的刷毛座,且刷毛座间隙配合在理线座的内部,并且刷毛座的左右两端与理线座的左右两端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理线座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圆形状的通孔,且通孔与理线滚轮组前后相对应;所述通孔的孔壁上均布有第二刷毛,且第二刷毛与通孔通过镶嵌方式相连接;所述电缆前后贯穿上下两处V型轮之间,且电缆前后贯穿通孔。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矿井工程机械自动排缆装置,所述移动座的底端呈半圆形状,且所述半圆形状与丝杠螺母同心。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矿井工程机械自动排缆装置,所述前侧的两处V型轮与电缆呈间隙配合,且后侧的两处V型轮与电缆呈滑动配合。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矿井工程机械自动排缆装置,所
述通孔与电缆呈间隙配合。
[0011]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2]1、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刷毛与第二刷毛,便于清除附着在电缆外皮上的杂物,使得电缆外皮不易被损伤,有利于电缆外皮的防护,提高电缆的使用寿命。
[0013]2、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刷毛与第二刷毛,清除杂物的效果较好。
[0014]3、本技术通过对一种矿井工程机械自动排缆装置的改进,具有结构合理,便于清除电缆外皮上附着的杂物,清除效果较好,外皮不易被损伤,使用寿命较长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技术在
技术介绍
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001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移动座1、丝杠螺母2、导套3、理线座4、理线滚轮组5、第一刷毛6、刷毛座7、通孔8、第二刷毛9、电缆10、V型轮501。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3]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请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矿井工程机械自动排缆装置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0025]一种矿井工程机械自动排缆装置,包括:移动座1、丝杠螺母2、导套3、理线座4、理线滚轮组5、第一刷毛6、刷毛座7、通孔8、第二刷毛9、电缆10、V型轮501;移动座1呈矩形块状,且移动座1右端的底部左右贯穿有丝杠螺母2,并且丝杠螺母2与移动座1通过螺栓固定
连接;移动座1右端顶部的前后两侧左右贯穿有两根导套3,且两根导套3呈前后对称,并且两根导套3均与丝杠螺母2焊接固定;移动座1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方管状的理线座4,且理线座4的管口前后朝向;理线座4前后两端的内部均设有一组理线滚轮组5,且两组理线滚轮组5呈前后对称;两组理线滚轮组5均包括两个上下对称的V型轮501,且V型轮501的中心转轴两端与理线座4的左右两端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前侧V型轮501的轮面上均布有第一刷毛6,且第一刷毛6与V型轮501镶嵌连接;两组理线滚轮组5之间设有矩形板状的刷毛座7,且刷毛座7间隙配合在理线座4的内部,并且刷毛座7的左右两端与理线座4的左右两端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理线座4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圆形状的通孔8,且通孔8与理线滚轮组5前后相对应;通孔8的孔壁上均布有第二刷毛9,且第二刷毛9与通孔8通过镶嵌方式相连接;电缆10前后贯穿上下两处V型轮501之间,且电缆10前后贯穿通孔8。
[0026]具体的,请参阅图3,移动座1的底端呈半圆形状,且半圆形状与丝杠螺母2同心。
[0027]具体的,请参阅图3,前侧的两处V型轮501与电缆10呈间隙配合,便于通过第一刷毛6刷扫电缆10的外皮,且后侧的两处V型轮501与电缆10呈滑动配合,便于约束电缆10。...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井工程机械自动排缆装置,包括:移动座(1)、丝杠螺母(2)、导套(3)、理线座(4)、理线滚轮组(5)、第一刷毛(6)、刷毛座(7)、通孔(8)、第二刷毛(9)、电缆(10)、V型轮(501);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1)呈矩形块状,且移动座(1)右端的底部左右贯穿有丝杠螺母(2),并且丝杠螺母(2)与移动座(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座(1)右端顶部的前后两侧左右贯穿有两根导套(3),且两根导套(3)呈前后对称,并且两根导套(3)均与丝杠螺母(2)焊接固定;所述移动座(1)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方管状的理线座(4),且理线座(4)的管口前后朝向;所述理线座(4)前后两端的内部均设有一组理线滚轮组(5),且两组理线滚轮组(5)呈前后对称;所述两组理线滚轮组(5)均包括两个上下对称的V型轮(501),且V型轮(501)的中心转轴两端与理线座(4)的左右两端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前侧V型轮(501)的轮面上均布有第一刷毛(6),且第一刷毛(6)与V型轮(5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旭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宝石山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