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泡茶机的出水阀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2247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44
一种泡茶机的出水阀门结构,包括泡茶组件,泡茶组件包括外壳、内杯和滤网,内杯底部开设有第一出水口,外壳底部开设有第二出水口,外壳内设置有贯穿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的的插件,插件上端设置有覆盖在第一出水口的塞盖,插件上设置有弹性件,外壳下端开设有侧孔,外壳下端设置有穿过侧孔的拨杆,拨杆包括内端和外端,拨杆的内端设置固定在所述外壳内部的所述插件上。通过手动向下拨动拨杆,插件顶端的塞盖向上运动脱离内杯底部,第一出水口得以打开,内杯中的水从第一出水口流出。松开拨杆,塞盖随着插件向下运动,并与第一出水口形成密闭结构防止漏水,使用手动式拨动拨杆来控制水的流出和关闭,节能环保,操作简单且易于维修。操作简单且易于维修。操作简单且易于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泡茶机的出水阀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泡茶机
,特别涉及一种泡茶机的出水阀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泡茶机、饮水机采用自动式开关,通过触屏或感应就能实现出水操作。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开关的水路阀门包括顶杆、回位弹簧、顶杆的上端设有硅胶寨,底部连接回位弹簧和波纹管,所述的顶杆延伸出所述的水流通道,自动水路阀门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关闭,防止原水箱泄漏,能够自动打开或关闭水流通道、使用方便的自动开关的水路阀门。但是自动化的背后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需要一直通电,耗电会比较多,没有那么节能环保;有损坏时维修成本高且复杂不方便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手动拨杆来控制泡茶机阀门出水的新型结构。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有:
[0005]一种泡茶机的出水阀门结构,包括泡茶组件,所述泡茶组件包括外壳、内杯和滤网,所述内杯底部开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外壳底部开设有第二出水口,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贯穿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的的插件,所述插件上端设置有覆盖在第一出水口的塞盖,所述插件上部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外壳下端开设有侧孔,所述外壳下端设置有穿过所述侧孔的拨杆,所述拨杆包括内端和外端,所述拨杆的内端设置固定在所述外壳内部的插件上。
[0006]此方案中,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构成水流通道,所设置的插件在泡茶组件中上下往复移动,插件上方设置的塞盖控制着第一出水口的打开与关闭,所述弹性件给插件上下往复运动提供弹力,侧孔的设置给拨杆提供了拨动的运动空间,拨杆固定在外壳内使之更加稳固。通过手动向下拨动拨杆,拨杆带动插件,插件向上运动,插件顶端的塞盖向上运动脱离内杯底部,第一出水口得以打开,内杯中的水从第一出水口流出,然后从第二出水口流向外壳外。松开拨杆,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插件向下运动,塞盖也随着插件向下运动,并紧密地覆盖在第一出水口内部,与第一出水口形成密闭结构防止漏水,插件带动拨杆,拨杆向上运动回到原位。使用手动式代替自动式,拨动拨杆来控制水的流出和关闭,节能环保,操作简单且易于维修。
[0007]优选地,所述内杯底部与滤网底部之间设置有上空腔,所述内杯底部与外壳底部之间设置有下空腔,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上空腔和所述下空腔。上空腔和下空腔的设置为插件的放置和运动提供空间,也为水流提供了容纳腔。
[0008]进一步地,所述拨杆的内端设置有凹槽,所述拨杆通过所述凹槽安装在插件上,所述拨杆的外端设置安装有手柄。凹槽的设置使拨杆能够通过卡接作用卡接在插件上,易于拆卸和组装,手柄的设置使得手部与拨杆的接触面积变大,手动操作拨杆时更加容易方便。
[0009]进一步地,所述拨杆的中部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靠近外端的一端设置有连
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弯折部的设置使得拨杆内端和外端形成高度差,内端能够设置在插件的适当位置,不影响弹性件的设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内部底端设置有与连接部对应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与连接孔相对应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上设置有与连接孔相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通过穿接固定孔和连接孔,把拨杆固定在固定部上,拨杆以连接件为旋转轴上下运动。
[0011]进一步地,所述插件中部设置有挡板,所述第一出水口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凸起部和挡板之间。所述挡板和凸起部的设置为弹性件的放置提供了支撑和卡接位置,使弹性件在挡板和凸起部之间进行伸缩运动。
[0012]再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底部的第二出水口内部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侧面开设有通水孔,所述支架上表面开设有支架孔,所述插件下部穿过支架孔。所述支架的设置对插件起到了支撑作用,通水孔为水流提供流向外部的通道,所述支架孔的设置用来放置所述插件。
[0013]再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下方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插件底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挡板之间设置有卡槽,所述拨杆的内端置于卡槽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对插件的运动范围起到限制作用,卡槽起到与拨杆内端的凹槽卡接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本技术的出水阀门结构的剖视图
[0015]图2本技术的插件和拨杆的示意图
[0016]图3本技术的外壳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结合附图1至图3说明本技术的一种泡茶机的出水阀门结构。
[0018]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泡茶机的出水阀门结构,包括泡茶组件1,所述泡茶组件1包括外壳2、内杯3和滤网4,所述内杯3底部开设有第一出水口31,所述外壳2底部开设有第二出水口22,所述外壳2内设置有贯穿第一出水孔31和第二出水孔22的的插件5,所述插件5上端设置有覆盖在第一出水口的塞盖51,所述插件5上部设置有弹性件52,所述外壳2下端开设有侧孔26,所述外壳2下端设置有穿过所述侧孔26的拨杆6,所述拨杆6包括内端61和外端62,所述拨杆6的内端设置固定在所述外壳2内部的插件5上。
[0019]第一出水口31和第二出水口22构成水流通道,所设置的插件5在泡茶组件1中上下往复移动,插件5上方设置的塞盖51控制着第一出水口31的打开与关闭,所述弹性件52给插件5上下往复运动提供弹力,侧孔26的设置给拨杆6提供了拨动的运动空间,拨杆6固定在外壳2内使之更加稳固。通过手动向下拨动拨杆6,拨杆6带动插件5,插件5向上运动,插件5顶端的塞盖51向上运动脱离内杯3底部,第一出水口31得以打开,内杯3中的水从第一出水口31流出,然后从第二出水口22流向外壳外。松开拨杆6,在弹性件52的作用下,插件5向下运动,塞盖51也随着插件5向下运动,并紧密地覆盖在第一出水口31内部,与第一出水口31形成密闭结构防止漏水,插件5带动拨杆6,拨杆6向上运动回到原位。
[0020]如图1所示,所述内杯3底部与滤网4底部之间设置有上空腔41,所述内杯3底部与外壳2底部之间设置有下空腔21,所述第一出水口31连通所述上空腔41和所述下空腔21。上
空腔41和下空腔21的设置为所述插件5的放置和运动提供空间,也为水流提供了容纳腔。
[0021]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拨杆6的内端设置有凹槽26,所述拨杆6通过所述凹槽26安装在插件5上,所述拨杆6的外端设置安装有手柄622。凹槽26的设置使拨杆6能够通过卡接作用卡接在插件5上,易于拆卸和组装,手柄622的设置使得手部与拨杆6的接触面积变大,手动操作拨杆6时更加容易方便。
[0022]如图2所示,所述拨杆的中部设置有弯折部63,所述弯折部63靠近外端62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部64,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连接孔641。所述弯折部63的设置使得拨杆6内端61和外端62形成高度差,内端61能够设置在插件5的适当位置,不影响弹性件52的设置。
[0023]如图3所示,所述外壳2内部底端设置有与连接部64对应的固定部23,所述固定部23上开设有与连接孔641相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泡茶机的出水阀门结构,包括泡茶组件,所述泡茶组件包括外壳、内杯和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杯底部开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外壳底部开设有第二出水口,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贯穿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的插件,所述插件上端设置有覆盖在第一出水口的塞盖,所述插件上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外壳下端开设有侧孔,所述外壳下端设置有穿过所述侧孔的拨杆,所述拨杆包括内端和外端,所述拨杆的内端设置固定在所述外壳内部的所述插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茶机的出水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杯底部与滤网底部之间设置有上空腔,所述内杯底部与外壳底部之间设置有下空腔,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上空腔和所述下空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茶机的出水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杆的内端设置有凹槽,所述拨杆通过所述凹槽安装在插件上,所述拨杆的外端设置安装有手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茶机的出水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演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德尔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