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可移动轨道式智能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2101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可移动轨道式智能充电装置,包括底座、支撑腿、活动块、横板和竖板,所述支撑腿固定连接在底座下端的左右两侧,所述活动块滑动连接在底座的内壁上,所述所述横板固定连接在活动块的上端,所述竖板固定连接在横板上端的左侧,所述竖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下端开设有滑槽。该装置在使用时,通过限位槽和圆块等结构的配合使用,从而达到了防水效果好的效果,通过弹簧和卡块等结构的配合使用,从而达到了充电过程稳定的效果,通过第一滚轮和套块等结构的配合使用,从而达到了充电端口位置可调整的效果,通过接头和卡槽等结构的配合使用,从而达到了适应不同长度电线的效果。而达到了适应不同长度电线的效果。而达到了适应不同长度电线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可移动轨道式智能充电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可移动轨道式智能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其中纯电动汽车是一种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由于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驱动力为清洁能源,对环境并无污染,因此现在的应用和开发较为广泛。
[0003]由于新能源汽车的采用电力驱动,所以充电装置的设立必不可少,现有大多停车站将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装置设在露天环境中,防雨水和遮阳功能并不理想,会给充电接电线和插座等带动很多威胁,防雨效果差,同时由于相对固定的充电位置,而种类不同的充电线长度也不尽相同,位置固定的充电口显然不太方便人们的使用,使得其实用性较为低下,特别的时,由于不同种类的新能源车辆的充电端口位置都不一样,为了方便充电一般需要使用者将车辆停靠在相对适应充电站台的位置,这样的设计不仅给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可移动轨道式智能充电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腿(2)、活动块(6)、横板(7)和竖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2)固定连接在底座(1)下端的左右两侧,所述活动块(6)滑动连接在底座(1)的内壁上,所述横板(7)固定连接在活动块(6)的上端,所述竖板(8)固定连接在横板(7)上端的左侧,所述竖板(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板(9),所述顶板(9)的下端开设有滑槽(10),所述活动块(6)的左右两侧安装有导向机构,所述滑槽(10)的内壁安装有滑动机构,所述横板(7)上端的右侧安装有限位机构,所述竖板(8)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23),所述固定座(2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伺候电机(24),所述伺候电机(24)的右端安装有传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可移动轨道式智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由连接轴(3)、第一滚轮(4)和套块(5)组成,所述套块(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活动块(6)的外侧,所述连接轴(3)转动连接在套块(5)另一侧的内壁中,所述第一滚轮(4)固定连接在连接轴(3)中部的外表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可移动轨道式智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由第二滚轮(11)、安装座(12)、储电箱(13)、定位块(14)、接头(15)和卡槽(16)组成,所述第二滚轮(11)滑动连接在滑槽(10)的内壁中,所述安装座(12)固定连接在第二滚轮(11)背离滑槽(10)的一侧,所述储电箱(13)固定连接在安装座(12)的左侧,所述定位块(14)固定连接在安装座(12)的右侧,所述接头(15)固定连接在定位块(14)的右端,所述卡槽(16)开设在定位块(14)的上下侧表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可移动轨道式智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由固定块(17)、空心筒(18)、插杆(19)、第三滚轮(20)、弹簧(21)和卡块(22)组成,所述固定块(17)固定连接在横板(7)的上侧,所述空心筒(18)固定连接在固定块(17)的上端,所述插杆(19)滑动连接在空心筒(18)的上端,所述第三滚轮(20)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彩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和泰光伏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