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下车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2083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下车身结构,涉及氢能汽车技术领域,包括下车身和氢瓶框架,所述下车身的内部安装有车身横梁,且车身横梁的上方固定有座椅横梁,所述车身横梁和座椅横梁的上侧设置有下车身中通道,所述下车身的内部下侧设置有安装腔,且安装腔位于车身横梁的下方,所述氢瓶框架安装于安装腔的内部,且氢瓶框架的上侧固定有缓冲垫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结构的氢瓶固定横梁与车身底部的车身横梁、座椅横梁叠加组合后通过螺栓固定,增加了下部车身的刚性,并且氢瓶固定横梁与车身横梁之间通过连接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能够共同抵抗侧碰冲击,大幅提升了侧碰的安全性,同时对氢瓶也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护作用。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下车身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氢能汽车
,具体为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下车身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燃料电池发动机自2010前后开始至2015年取得商业化突破,国际著名车厂与燃料电池公司重点进行了商业化开发工作,并于2015取得了关键性突破,从而燃料电池发动机迈进商业化阶段;进而推动燃料电池发动机动力汽车快速发展。在氢能汽车的开发过程中,遇到了由于氢能相关的附件较多,造成了整车重量较大问题。为了优化整车能耗,提高续航里程,轻量化开发的在整车设计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0003]传统思路下,车身与其他系统部件是车身承载,各系统单独开发的设计思路,这造成了整车重量超重,各系统装配困难,并且车身集成度不高,氢瓶安装安全性不足,整车的横向刚度以及侧碰的安全性有待提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下车身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下车身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思路下,车身与其他系统部件是车身承载,各系统单独开发的设计思路,这造成了整车重量超重,各系统装配困难,并且车身集成度不高,氢瓶安装安全性不足,整车的横向刚度以及侧碰的安全性有待提高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下车身结构,包括下车身和氢瓶框架,所述下车身的内部安装有车身横梁,且车身横梁的上方固定有座椅横梁,所述车身横梁和座椅横梁的上侧设置有下车身中通道,所述下车身的内部下侧设置有安装腔,且安装腔位于车身横梁的下方,所述氢瓶框架安装于安装腔的内部,且氢瓶框架的上侧固定有缓冲垫片,所述氢瓶框架的内部安装有氢瓶,且氢瓶的上方外侧设置有氢瓶固定横梁,所述氢瓶固定横梁的两侧与氢瓶框架相连,且氢瓶固定横梁与车身横梁之间贯穿有连接螺栓。
[0006]优选的,所述下车身的对称中心与车身横梁的对称中心重合,且车身横梁的对称中心与氢瓶固定横梁的对称中心重合。
[0007]优选的,所述车身横梁呈水平状结构,且车身横梁与座椅横梁之间为螺栓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座椅横梁设置有两个,且座椅横梁之间相互平行。
[0009]优选的,所述安装腔的形状与氢瓶框架的形状相吻合,且安装腔的横向中心线与氢瓶框架的横向中心线相重合。
[0010]优选的,所述氢瓶框架与缓冲垫片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氢瓶框架与下车身的安装腔之间为螺栓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氢瓶设置有五组,且氢瓶之间为等距离分布,并且氢瓶与氢瓶框架之间为集成式安装。
[0012]优选的,所述氢瓶固定横梁设置有三个,且氢瓶固定横梁的下侧面贴近氢瓶的一
侧呈弧形状结构。
[0013]优选的,所述氢瓶固定横梁与车身横梁之间通过连接螺栓相连接,且连接螺栓之间关于氢瓶固定横梁的中心线相对称。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下车身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技术方案中,下车身的对称中心与车身横梁的对称中心重合,便于两者的配合安装,车身横梁可以起到承载的作用,其中车身横梁与座椅横梁之间为螺栓连接,便于两者的装配,两个相互平行的座椅横梁便于对后续安装的座椅进行承重,并且加强的座椅横梁的同时增加了整车横向刚度,大幅提升的侧碰的安全性。
[0016]2、本技术技术方案中,安装腔与氢瓶框架的形状相吻合且两者的横向中心线相重合,便于将氢瓶框架稳定设置到安装腔的内部,缓冲垫片的设置便于协调装配误差,方便氢瓶框架与车身门槛的适配,氢瓶框架与下车身整体螺栓连接,可以共同承担整车的扭转与弯曲变形,而且由于氢瓶系统与车身高度集成,使得整车高度大幅降低同时氢瓶安全性大幅提高。
[0017]3、本技术技术方案中,五组等距离设置的氢瓶集成式安装于氢瓶框架的内部,便于使用,并且实现了轻量化空间式车身,三个氢瓶固定横梁均设置于氢瓶的上侧便于对氢瓶进行限位防护,氢瓶固定横梁的下侧面贴近氢瓶的一侧呈弧形状结构与氢瓶的形状相吻合,便于安装使用,
[0018]4、本技术技术方案中,氢瓶固定横梁与车身底部的车身横梁、座椅横梁等叠加组合通过螺栓固定,增加了下部车身的刚性,并且氢瓶固定横梁与车身横梁之间通过连接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能够共同抵抗侧碰冲击,大幅提升了侧碰的安全性,同时对氢瓶也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下车身结构的下车身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下车身结构的下车身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下车身结构的氢瓶框架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下车身结构的氢瓶框架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下车身结构的连接螺栓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下车身;2、车身横梁;3、座椅横梁;4、下车身中通道;5、安装腔;6、氢瓶框架;7、缓冲垫片;8、氢瓶;9、氢瓶固定横梁;10、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下车身结构,包括下车身1、车身横梁2、座椅横梁3、下车身中通道4、安装腔5、氢瓶框架6、缓冲垫片7、氢瓶8、氢瓶固定横梁9和连接螺栓10,下车身1的内部安装有车身横梁2,且车身横梁2的上方固定有座椅横梁3,下车身1的对称中心与车身横梁2的对称中心重合,且车身横梁2的对称中心与氢瓶固定横梁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下车身结构,包括下车身(1)和氢瓶框架(6),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车身(1)的内部安装有车身横梁(2),且车身横梁(2)的上方固定有座椅横梁(3),所述车身横梁(2)和座椅横梁(3)的上侧设置有下车身中通道(4),所述下车身(1)的内部下侧设置有安装腔(5),且安装腔(5)位于车身横梁(2)的下方,所述氢瓶框架(6)安装于安装腔(5)的内部,且氢瓶框架(6)的上侧固定有缓冲垫片(7),所述氢瓶框架(6)的内部安装有氢瓶(8),且氢瓶(8)的上方外侧设置有氢瓶固定横梁(9),所述氢瓶固定横梁(9)的两侧与氢瓶框架(6)相连,且氢瓶固定横梁(9)与车身横梁(2)之间贯穿有连接螺栓(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下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车身(1)的对称中心与车身横梁(2)的对称中心重合,且车身横梁(2)的对称中心与氢瓶固定横梁(9)的对称中心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下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横梁(2)呈水平状结构,且车身横梁(2)与座椅横梁(3)之间为螺栓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博郝义国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