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关电源的MOS管驱动泄放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1586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开关电源技术,其公开了一种开关电源的MOS管驱动泄放电路,在驱动芯片无驱动输出时快速泄放驱动电压,降低MOS管导通损耗,提高产品可靠性。该电路包括控制芯片、MOS管、三极管、电容、第一至第六电阻;所述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连接控制芯片的DRV引脚,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连接控制芯片的CS引脚,发射极通过第五电阻连接所述MOS管的栅极;所述MOS管的源极通过第四电阻接地,漏极通过电容接地;第三电阻连接在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第六电阻连接在MOS管的栅极与源极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采用开关电源的电子设备。备。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关电源的MOS管驱动泄放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开关电源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开关电源的MOS管驱动泄放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开关电源是利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控制开关管开通和关断的时间比率,维持稳定输出电压的一种电源,开关电源一般由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芯片和MOS管构成。
[0003]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开关电源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目前,开关电源以小型、轻量和高效率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比如:LED电视机、空气净化器、电风扇等),是当今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电源方式。
[0004]现有技术中,当驱动芯片无驱动信号输出时,开关电源的MOS管上的驱动电压是通过芯片VCC内部电路进行泄放,泄放速度慢,导致MOS管温度高,降低了可靠性,也增加了MOS管导通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开关电源的MOS管驱动泄放电路,在驱动芯片无驱动输出时快速泄放驱动电压,降低MOS管导通损耗,提高产品可靠性。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开关电源的MOS管驱动泄放电路,包括控制芯片、MOS管、三极管、电容、第一至第六电阻;所述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连接控制芯片的DRV引脚,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连接控制芯片的CS引脚,发射极通过第五电阻连接所述MOS管的栅极;所述MOS管的源极通过第四电阻接地,漏极通过电容接地;第三电阻连接在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第六电阻连接在MOS管的栅极与源极之间。
[0008]具体的,所述三极管为PNP型的贴片三极管。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0]通过上述电路设计,在驱动芯片无驱动信号输出时,MOS管上的电压可以通过第五电阻、三极管的ec极、第四电阻形成的通路进行快速泄放,从而降低MOS管导通损耗。此设计可以降低MOS管使用规格,提高产品性价比,提高产品可靠性和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开关电源的MOS管驱动泄放电路结构图;
[0012]图中,U1为控制芯片,Q1为三极管,Q2为MOS管,R1

R6分别为第一电阻至第六电阻,C1为电容。
具体实施方式
[0013]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开关电源的MOS管驱动泄放电路,在驱动芯片无驱动输出时快速泄放驱动电压,降低MOS管导通损耗,提高产品可靠性。
[0014]实施例:
[001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泄放电路包括控制芯片U1、MOS管Q2、三极管Q1、电容C1、第一至第六电阻R1

R6;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控制芯片U1的DRV引脚,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控制芯片U1的CS引脚,发射极通过第五电阻R5连接所述MOS管Q2的栅极;所述MOS管Q2的源极通过第四电阻R4接地,漏极通过电容C1接地;第三电阻R3连接在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第六电阻R6连接在MOS管Q2的栅极与源极之间。
[0016]具体实现而言,三极管Q1采用PNP型的贴片三极管,一般型号为MMBT4403。
[0017]上述电路的工作原理是:控制芯片U1第6脚为驱动信号输出脚DRV,驱动信号一般为15V的方波信号。当驱动信号为高电平(15V)时,驱动信号通过第一电阻R1、第三电阻R3、第五电阻R5驱动MOS管Q2导通;当驱动信号为低电平(0V)时,驱动信号的15V通过第五电阻R5、三极管Q1的ec极、第四电阻R4快速泄放,直至驱动电压降低到5V以下,MOS管Q2关断。以此解决MOS管的导通损耗,降低MOS管温升的目的。相比之下,如果未采用三极管Q1器件,驱动信号的15V会通过芯片VCC内部电路泄放,而芯片VCC一般泄放电流只有几个mA,泄放非常慢,MOS管温度相对较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关电源的MOS管驱动泄放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芯片(U1)、MOS管(Q2)、三极管(Q1)、电容(C1)、第一至第六电阻(R1

R6);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控制芯片(U1)的DRV引脚,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控制芯片(U1)的CS引脚,发射极通过第五电阻(R5)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苏瑞范欣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爱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