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及超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1477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给出了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及超净装置,包括上筒体、下筒体、上喷淋组件、下喷淋组件、深冷器、再热器和不锈钢气液过滤网,上筒体和下筒体上下对接连接在一起,再热器、深冷器、上喷淋组件和不锈钢气液过滤网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上筒体内,上喷淋组件和下喷淋组件用于实现喷淋水的分布喷淋,一喷淋管组用于向上喷淋组件和下喷淋组件输送喷淋液,在下筒体的上部的外侧壁上设置一向下筒体内部输送烟气的进烟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下筒体实现烟气的旋转运动,利于实现烟气的均匀扩散,在烟气均匀扩散的条件下,进一步地,利用上喷淋组件和下喷淋组件的上下喷淋组合结构及深冷器和不锈钢气液过滤网的作用,可充分实现烟气的净化及余热深度回收。化及余热深度回收。化及余热深度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及超净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烟气余热回收
,尤其涉及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及超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汽(包括水汽夹带的细颗粒物)和氨是引发大范围雾霾频发的主要因素,锅炉烟气的深度处理不仅能回收烟气余热,同时能回收烟气中的水汽,净化烟气、限制氨排放,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手段措施。
[0003]接触式换热技术,冷媒通过喷淋增大与烟气的接触面积,可回收烟气中水的潜热,实现余热和水汽的同步回收,同时可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排放量,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以下问题:其一,部分负荷时喷淋塔内烟气流场很不均匀,使得烟气与喷淋水不能充分接触换热,可能出现严重的烟气偏流和回流,造成系统余热利用的不稳定;其二,有的喷淋塔通过增加填料加大烟气与喷淋水的接触面积,但同时使烟气流动阻力增大,容易产生壁流现象,且填料的老化、破损需及时更换;其三,通过增加喷淋水泵扬程,追求烟气与喷淋水更大的接触面积,风机与水泵耗电较高,增加了能耗;其四,目前的接触式换热技术研究的重点在于余热提取,仅通过喷淋或浸泡的方式对烟气中可溶性颗粒物进行初步净化,对不可溶性颗粒物几乎无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及超净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旋转喷淋、重力喷淋的两段式喷淋结构,强化部分负荷下喷淋效果;采用切线旋转结构提高烟气进塔流速,通过旋风、撞击两级分离去除较大颗粒物;采用制冷剂气液变化的间壁式深冷器及再热器,最大程度减小换热面积,且深冷器在深度回收烟气余热的同时,在热泳力作用下强力去除不可溶性颗粒物及残留的可溶性颗粒物,实现烟气超净排放。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及超净装置,包括上筒体、下筒体、上喷淋组件、下喷淋组件、深冷器、再热器和不锈钢气液过滤网,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上下对接连接在一起,且上筒体的下部套置在所述下筒体内,所述再热器、深冷器、上喷淋组件和不锈钢气液过滤网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所述上筒体内,所述下喷淋组件设置在所述上筒体的下部外侧,且下喷淋组件位于下筒体的上部内侧,所述上喷淋组件和下喷淋组件用于实现喷淋水的分布喷淋,一喷淋管组用于向上喷淋组件和下喷淋组件输送喷淋液,在所述下筒体的上部的外侧壁上设置一向下筒体内部输送烟气的进烟管,且进烟管沿着下筒体的上部的筒体的侧壁切线方向分布。
[0006]优选地,所述上筒体包括第一圆形管、过渡管、第二圆形管,所述第一圆形管、过渡管和第二圆形管从上到下依次连接在一起;所述下筒体包括第三圆形管、锥形管和喷淋水导流管,所述第三圆形管、锥形管和喷淋水导流管从上到下依次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圆形管的中下部设置在所述第三圆形管内,且第二圆形管与第三圆形管同轴分布。
[0007]进一步地,所述再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圆形管内,在第一圆形管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实现再热器内冷热交换媒介循环供应的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所述深冷器设置在所述过渡管内,在过渡管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实现深冷器内冷热交换媒介循环供应的第三输送管和第四输送管;所述上喷淋组件和不锈钢气液过滤网均位于第二圆形管内。
[0008]进一步地,所述喷淋管组包括第一输送总管、第一分支管和第二分支管,所述第一输送总管用于向第一分支管和第二分支管输送喷淋水,所述第二分支管用于向上喷淋组件供应喷淋水,所述第一分支管用于向下喷淋组件供应喷淋水。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上喷淋组件包括第一环形供液管,所述第一环形供液管与所述第二分支管相贯通,在所述第一环形供液管的下部设置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第一喷淋头。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下喷淋组件包括第二环形供液管,所述第二环形供液管位于第三圆形管与第二圆形管之间的套置间隙内,所述第二环形供液管与第一分支管相贯通,在所述第二环形供液管的下部设置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第二喷淋头。
[0011]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圆形管的上部外侧固定设置一第一法兰盘,在所述第三圆形管上部设置一第二法兰盘,上筒体和下筒体通过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实现对接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再热器和深冷器均为管翅结构,再热器的盘管横截面呈圆形,深冷器的盘管横截面呈椭圆形,所述再热器、深冷器的盘管内冷热交换媒介为同一种介质,且所述介质为环保型制冷剂,通过制冷剂气、液两相变化的气化潜热进行换热。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烟气在进烟管的导流作用下进入到下筒体内,并在下筒体内做旋转上升运动,在烟气旋转过程中,较大的颗粒物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气体中被分离,且较大的颗粒物不断的与喷淋液发生碰撞粘合,从而实现较大颗粒物的去除;通过上喷淋组件及下喷淋组件的上下两级喷淋及不锈钢过滤网的过滤,可实现细小颗粒物在气体中的过滤、清除;利用深冷器的冷却作用,可使得超细颗粒物,在热泳力的作用下,实现超细颗粒物在深冷器侧壁上的附着,进一步地,深冷器的盘管横截面为椭圆形,其增大了吸附颗粒的表面积,继而实现气体中超细颗粒物的去除;较大颗粒物、细小颗粒物及超细颗粒物均被从气体中去除,从而真正实现了烟气的超净化处理;采用上喷淋组件和下喷淋组件两级喷淋,不增加喷淋电耗的情况下,增大了喷淋换热面积,同时避免了部分负荷时烟气偏流现象的发生;深冷器盘管内利用冷媒气、液两相变化的气化潜热进行热量交换,可在有效降低换热面积的条件下,最大程度的实现烟气内水分的析出、烟气潜热的吸收及超细颗粒的吸附,从而利于提高烟气的余热吸收及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部分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上喷淋组件、下喷淋组件及喷淋管组组合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0018]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
[0019]图中:1上筒体、11第一圆形管、12过渡管、13第二圆形管、14第一法兰盘、2下筒体、21第三圆形管、22锥形管、23喷淋水导流管、24进烟管、25第二法兰盘、3上喷淋组件、31第一环形供液管、32第一喷淋头、4下喷淋组件、41第二环形供液管、42第二喷淋头、5深冷器、51第三输送管、52第四输送管、6再热器、61第一输送管、62第二输送管、7不锈钢气液过滤网、81第一输送总管、82第一分支管、83第二分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1

4,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变形,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及超净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上筒体、下筒体、上喷淋组件、下喷淋组件、深冷器、再热器和不锈钢气液过滤网,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上下对接连接在一起,且上筒体的下部套置在所述下筒体内,所述再热器、深冷器、上喷淋组件和不锈钢气液过滤网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所述上筒体内,所述下喷淋组件设置在所述上筒体的下部外侧,且下喷淋组件位于下筒体的上部内侧,所述上喷淋组件和下喷淋组件用于实现喷淋水的分布喷淋,一喷淋管组用于向上喷淋组件和下喷淋组件输送喷淋液,在所述下筒体的上部的外侧壁上设置一向下筒体内部输送烟气的进烟管,且进烟管沿着下筒体的上部的筒体的侧壁切线方向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及超净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筒体包括第一圆形管、过渡管、第二圆形管,所述第一圆形管、过渡管和第二圆形管从上到下依次连接在一起;所述下筒体包括第三圆形管、锥形管和喷淋水导流管,所述第三圆形管、锥形管和喷淋水导流管从上到下依次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圆形管的中下部设置在所述第三圆形管内,且第二圆形管与第三圆形管同轴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及超净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再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圆形管内,在第一圆形管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实现再热器内冷热交换媒介循环供应的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所述深冷器设置在所述过渡管内,在过渡管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实现深冷器内冷热交换媒介循环供应的第三输送管和第四输送管;所述上喷淋组件和不锈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宪辉吴玉麒陈贵宾吴琪珑韩献军李彤魏董宋立斌李策
申请(专利权)人:冰轮智慧新能源技术山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