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头大锅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1262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单头大锅灶。该技术方案为灶具增设了主动冷却机构,并利用传感器实现了反馈调节功能。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外仓体内部设置相互连通的低位内仓体和高位内仓体,二者分别容纳灶头和锅具;其中高位内仓体侧壁上连接排烟管,并延伸至外仓体外部,内外仓体之间形成封闭的夹层,可接入冷媒水进行主动冷却,不仅可降低烟气温度,而且可快速降低设备外表温度。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低位内仓体后部增设后延伸段,既可作为检修口,又能与燃烧位置相连通,可利用传感器反应温度和烟气浓度,进而作为排烟风机功率和冷媒循环泵功率的调节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克服了单头大锅灶的余热问题,而且控制模式更加合理,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好的使用效果。好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头大锅灶


[0001]本技术涉及商用厨具
,具体涉及一种单头大锅灶。

技术介绍

[0002]商用厨具又称为商用厨房设备,是指适用于酒店、饭店、餐厅等餐饮场所以及各大机关单位、学校、工地食堂的大型厨房设备;其特点是产品种类多、规格相对较大,倾向于集约化运行,兼顾厨房整体运行效率。大致可分为五大类:灶具设备、排烟通风设备、调理设备、机械类设备、制冷保温设备。
[0003]灶具是完成烹饪工作的核心,其中大锅灶是商用厨房设备中,中餐灶的一种。大锅灶一般可以分为燃气大锅灶、电磁大锅灶、蒸汽大锅灶,其中燃气大锅灶涉及燃烧、火焰分布、排烟等技术环节,因此构造也相对复杂。现有技术中,常规燃气大锅灶的排烟效果不够理想,而且烟气余热较高,而且,灶具使用后冷却较慢,对于移动餐车等使用环境而言适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单头大锅灶,以解决常规单头大锅灶排烟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常规单头大锅灶排烟余热较高,灶具整体使用后冷却较慢。
[0006]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单头大锅灶,包括外仓体,支撑体,低位内仓体,高位内仓体,灶头,风机,排烟管,盘管段,冷媒管,后延伸段,门体,连通管,温度传感器,烟气传感器,其中,在外仓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体,在外仓体内部具有相互连通的低位内仓体和高位内仓体,灶头设置于低位内仓体中,在低位内仓体的下端设置有风机,排烟管的一端连接至高位内仓体,排烟管的另一端伸出至外仓体外部,排烟管的、位于外仓体内的部分构成盘管段,在外仓体上连接有冷媒管,低位内仓体的后部具有后延伸段,在后延伸段的末端铰接有门体,在后延伸段的上部连接有连通管,温度传感器和烟气传感器分别连接在连通管上。
[0008]作为优选,冷媒管通过软管连接至水源,在所述软管上设置有液泵;排烟管连接至引风机。
[0009]作为优选,还包括单片机,其中,温度传感器和液泵分别与所述单片机通信连接;烟气传感器和引风机分别与所述单片机通信连接。
[0010]作为优选,支撑体为可调式支撑腿,在所述可调式支撑腿的下端设置有万向脚轮。
[0011]作为优选,在外仓体上固定连接有罩体,连通管被笼罩于罩体中。
[0012]在以上技术方案中,外仓体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一方面起到外壳作用,另一方面在低位内仓体和高位内仓体外部构建夹层用于换热;支撑体用于支撑本技术;低位内仓体用于容纳灶头和风机;高位内仓体用于承载大锅;灶头用于对大锅起到加热作用,
从而进行烹饪;风机用于为灶头提供助燃风;排烟管借助外设的引风机起到排烟作用;盘管段用于增大排烟管与冷媒的换热面积;冷媒管用于向仓体内部接入冷媒水;后延伸段一方面用于同外界连通,以便于对灶头进行维修,另一方面用于设置连通管;门体用于在日常使用时封闭后延伸段;连通管用于使温度传感器和烟气传感器得以同低位内仓体的内部空间相连通,从而反应燃烧位置的烟气浓度和温度;温度传感器和烟气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温度数据、烟气浓度数据发送至单片机、PLC等控制器,用以调节液泵输送冷媒水的功率以及引风机的排烟功率。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单头大锅灶。该技术方案为灶具增设了主动冷却机构,并利用传感器实现了反馈调节功能。具体来看,本技术在外仓体内部设置相互连通的低位内仓体和高位内仓体,二者分别容纳灶头和锅具;其中高位内仓体侧壁上连接排烟管,并延伸至外仓体外部,内外仓体之间形成封闭的夹层,可接入冷媒水进行主动冷却,不仅可降低烟气温度,而且可快速降低设备外表温度。此外,本技术在低位内仓体后部增设后延伸段,既可作为检修口,又能与燃烧位置相连通,可利用传感器反应温度和烟气浓度,进而作为排烟风机功率和冷媒循环泵功率的调节依据。本技术有效克服了单头大锅灶的余热问题,而且控制模式更加合理,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从前侧视角观察的立体透视图;
[0015]图2是本技术从后侧视角观察的立体图;
[0016]图3是本技术从主视视角观察的内部结构图;
[0017]图中:
[0018]1、外仓体
ꢀꢀꢀꢀꢀꢀꢀꢀ
2、支撑体
ꢀꢀꢀꢀꢀꢀꢀꢀ
3、低位内仓体
ꢀꢀꢀꢀ
4、高位内仓体
[0019]5、灶头
ꢀꢀꢀꢀꢀꢀꢀꢀꢀꢀ
6、风机
ꢀꢀꢀꢀꢀꢀꢀꢀꢀꢀ
7、排烟管
ꢀꢀꢀꢀꢀꢀꢀꢀ
8、盘管段
[0020]9、冷媒管
ꢀꢀꢀꢀꢀꢀꢀꢀ
10、后延伸段
ꢀꢀꢀꢀꢀ
11、门体
ꢀꢀꢀꢀꢀꢀꢀꢀꢀ
12、连通管
[0021]13、温度传感器
ꢀꢀꢀ
14、烟气传感器
ꢀꢀꢀ
15、罩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将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3]实施例1
[0024]一种单头大锅灶,如图1~3所示,包括外仓体1,支撑体2,低位内仓体3,高位内仓体4,灶头5,风机6,排烟管7,盘管段8,冷媒管9,后延伸段10,门体11,连通管12,温度传感器13,烟气传感器14,其中,在外仓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体2,在外仓体1内部具有相互连通的低位内仓体3和高位内仓体4,灶头5设置于低位内仓体3中,在低位内仓体3的下端设置有风机6,排烟管7的一端连接至高位内仓体4,排烟管7的另一端伸出至外仓体1外部,排烟管7的、位于外仓体1内的部分构成盘管段8,在外仓体1上连接有冷媒管9,低位内仓体3
的后部具有后延伸段10,在后延伸段10的末端铰接有门体11,在后延伸段10的上部连接有连通管12,温度传感器13和烟气传感器14分别连接在连通管12上。
[0025]该灶具的结构特点如下:外仓体1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一方面起到外壳作用,另一方面在低位内仓体3和高位内仓体4外部构建夹层用于换热;支撑体2用于支撑本技术;低位内仓体3用于容纳灶头5和风机6;高位内仓体4用于承载大锅;灶头5用于对大锅起到加热作用,从而进行烹饪;风机6用于为灶头5提供助燃风;排烟管7借助外设的引风机起到排烟作用;盘管段8用于增大排烟管7与冷媒的换热面积;冷媒管9用于向外仓体1内部接入冷媒水;后延伸段10一方面用于同外界连通,以便于对灶头5进行维修,另一方面用于设置连通管12;门体11用于在日常使用时封闭后延伸段10;连通管12用于使温度传感器13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头大锅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仓体(1),支撑体(2),低位内仓体(3),高位内仓体(4),灶头(5),风机(6),排烟管(7),盘管段(8),冷媒管(9),后延伸段(10),门体(11),连通管(12),温度传感器(13),烟气传感器(14),其中,在外仓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体(2),在外仓体(1)内部具有相互连通的低位内仓体(3)和高位内仓体(4),灶头(5)设置于低位内仓体(3)中,在低位内仓体(3)的下端设置有风机(6),排烟管(7)的一端连接至高位内仓体(4),排烟管(7)的另一端伸出至外仓体(1)外部,排烟管(7)的、位于外仓体(1)内的部分构成盘管段(8),在外仓体(1)上连接有冷媒管(9),低位内仓体(3)的后部具有后延伸段(10),在后延伸段(10)的末端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培建范钰彬沈燕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鲁宝厨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