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莎豆收获机的绞龙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0266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油莎豆收获机的绞龙耙,涉及油莎豆收获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人工铺平粮斗内的油莎豆,既浪费人工成本,又给操作工人带来人身安全隐患,还延误工作,降低生产效率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包括粮斗;绞龙耙,所述绞龙耙的两端与所述粮斗转动配合、并水平设置,所述绞龙耙沿着所述粮斗的对角线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绞龙耙具有耙平所述粮斗内的油莎豆的耙齿;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粮斗的一端、并用于带动所述绞龙耙转动。具有解决了油莎豆溢出问题,省去了人工费用,排除了工人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工作效率的有益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莎豆收获机的绞龙耙


[0001]本技术涉及油莎豆收获机
,特别涉及油莎豆收获机的绞龙耙。

技术介绍

[0002]油莎豆是一种新型的油料作物,平均亩产鲜豆900公斤左右,亩产是大豆的3倍以上,油菜的4倍,出油量是大豆的近2倍,号称“油料之王”,一亩油莎豆可产油90公斤、油粕360公斤、面粉288公斤、酿酒144公斤、制糖4.4公斤、产干饲草300

400公斤,食用油营养指标可与橄榄油相媲美。发展油莎豆种植对保证国家食用油安全,提高食用油自给率具有重要作用。
[0003]现有的油莎豆收获机,粮斗收集到的油莎豆,在粮斗里积累增高,达到一定高度后会溢出粮斗,现有的办法是用人工站在粮斗里,用耙子把油莎豆铺平。这样做既浪费人工成本,又给操作工人带来人身安全隐患,还延误工作,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人工铺平粮斗内的油莎豆,既浪费人工成本,又给操作工人带来人身安全隐患,还延误工作,降低生产效率的技术问题,提供油莎豆收获机的绞龙耙。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0006]油莎豆收获机的绞龙耙,包括:
[0007]粮斗;
[0008]绞龙耙,所述绞龙耙的两端与所述粮斗转动配合、并水平设置,所述绞龙耙沿着所述粮斗的对角线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绞龙耙具有耙平所述粮斗内的油莎豆的耙齿;
[0009]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粮斗的一端、并用于带动所述绞龙耙转动。
[0010]进一步的,所述粮斗的一端为进料区,另一端为动力区,所述进料区处于外部提升机的出料口下方。
[0011]进一步的,所述绞龙耙包括:
[0012]绞龙轴,所述绞龙轴的两端与所述粮斗上方通过轴承座转动配合、并水平设置,所述绞龙轴沿着所述粮斗的对角线方向倾斜设置;
[0013]叶片,所述叶片成螺旋形固设在所述绞龙轴的圆周侧,所述叶片处于所述进料区;
[0014]耙齿,多个所述耙齿以叶片螺距的间距沿着所述绞龙轴的轴向均匀布置,所述耙齿依次穿过所述绞龙轴和所述绞龙轴两侧的所述叶片;所述耙齿与所述绞龙轴和所述叶片固定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耙齿包括:
[0016]耙齿轴,所述耙齿轴以叶片螺距的间距沿着所述绞龙轴的轴向均匀布置,所述耙齿轴依次穿过所述绞龙轴和所述绞龙轴两侧的所述叶片;所述耙齿轴与所述绞龙轴和所述叶片固定连接;
[0017]耙齿框,所述耙齿框处于所述耙齿轴的两端、并相对所述绞龙轴对称,所述耙齿框为圆钢焊接而成。
[0018]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固设在所述粮斗的内部一侧、并处于所述动力区内,所述液压马达通过传动链轮带动所述绞龙耙转动。
[0019]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挡料盒,所述挡料盒固设在所述粮斗的内部一侧、并处于所述动力区内,所述挡料盒扣装在所述传动链轮外侧,所述液压马达与所述挡料盒固定连接。
[0020]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的油莎豆收获机的绞龙耙,通过设置动力装置和绞龙耙,动力装置带动绞龙耙转动,绞龙耙上的耙齿能够将粮斗内的油莎豆耙平,使粮斗内的油莎豆能够均匀铺放,避免油莎豆因积累增高而溢出粮斗,整个过程不需要停车进行;解决了油莎豆溢出问题,省去了人工费用,排除了工人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油莎豆收获机的绞龙耙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的油莎豆收获机的绞龙耙的耙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的附图标记表示为:
[0026]1、耙齿;101、耙齿轴;102、耙齿框;2、叶片;3、绞龙轴;4、液压马达;5、传动链轮;6、轴承座;7、挡料盒;8、粮斗;801、进料区;802、动力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和图2,油莎豆收获机的绞龙耙,包括:
[0029]粮斗8;
[0030]绞龙耙,所述绞龙耙的两端与所述粮斗8转动配合、并水平设置,所述绞龙耙沿着所述粮斗8的对角线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绞龙耙具有耙平所述粮斗8内的油莎豆的耙齿1;
[0031]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粮斗8的一端、并用于带动所述绞龙耙转动。
[0032]工作原理:当粮斗8内的油莎豆堆积达到溢出高度时,由拖拉机驾驶员,通过倒车镜或监控视频即可观察到,随即打开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启动,动力装置带动绞龙耙转动,绞龙耙上的耙齿1能够将粮斗8内的油莎豆耙平,使粮斗8内的油莎豆沿着螺旋向后方移动,并均匀铺放,降低箱内的油莎豆高度,达到平仓的目地,避免油莎豆因积累增高而溢出粮斗,整个过程不需要停车进行;解决了油莎豆溢出问题,省去了人工费用,排除了工人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工作效率。
[003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粮斗8的一端为进料区801,另一端为动力区802,所述进料区801处于外部提升机的出料口下方。
[003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绞龙耙包括:
[0035]绞龙轴3,所述绞龙轴3的两端与所述粮斗8上方通过轴承座6转动配合、并水平设置,所述绞龙轴3沿着所述粮斗8的对角线方向倾斜设置;
[0036]叶片2,所述叶片2成螺旋形固设在所述绞龙轴3的圆周侧,所述叶片2处于所述进料区801;
[0037]耙齿1,多个所述耙齿1以叶片2螺距的间距沿着所述绞龙轴3的轴向均匀布置,所述耙齿1依次穿过所述绞龙轴3和所述绞龙轴3两侧的所述叶片2;所述耙齿1与所述绞龙轴3和所述叶片2固定连接。
[0038]具体的,外部提升机将油莎豆运至粮斗8内,长时间堆积,进料区801内的油莎豆就会越堆越高,会有溢出的危险,所以设置了绞龙耙,绞龙耙设置在粮斗8内部的上方,启动绞龙耙,绞龙耙就会把油莎豆堆耙平,使油莎豆分摊至动力区802内,使粮斗8内的油莎豆均匀铺放;为了更好的耙平进料区801内的油莎豆,使油莎豆铺放到动力区802内,所以,将绞龙耙的叶片2设置在进料区801内,绞龙轴3带动叶片2和耙齿1转动,可以及时的将进料区801内的油莎豆铺平,防止溢出;多个所述耙齿1以叶片2螺距的间距沿着所述绞龙轴3的轴向均匀布置,所述耙齿1依次穿过所述绞龙轴3和所述绞龙轴3两侧的所述叶片2,也就是相邻的耙齿1之间的间距就是叶片2的螺距,并且耙齿1以绞龙轴3的轴线对称,可以增大叶片2的受力面积,叶片2带动耙齿1转动,可以增大对油莎豆的施力面积,使油莎豆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莎豆收获机的绞龙耙,其特征在于,包括:粮斗(8);绞龙耙,所述绞龙耙的两端与所述粮斗(8)转动配合、并水平设置,所述绞龙耙沿着所述粮斗(8)的对角线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绞龙耙具有耙平所述粮斗(8)内的油莎豆的耙齿(1);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粮斗(8)的一端、并用于带动所述绞龙耙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莎豆收获机的绞龙耙,其特征在于,所述粮斗(8)的一端为进料区(801),另一端为动力区(802),所述进料区(801)处于外部提升机的出料口下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莎豆收获机的绞龙耙,其特征在于,所述绞龙耙包括:绞龙轴(3),所述绞龙轴(3)的两端与所述粮斗(8)上方通过轴承座(6)转动配合、并水平设置,所述绞龙轴(3)沿着所述粮斗(8)的对角线方向倾斜设置;叶片(2),所述叶片(2)成螺旋形固设在所述绞龙轴(3)的圆周侧,所述叶片(2)处于所述进料区(801);耙齿(1),多个所述耙齿(1)以所述叶片(2)螺距的间距沿着所述绞龙轴(3)的轴向均匀布置,所述耙齿(1)依次穿过所述绞龙轴(3)和所述绞龙轴(3)两侧的所述叶片(2);所述耙齿(1)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卫平刘龙鹤马建忠王立忠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万龙油莎豆专用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