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装式光纤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0180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装式光纤盘,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一本体的内侧中心向外形成有第一筒体,对应地,第二本体的内侧中心向外形成有第二筒体,第二筒体的端部与第一筒体的端部相互固定,第一筒体的内壁上向外形成有多个沿圆周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加强板,对应地,第二筒体的内壁上向外形成有相同数量的沿圆周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二加强板,多个第二加强板与多个第一加强板相互间隔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幅增加了强度以提升抗压能力,进而延长了使用寿命;而且能在两个盘体组装时快速定位以显著提升组装效率。著提升组装效率。著提升组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装式光纤盘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组装式光纤盘。

技术介绍

[0002]光纤是一种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可作为光传导工具,光纤在制成后需要卷绕在光纤盘上以妥善封存;组装式光纤盘是指由两个盘体组装而成的光纤盘,现有的组装式光纤盘强度小,抗压能力较弱,导致使用寿命较短;而且两个盘体在组装时很容易因缺少定位功能而装错,只能在准确对位后才能相互固定,因此组装效率较低,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大幅增加了强度以提升抗压能力,进而延长了使用寿命,并显著提升组装效率的组装式光纤盘。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组装式光纤盘,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一本体的内侧中心向外形成有第一筒体,对应地,第二本体的内侧中心向外形成有第二筒体,第二筒体的端部与第一筒体的端部相互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壁上向外形成有多个沿圆周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加强板,每个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外端均伸入到第二筒体的开口处内部,对应地,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壁上向外形成有相同数量的沿圆周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二加强板,每个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外端均伸入到第一筒体的开口处内部,多个所述第二加强板与多个第一加强板相互间隔分布,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壁上向外形成有两个第一定位板,对应地,其中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加强板之间形成有第一空隙,两个所述第一定位板的外端均穿过第一空隙并插入到对应的两个第二加强板之间;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壁上向外形成有两个第二定位板,对应地,所述其中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加强板之间形成有第二空隙,两个所述第二定位板的外端均穿过第二空隙并伸入到对应的两个第一加强板之间;所述第一本体的外侧形成有同心且环向分布的第一凹腔,所述第一凹腔的内外两侧内壁之间形成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第一型腔,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型腔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多个沿圆周方向依次衔接的第二型腔,多个所述第二型腔的外侧外壁与第一凹腔的外侧内壁之间形成有多个沿圆周方向依次衔接的第三型腔;所述第二本体的外侧形成有同心且环向分布的第二凹腔,所述第二凹腔的内外两侧内壁之间形成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第四型腔,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四型腔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多个沿圆周方向依次衔接的第五型腔,多个所述第五型腔的外侧外壁与第二凹腔的外侧内壁之间形成有多个沿圆周方向依次衔接的第六型腔。
[0005]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内侧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第一凸条,每个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内侧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第二凸条。
[0006]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一定位板的内侧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第三凸条,每个所述第二定位板的内侧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第四凸条。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本体的内侧中心还形成有第一圆形沉腔,所述第一圆形沉腔的内壁与底面之间形成有多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一筋板。
[0008]优选地,所述第二本体的内侧中心还形成有第二圆形沉腔,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壁、第二圆形沉腔的内壁与第二圆形沉腔的底面之间形成有多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二筋板。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圆形沉腔的底面中心向外形成有第一套筒,对应地,所述第二圆形沉腔的底面中心向外形成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端部与第一套筒的端部相互贴合。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筒的外壁与第一圆形沉腔的底面之间形成有多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三筋板。
[0011]优选地,所述第二套筒的外壁与第二筒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多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第四筋板,每个所述第四筋板中均至少形成有一个加强柱。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圆形沉腔的底面上开设有两个互为对角设置的第一扇形孔,所述第二圆形沉腔的底面上开设有两个互为对角设置的第二扇形孔。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凹腔的底面上开设有第一观察孔,所述第二凹腔的底面上开设有第二观察孔。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大幅增加了强度以提升抗压能力,进而延长了使用寿命;而且能在两个盘体组装时快速定位以显著提升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左前侧分解结构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右后侧分解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18]为了保持本技术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技术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0019]如图1~2所示,一种组装式光纤盘,包括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第一本体1的内侧中心向外形成有第一筒体11,对应地,第二本体2的内侧中心向外形成有第二筒体21,第二筒体21的端部与第一筒体11的端部相互固定,第一筒体11的内壁上向外形成有多个沿圆周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加强板12,每个第一加强板12的外端均伸入到第二筒体21的开口处内部,对应地,第二筒体21的内壁上向外形成有相同数量的沿圆周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二加
强板22,每个第二加强板22的外端均伸入到第一筒体11的开口处内部,多个第二加强板22与多个第一加强板12相互间隔分布,第一筒体11的内壁上向外形成有两个第一定位板13,对应地,其中两个相邻的第二加强板22之间形成有第一空隙24,两个第一定位板13的外端均穿过第一空隙24并插入到对应的两个第二加强板22之间;第二筒体21的内壁上向外形成有两个第二定位板23,对应地,其中两个相邻的第一加强板12之间形成有第二空隙14,两个第二定位板23的外端均穿过第二空隙14并伸入到对应的两个第一加强板12之间;第一本体1的外侧形成有同心且环向分布的第一凹腔15,第一凹腔15的内外两侧内壁之间形成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第一型腔112,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型腔112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多个沿圆周方向依次衔接的第二型腔113,多个第二型腔113的外侧外壁与第一凹腔15的外侧内壁之间形成有多个沿圆周方向依次衔接的第三型腔114;第二本体2的外侧形成有同心且环向分布的第二凹腔25,第二凹腔25的内外两侧内壁之间形成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第四型腔210,任意两个相邻的第四型腔210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多个沿圆周方向依次衔接的第五型腔211,多个第五型腔211的外侧外壁与第二凹腔25的外侧内壁之间形成有多个沿圆周方向依次衔接的第六型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式光纤盘,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一本体的内侧中心向外形成有第一筒体,对应地,第二本体的内侧中心向外形成有第二筒体,第二筒体的端部与第一筒体的端部相互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壁上向外形成有多个沿圆周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加强板,每个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外端均伸入到第二筒体的开口处内部,对应地,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壁上向外形成有相同数量的沿圆周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二加强板,每个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外端均伸入到第一筒体的开口处内部,多个所述第二加强板与多个第一加强板相互间隔分布,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壁上向外形成有两个第一定位板,对应地,其中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加强板之间形成有第一空隙,两个所述第一定位板的外端均穿过第一空隙并插入到对应的两个第二加强板之间;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壁上向外形成有两个第二定位板,对应地,所述其中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加强板之间形成有第二空隙,两个所述第二定位板的外端均穿过第二空隙并伸入到对应的两个第一加强板之间;所述第一本体的外侧形成有同心且环向分布的第一凹腔,所述第一凹腔的内外两侧内壁之间形成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第一型腔,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型腔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多个沿圆周方向依次衔接的第二型腔,多个所述第二型腔的外侧外壁与第一凹腔的外侧内壁之间形成有多个沿圆周方向依次衔接的第三型腔;所述第二本体的外侧形成有同心且环向分布的第二凹腔,所述第二凹腔的内外两侧内壁之间形成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第四型腔,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四型腔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多个沿圆周方向依次衔接的第五型腔,多个所述第五型腔的外侧外壁与第二凹腔的外侧内壁之间形成有多个沿圆周方向依次衔接的第六型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装式光纤盘,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群波芦建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康赢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