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硝系统用尾部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0172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脱硝系统用尾部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外筒,所述外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筒,所述外筒的内侧壁下部设置有第一储液室,所述外筒的内侧壁上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储液室,所述第二储液室的内部设置有热泵,所述热泵的侧壁贯穿设置有第二泵管,所述第二泵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横管,所述横管的侧壁且在内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三泵管,所述第三泵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侧壁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端口固定连接有第二喷淋头,所述内筒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折流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能对烟气进行降温处理,使烟气达到温度、湿度的环保排放要求,来减少雾霾。来减少雾霾。来减少雾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硝系统用尾部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余热回收利用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脱硝系统用尾部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余热回收利用是指将工业过程产生的余热再次回收重新利用。主要技术包括热交换技术、热功转换技术、余热制冷制热技术。当前,我国能源利用仍然存在着利用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生态环境压力大的主要问题,节能减排、降低能耗、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作为能源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
[0003]脱落塔出来的烟气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直接进行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增大了环保治理的难度,而为了根治雾霾污染,需要对排烟温度与湿度进行控制,而通过应用锅炉尾部深度余热回收系统来对烟气的温度进行控制,不仅可以除去雾霾,还能达到节水节能的效益,因此提出一种脱硝系统用尾部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脱硝系统用尾部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脱硝系统用尾部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外筒,所述外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筒,所述外筒的内侧壁下部设置有第一储液室,所述第一储液室的内部设置有循环泵;
[0006]所述外筒的内侧壁上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储液室,所述第二储液室的内部设置有热泵,所述热泵的侧壁贯穿设置有第二泵管,所述第二泵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横管,所述横管的端口设置有腔室,所述腔室的底端贯穿设置有第一喷淋头;
[0007]所述横管的侧壁且在内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三泵管,所述第三泵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侧壁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端口固定连接有第二喷淋头,所述内筒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折流板,所述内筒的内侧壁上部固定连接有除雾板。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所述外筒的侧壁贯穿设置有进气口,所述外筒的顶端贯穿设置有出气口。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所述循环泵的侧壁贯穿设置有第一泵管,且所述第一泵管的一端与第二储液室的底端相互贯穿固定。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所述热泵的侧壁设置有基座,且所述热泵通过基座与隔板的顶端固定连接。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所述第二喷淋头位于折流板的端口上方。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7]所述除雾板位于出气口的正下方。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9]所述外筒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底板,且所述循环泵的底端与底板的顶端固定连接。
[00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1]所述第一喷淋头位于进气口端口的上方。
[0022]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对余热进行利用可以对饱和烟气进行降温处理,进而使烟气达到温度、湿度的环保排放要求,减少雾霾。
[0024]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设置有喷淋头,通过设置的喷淋头可以将液体喷洒到烟气上,进而来对饱和烟气进行降温。
[0025]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设置有折流板,通过设置的折流板可以对气体进行减速、稳流,同时,在折流板的端口上方设置有喷淋头,进而能对烟气进行二次降温。
[0026]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循环泵,可以将液体进行循环使用,从而来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脱硝系统用尾部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正视图;
[002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脱硝系统用尾部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脱硝系统用尾部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A处放大图;
[0030]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脱硝系统用尾部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外筒半剖图。
[0031]图例说明:
[0032]1、外筒;2、内筒;3、进气口;4、出气口;5、底板;6、第一储液室;7、循环泵;8、第一泵管;9、第二储液室;10、基座;11、热泵;12、第二泵管;13、横管;14、腔室;15、第一喷淋头;16、第三泵管;17、固定管;18、连接管;19、第二喷淋头;20、折流板;21、除雾板;22、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
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5]参照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脱硝系统用尾部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外筒1,外筒1的侧壁贯穿设置有进气口3,烟气经过进气口3进入到外筒1的内部,外筒1的顶端贯穿设置有出气口4,烟气从出气口4进行外排,外筒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筒2,外筒1的内侧壁下部设置有第一储液室6,第一储液室6的内部设置有循环泵7,外筒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底板5,且循环泵7的底端与底板5的顶端固定连接,循环泵7的侧壁贯穿设置有第一泵管8,且第一泵管8的一端与第二储液室9的底端相互贯穿固定;
[0036]外筒1的内侧壁上部固定连接有隔板22,隔板22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储液室9,第二储液室9的内部设置有热泵11,热泵11产生的低温冷水温度会低于烟气的露点温度,热泵11的侧壁设置有基座10,且热泵11通过基座10与隔板22的顶端固定连接,热泵11的侧壁贯穿设置有第二泵管12,第二泵管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横管13,横管13的端口设置有腔室14,腔室14的底端贯穿设置有第一喷淋头15,第一喷淋头15位于进气口3端口的上方,通过第一喷淋头15可以对烟气进行喷淋;...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硝系统用尾部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外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筒(2),所述外筒(1)的内侧壁下部设置有第一储液室(6),所述第一储液室(6)的内部设置有循环泵(7);所述外筒(1)的内侧壁上部固定连接有隔板(22),所述隔板(22)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储液室(9),所述第二储液室(9)的内部设置有热泵(11),所述热泵(11)的侧壁贯穿设置有第二泵管(12),所述第二泵管(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横管(13),所述横管(13)的端口设置有腔室(14),所述腔室(14)的底端贯穿设置有第一喷淋头(15);所述横管(13)的侧壁且在内筒(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三泵管(16),所述第三泵管(1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管(17),所述固定管(17)的侧壁设置有连接管(18),所述连接管(18)的端口固定连接有第二喷淋头(19),所述内筒(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折流板(20),所述内筒(2)的内侧壁上部固定连接有除雾板(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硝系统用尾部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的侧壁贯穿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升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万联环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