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管式防臭异味隔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0162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立管式防臭异味隔离器,涉及管道防臭技术领域,包括上主体和下主体,所述下主体边缘的顶端圆周阵列有卡块,所述上主体边缘的底端设有相对应的凹槽,所述上主体和下主体通过所述卡块和凹槽旋转锁紧连接,所述上主体和下主体连接处设有挡水组件,所述挡水组件与上主体、下主体连接处密封处理;所述挡水组件包括套接于下主体顶端的主体密封圈,所述主体密封圈顶面与上主体内壁契合,所述下主体和主体密封圈之间卡合有挡水圈,所述挡水圈的顶面与主体密封圈契合,所述挡水圈的开口处设有密封舌,所述密封舌与挡水圈侧壁通过销轴活动连接,且密封舌与挡水圈下端开口大小相同。在有效保证水正常通过的同时,还防止管道的异味回流。还防止管道的异味回流。还防止管道的异味回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管式防臭异味隔离器


[0001]本技术涉及管道防臭
,尤其涉及一种立管式防臭异味隔离器。

技术介绍

[0002]无论是家用还是工业生产中,由于下水道的污物长时间存积,发酵后产生的异味极大地影响生产、生活环境,一方面影响人们生产、工作的心情,另一方面,长时间积蓄的废气具有毒性,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而在现有技术中,对下水管道的防臭,大多采用U型管的设计,在管中长时间蓄积一截水柱,从而防止异味回流。但是,这种方案还存在诸多缺陷,增加了管道长度的同时,也增加了管道的复杂度,使得管道更易出现损坏。
[0003]现有技术下,对立式管道的防臭工作做得并不到位,沿着管道漫出的异味极大地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立管式防臭异味隔离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立管式防臭异味隔离器,包括上主体和下主体,所述下主体边缘的顶端圆周阵列有卡块,所述上主体边缘的底端设有相对应的凹槽,所述上主体和下主体通过所述卡块和凹槽旋转锁紧连接,所述上主体和下主体连接处设有挡水组件,所述挡水组件与上主体、下主体连接处密封处理;所述挡水组件包括套接于下主体顶端的主体密封圈,所述主体密封圈顶面与上主体内壁契合,所述下主体和主体密封圈之间卡合有挡水圈,所述挡水圈的顶面与主体密封圈契合,所述挡水圈的开口处设有密封舌,所述密封舌与挡水圈侧壁通过销轴活动连接,且密封舌与挡水圈下端开口大小相同。
>[0006]优选的,所述挡水组件包括两半挡水槽,且两半挡水槽共同组成完整的柱形,两半所述挡水槽的底端均设有密封片,且两半挡水槽底端的密封片相互契合,且挡水槽与密封片一体成型。
[0007]优选的,两半所述挡水槽底端的密封片之间间隙为0.1mm。
[0008]优选的,所述上主体和下主体的端部均设有固定套,且固定套与上主体、下主体均一体成型,所述固定套侧壁开设有固定槽,且固定槽贯穿固定套侧壁。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套内部嵌有快速接头,且快速接头与固定套卡合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快速接头自外向内依次包括挡圈、齿圈、垫圈和密封垫,所述挡圈的外侧圆周阵列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套的侧壁开设有台阶孔,所述挡圈通过固定块依次把齿圈、垫圈和密封垫扣合于台阶孔内。
[0011]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中,本产品采用不同方式构成的挡水组件,对异味隔离器内部进行防臭处理,有效保证水正常通过的同时,还防止管道的异味回流,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管道异
味回流的问题。在进行本产品的安装时,将本异味隔离器安装于竖直管道中,上主体对应的是管道的入水端,下主体对应出水端,通过第一种实施方式,管道的水流流经挡水圈时,在水压的作用下,会冲开密封舌,密封舌围绕销轴转动,打开挡水圈,保证水流的正常通过;而在管道中无水通过时,在重力的作用下,密封舌会自然垂落,和挡水圈的开口处相贴,将对挡水圈进行有效密封,防水下主体的异味回流。而通过第三种实施方式,上主体的水流通过时,在水压的作用下,会撑开两半密封片,水流正常通过;在管道中无水通过时,在两半挡水圈弹力的作用下,密封舌会自动恢复紧贴,防止下主体的异味回流。
[0013]2、本技术中,本产品采用快速接头的方式,实现了管道的不同安装方式,可采用第一、三种方式,在上主体和下主体的端部抹胶,再将管道插入上主体和下主体中,即可实现管道的安装;也可采用第二、四种方式,在上主体和下主体的端部同时设置一个一体成型的固定套,在固定套内安装快速接头,将管道插入上主体和下主体中,再通过快速接头的挡圈、齿圈、垫圈和密封垫依次扣合,实现对管道的安装固定。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中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爆炸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爆炸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中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0018]图5为本技术中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爆炸图;
[0019]图6为本技术中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0020]图7为本技术中第四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0021]图例说明:
[0022]1、上主体;2、下主体;21、卡块;3、挡水组件;31、主体密封圈;32、挡水圈;33、密封舌;34、挡水槽;35、密封片;4、快速接头;41、挡圈;41a、固定块;42、齿圈;43、垫圈;44、密封垫;5、固定套;51、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4]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
[0025]具体实施例1:
[0026]参照图1

2,一种立管式防臭异味隔离器,包括上主体1和下主体2,下主体2边缘的顶端圆周阵列有卡块21,上主体1边缘的底端设有相对应的凹槽,上主体1和下主体2通过卡块21和凹槽旋转锁紧连接,上主体1和下主体2连接处设有挡水组件3,挡水组件3与上主体1、下主体2连接处密封处理;挡水组件3包括套接于下主体2顶端的主体密封圈31,主体密封圈31顶面与上主体1内壁契合,下主体2和主体密封圈31之间卡合有挡水圈32,挡水圈32的顶面与主体密封圈31契合,挡水圈32的开口处设有密封舌33,密封舌33与挡水圈32侧壁通
过销轴活动连接,且密封舌33与挡水圈32下端开口大小相同。
[0027]具体实施例2:
[0028]参照图3

4,在上主体1和下主体2的端部均设有固定套5,且固定套5与上主体1、下主体2均一体成型,固定套5侧壁开设有固定槽51,且固定槽51贯穿固定套5侧壁。而固定套5内部嵌有快速接头4,且快速接头4与固定套5卡合连接。而快速接头4自外向内依次包括挡圈41、齿圈42、垫圈43和密封垫44,挡圈41的外侧圆周阵列有固定块41a,固定套5的侧壁开设有台阶孔,挡圈41通过固定块41a依次把齿圈42、垫圈43和密封垫44扣合于台阶孔内。通过快速接头4,可实现无抹胶状态下对异味隔离器的快速安装。
[0029]具体实施例3:
[0030]参照图5

6,挡水组件3包括两半挡水槽34,且两半挡水槽34共同组成完整的柱形,两半挡水槽34的底端均设有密封片35,且两半挡水槽34底端的密封片35相互契合,且挡水槽34与密封片35一体成型。两半挡水槽34底端的密封片35之间间隙为0.1mm。
[0031]具体实施例4:
[0032]参照图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管式防臭异味隔离器,包括上主体(1)和下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主体(2)边缘的顶端圆周阵列有卡块(21),所述上主体(1)边缘的底端设有相对应的凹槽,所述上主体(1)和下主体(2)通过所述卡块(21)和凹槽旋转锁紧连接,所述上主体(1)和下主体(2)连接处设有挡水组件(3),所述挡水组件(3)与上主体(1)、下主体(2)连接处密封处理;所述挡水组件(3)包括套接于下主体(2)顶端的主体密封圈(31),所述主体密封圈(31)顶面与上主体(1)内壁契合,所述下主体(2)和主体密封圈(31)之间卡合有挡水圈(32),所述挡水圈(32)的顶面与主体密封圈(31)契合,所述挡水圈(32)的开口处设有密封舌(33),所述密封舌(33)与挡水圈(32)侧壁通过销轴活动连接,且密封舌(33)与挡水圈(32)下端开口大小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管式防臭异味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组件(3)包括两半挡水槽(34),且两半挡水槽(34)共同组成完整的柱形,两半所述挡水槽(34)的底端均设有密封片(35),且两半挡水槽(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华方凯邓碗湘刘齐林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温格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