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吊点可调节的吊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9792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吊点可调节的吊梁,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缠绕组件、钢丝绳和下吊耳;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为竖直纵向设置的长方形结构,且二者左右间隔对称设置,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中间偏下位置还前后对称水平间隔设有缠绕组件,每一缠绕组件均水平横向设置,且其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转动连接,并组合成一H形结构;每一钢丝绳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缠绕组件上,并通过转动缠绕组件将钢丝绳收卷在缠绕组件上,每一钢丝绳的另一端分别竖直向下延伸出第一侧板下表面所在的水平面,并与对应下吊耳固定连接,进行吊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钢丝绳缠绕在滚筒上,实现了下吊点的可调节,适用范围广,且经济效益高。效益高。效益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吊点可调节的吊梁


[0001]本技术涉及海上风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吊点可调节的吊梁。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吊梁的下吊点为固定式,其与配套吊索具组合作业适用工况有限,同时对施工机具的性能要求也较高,当吊索具无法覆盖工况时需更换吊索具,对施工窗口期影响较大。因此,以上问题亟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下吊点可调节的吊梁,通过将钢丝绳缠绕在滚筒上,实现了下吊点的可调节,从而弥补了特定长度吊索具对不同工况的适应程度,适用范围广,且经济效益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种下吊点可调节的吊梁,其创新点在于: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缠绕组件、钢丝绳和下吊耳;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为竖直纵向设置的长方形结构,且二者左右间隔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中间偏下位置还前后对称水平间隔设有缠绕组件,每一所述缠绕组件均水平横向设置,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转动连接,并组合成一H形结构;每一所述钢丝绳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对应所述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吊点可调节的吊梁,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缠绕组件、钢丝绳和下吊耳;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为竖直纵向设置的长方形结构,且二者左右间隔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中间偏下位置还前后对称水平间隔设有缠绕组件,每一所述缠绕组件均水平横向设置,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转动连接,并组合成一H形结构;每一所述钢丝绳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对应所述缠绕组件上,并通过转动缠绕组件将钢丝绳收卷在缠绕组件上,每一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分别竖直向下延伸出所述第一侧板下表面所在的水平面,并与对应所述下吊耳固定连接,进行吊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吊点可调节的吊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侧板的偏上位置处还前后对称垂直嵌入开设有第一耳孔,每一所述第一耳孔均垂直贯穿对应所述第一侧板的左右两侧面,且其设置位置分别与对应所述缠绕组件的设置位置相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下吊点可调节的吊梁,其特征在于:在每一所述第一耳孔的两侧还分别竖直贴合对称设有第一加强板,每一所述第一加强板均为竖直纵向设置的圆形结构,且其设置位置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一耳孔的设置位置相对应,并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焊接固定;每一所述第一加强板的直径均大于对应所述第一耳孔的直径,且每一所述第一耳孔的两端分别垂直延伸出对应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外侧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下吊点可调节的吊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侧板的偏上位置处还前后对称垂直嵌入开设有第二耳孔,每一所述第二耳孔均垂直贯穿对应所述第二侧板的左右两侧面,且其设置位置分别与每一所述第一耳孔的设置位置相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下吊点可调节的吊梁,其特征在于:在每一所述第二耳孔的两侧还分别竖直贴合对称设有第二加强板,每一所述第二加强板均为竖直纵向设置的圆形结构,且其设置位置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二耳孔的设置位置相对应,并分别与所述第二侧板焊接固定;每一所述第二加强板的直径均大于对应所述第二耳孔的直径,且每一所述第二耳孔的两端分别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锋顾建林缪吴杰魏松张鹏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科技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