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封轮毂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9663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密封轮毂轴承,包括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轴承外圈内周壁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支撑环,轴承内圈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二支撑环,两个第一支撑环均延伸有第一挡环,两个第二支撑环均延伸有第二挡环,第二挡环居于第一挡环外侧,第一挡环与第二挡环间隙配合设置且该间隙为过渡腔,第一挡环朝第二挡环方向延伸有阻隔唇且该阻隔唇与第二挡环过盈配合设置,第一挡环朝第二支撑环方向延伸有通气唇且该通气唇抵扣在第二支撑环上,通气唇上开设有气孔,第二挡环上设置有密封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轮毂轴承密封性能较差且轴承运转时内外气压不平衡与油脂流动形成流体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导致油脂外泄的问题。体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导致油脂外泄的问题。体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导致油脂外泄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密封轮毂轴承


[0001]本技术涉及轴承
,具体为一种高密封轮毂轴承。

技术介绍

[0002]汽车轮毂轴承的密封结构对于轴承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果密封能力不好,会导致其内部润滑脂的泄露和外部泥水、水汽、灰尘等污染物的侵入,严重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导致车轮突然卡死造成严重的事故。近年来,在车辆路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因轴承上的密封能力不足导致前轮轮毂轴承出现漏油问题,其表现为在路试期间观察发现转向节上出现不易干燥的湿痕,当轴承严重漏油时甚至会蔓延至制动盘位置从而影响制动安全;现有技术中轴承漏脂的根本原因在于:轴承运转的载荷引起了油脂中基础油分离,气温升高使油脂粘度降低,油脂更容易流动,油脂流动产生的动能在轴承运转时形成对密封唇上的流体动压力,结合内部气压共同作用,从而推动密封唇向外扩张开了一个通道使得基础油渗出,从而造成了漏脂现象的发生,且在轴承运转时其内部空气温度升高,高温导致内部气压增加,此时内外气压不一致,使得增加的气压推动密封唇向外扩张,最终导致漏油;而且在轴承密封性能不良的情况下,当轴承处于未运转情况时,轴承内部的油脂会因为密封性能较差的原因而外泄至轴承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密封轮毂轴承,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轮毂轴承密封性能较差且轴承运转时内外气压不平衡导致油脂外泄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密封轮毂轴承,包括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所述轴承外圈内周壁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支撑环,所述轴承内圈外周壁上对应两个第一支撑环位置均设置有第二支撑环,两个所述第一支撑环均朝相对应的第二支撑环方向延伸有第一挡环,两个所述第二支撑环均朝相对应的第一支撑环方向延伸有第二挡环,所述第二挡环居于第一挡环外侧,所述第一挡环与第二挡环间隙配合设置且该间隙为过渡腔,所述第一挡环朝第二挡环方向延伸有阻隔唇且该阻隔唇与第二挡环过盈配合设置,所述第一挡环朝第二支撑环方向延伸有通气唇且该通气唇抵扣在第二支撑环上,所述通气唇上开设有用于使轴承内外气压趋于平衡的气孔,所述第二挡环上设置有用于在轴承未运转时封闭过渡腔的密封件。
[000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当轴承运转时,通气唇上的气孔开始通气,此时气孔附近气流高速流动形成有气体保护膜,该气体保护膜可以防止轴承内油脂通过气孔流动至过渡腔,当轴承停止运转时,第二挡环上设置的密封件能够封闭过渡腔,此时外界杂质难以进入过渡腔;上述技术中密封腔的设置能够确保外界杂质无法进入过渡腔,避免外界杂质进入轴承内部侵蚀轴承导致轴承内部零部件损坏,进一步的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上述技术中气孔的设置使得轴承内部油脂不会向通气唇内侧聚集,形成负压效应,导致阻隔唇运转阻力矩增加,进一步的避免阻隔唇的损坏,同时气孔的设置确保轴承内外气
压能够趋于平衡,进一步的防止轴承内油脂溢出,规避制动刹车性能受到外泄油脂影响的风险,同时气孔的设置能够确保通气唇和阻隔唇不会向外推移导致轴承密封失效,进一步的提高了轴承整体的密封性能。
[000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挡环端面与第一支撑环内周壁间隙配合设置且该间隙为开槽,所述开槽与过渡腔连通设置,所述密封件为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居于过渡腔中,所述密封环一端与第二挡环连接,另一端为抵接端,所述密封环由形状记忆合金材质制成,所述密封环在第一温度范围下具备第一形态,所述密封环在第二温度范围下具备第二形态,所述密封环在第一形态下抵接端抵扣在第一支撑环内周壁上,所述密封环在第二形态下抵接端弯折并与第一支撑环互相平行设置。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密封环由形状记忆合金材质制成,具体可为镍钛记忆合金,其可变相温度范围为30
°
到45
°
之间,其变相温度范围为第二温度范围,变相温度范围以下为第一温度范围,当轴承运转时,其内部温度可以达到30
°
以上,当轴承内部温度达到30
°
以上时,密封环达到变相温度范围开始变形,此时密封环在第二形态下开始弯折并逐步与第一支撑环互相平行设置,此时开槽与过渡腔呈连通状态,避免因为密封环抵触端抵扣在第一支撑环上导致轴承运转摩擦损耗增加,当轴承停止运转后,轴承内部温度开始逐步降低,使得轴承内部温度降到30
°
以下,此时轴承内部温度为第一温度范围,密封环达到第一温度范围开始形变,此时密封环在第一形态下开始恢复初始状态并逐步抵扣在第一支撑环内周壁上,使得开槽与过渡腔被密封环抵触端所隔绝,此时外界杂质难以通过开槽进入到过渡腔中,同时轴承内部油脂也难以通过过渡腔外泄至轴承外部;上述技术中密封环的设置确保外界杂质不会进入到轴承内侵蚀轴承内部零部件,进一步的确保轴承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不会下降,密封环的设置提高了轴承的密封性能,确保在轴承未运转时轴承内部油脂不会外泄;上述技术中形状记忆合金材质为现有技术,因此不再对其形变原理作过多赘述。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密封环抵接端上包裹有弹性垫。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上述技术中弹性垫的设置,确保在密封环抵触端长时间抵扣后抵触端不会因为磨损导致轴承密封失效。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挡环朝第二挡环方向延伸有中间唇且该中间唇抵扣在第二挡环上。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中间唇的设置提高了轴承的密封性能,确保外界杂质不会轻易进入轴承内部进而避免轴承运转受到影响。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阻隔唇内部设置有加强筋。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加强筋的设置进一步的提高了阻隔唇与第二挡环之间的过盈力度,确保不会因为轴承内外气压不一致使得阻隔唇向外推移导致轴承密封失效。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使用状态剖视图;
[0015]图2为图1中A部分未使用状态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通气唇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密封轮毂轴承,包括轴承外圈1和轴承内圈2,所述轴承外圈1内周壁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支撑环11,所述轴承内圈2外周壁上对应两个第一支撑环11位置均设置有第二支撑环21,两个所述第一支撑环11均朝相对应的第二支撑环21方向延伸有第一挡环12,两个所述第二支撑环21均朝相对应的第一支撑环11方向延伸有第二挡环22,所述第二挡环22居于第一挡环12外侧,所述第一挡环12与第二挡环22间隙配合设置且该间隙为过渡腔3,所述第一挡环12朝第二挡环22方向延伸有阻隔唇13且该阻隔唇13与第二挡环22过盈配合设置,所述第一挡环12朝第二支撑环21方向延伸有通气唇14且该通气唇14抵扣在第二支撑环21上,所述通气唇14上开设有用于使轴承内外气压趋于平衡的气孔15,所述第二挡环22上设置有用于在轴承未运转时封闭过渡腔3的密封件,所述第二挡环22端面与第一支撑环11内周壁间隙配合设置且该间隙为开槽31,所述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密封轮毂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所述轴承外圈内周壁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支撑环,所述轴承内圈外周壁上对应两个第一支撑环位置均设置有第二支撑环,两个所述第一支撑环均朝相对应的第二支撑环方向延伸有第一挡环,两个所述第二支撑环均朝相对应的第一支撑环方向延伸有第二挡环,所述第二挡环居于第一挡环外侧,所述第一挡环与第二挡环间隙配合设置且该间隙为过渡腔,所述第一挡环朝第二挡环方向延伸有阻隔唇且该阻隔唇与第二挡环过盈配合设置,所述第一挡环朝第二支撑环方向延伸有通气唇且该通气唇抵扣在第二支撑环上,所述通气唇上开设有用于使轴承内外气压趋于平衡的气孔,所述第二挡环上设置有用于在轴承未运转时封闭过渡腔的密封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封轮毂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环端面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世雄
申请(专利权)人:人本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