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扬声器接入自动识别电路和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9446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耳机/扬声器接入自动识别电路和电子设备,其中,耳机/扬声器接入自动识别电路包括耳机/扬声器的接口座、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参考电压产生电路、比较电路和主控电路,接口座包括接地引脚和检测引脚,检测引脚被配置为当接口座没有耳机/扬声器接入时,与接地引脚连通,反之断开,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串接后接在一电源VDD与地之间,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之间的节点一路接比较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另一路串联第三电阻接检测引脚,参考电压产生电路的输出端接比较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比较电路的输出端接主控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可靠地识别出是否有耳机/扬声器接入,且电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成本低。成本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机/扬声器接入自动识别电路和电子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识别电路
,具体地涉及一种耳机/扬声器接入自动识别电路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电子设备的功能不断丰富,大部分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MP3、听力计等均具有通过耳机进行音频传输的功能,即同时支持耳机模式和外放模式。一般在耳机未接入时,默认使用外放模式,通过自身的喇叭进行音频传输,在耳机接入时,则关闭喇叭,切换为使用耳机模式。因此,对耳机接入的检测过程不可或缺,对耳机接入的检测都是通过耳机接入自动识别电路来实现的,为此,也出现许多耳机接入自动识别电路,但现有的耳机接入自动识别电路的电路结构复杂,体积较大,不利于设备小型化,不易实现,成本高,降低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扬声器接入自动识别电路和电子设备用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耳机/扬声器接入自动识别电路,包括耳机/扬声器的接口座、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参考电压产生电路、比较电路和主控电路,接口座包括接地引脚和检测引脚,检测引脚被配置为当接口座没有耳机/扬声器接入时,与接地引脚连通,反之断开,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串接后接在一电源VDD与地之间,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之间的节点一路接比较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另一路串联第三电阻接检测引脚,参考电压产生电路的输出端接比较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比较电路的输出端接主控电路。
[0005]进一步的,所述比较电路采用电压比较器来实现。
[0006]进一步的,还包括静电防护器件,静电防护器件接在检测引脚与地之间。
[0007]更进一步的,所述静电防护器件采用双向瞬态电压二极管来实现。
[0008]进一步的,还包括电容C128和二极管D51,电容C128和二极管D51分别与第二电阻并联设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参考电压产生电路包括电阻R178和R185,电阻R178和R185串联后接在电源VDD与地之间,电阻R178和R185之间的节点接比较电路的第二输入端。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参考电压产生电路还包括电容C133,电容C133与电阻R185并联设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主控电路采用MCU微处理器来实现。
[0012]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设有上述的耳机/扬声器接入自动识别电路。
[0013]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0014]本技术可以有效可靠地识别出是否有耳机/扬声器接入,且电路结构简单,体
积较小,利于设备小型化,并易于实现,成本低,提高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18]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9]如图1所示,一种耳机/扬声器接入自动识别电路,包括耳机/扬声器的接口座J2、电阻R165(第一电阻)、电阻R169(第二电阻)、电阻R167(第三电阻)、参考电压产生电路、比较电路和主控电路100,接口座J2包括接地引脚2和检测引脚3,接地引脚2接地GND,检测引脚3被配置为当接口座J2没有耳机/扬声器接入时,与接地引脚2连通,当接口座J2有耳机/扬声器接入时,与接地引脚2断开,电阻R165和电阻R169串接后接在一电源VDD与地GND之间,电阻R165和电阻R169之间的节点一路接比较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本具体实施例中,为比较电路的输入负端IN2


[0020]另一路串联电阻R167接检测引脚3,参考电压产生电路的输出端接比较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本具体实施例中,为比较电路的输入正端IN2+,比较电路的输出端接主控电路100。
[0021]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比较电路采用电压比较器U13来实现,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成本低,具体电路连接详见图1,此不再细说,但并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比较电路也可以采用现有的其它电压比较电路来实现。
[0022]本具体实施例中,参考电压产生电路包括电阻R178和R185,电阻R178和R185串联后接在电源VDD与地GND之间,电阻R178和R185之间的节点(参考电压产生电路的输出端)接比较电路的输入正端IN2+。采用该参考电压产生电路,电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成本低,但并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现有的其它参考电压产生电路来实现。
[0023]进一步的,参考电压产生电路还包括电容C133,电容C133与电阻R185并联设置,用于进行滤波,提高参考电压的稳定性。
[0024]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静电防护器件,静电防护器件接在检测引脚2与地GND之间,用于保护设备内部电压不受静电影响,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0025]优选的,本具体实施例中,静电防护器件采用双向瞬态电压二极管D35来实现,防护效果好,且电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成本低。
[0026]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电容C128和二极管D51,电容C128和二极管D51分别
与电阻R169并联设置,电阻R167、电容C128和二极管D51组成RC滤波网络,用于减少插入时产生的电压抖动对识别结果的影响,提高可靠性和准确性。
[0027]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主控电路100采用MCU微处理器来实现,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成本低,但并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现有的其它控制电路来实现。
[0028]工作过程:
[0029]当没有耳机/扬声器接入时,接口座J2的接地引脚2和检测引脚3连通,检测引脚3的输出电压VI与接地引脚2相等,也就是VI=0V,此时电压比较器U13的输入负端IN2

的输入电压Vb1值计算如下:
[0030]Vb1=((R167*R169)/(R167+R169))/(((R167*R169)/(R167+R169))+R165)*VDD
[0031]当有耳机/扬声器接入时,接口座J2的接地引脚2和检测引脚3断开,检测引脚3悬空,此时电压比较器U13的输入负端IN2

的输入电压Vb2值计算如下:...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扬声器接入自动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扬声器的接口座、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参考电压产生电路、比较电路和主控电路,接口座包括接地引脚和检测引脚,检测引脚被配置为当接口座没有耳机/扬声器接入时,与接地引脚连通,反之断开,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串接后接在一电源VDD与地之间,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之间的节点一路接比较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另一路串联第三电阻接检测引脚,参考电压产生电路的输出端接比较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比较电路的输出端接主控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扬声器接入自动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电路采用电压比较器来实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扬声器接入自动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静电防护器件,静电防护器件接在检测引脚与地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扬声器接入自动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防护器件采用双向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振寰徐国华苏坤立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睿聆听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