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生态循环鱼菜共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59346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生态循环鱼菜共生系统,包括:池塘和人工湿地;至少所述池塘的一侧设置有所述人工湿地;所述人工湿地包括:潜流湿地、表面流湿地和生态浮床;所述潜流湿地和所述表面流湿地沿所述池塘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生态浮床设置于所述表面流湿地之上;其中,所述池塘内养殖第一类水产动物;所述表面流湿地内养殖第二类水产动物;所述潜流湿地内种植第一类蔬菜;所述生态浮床内种植第二类蔬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生态循环鱼菜共生系统,通过开发和构建新型生态循环鱼菜共生系统一方面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实现增产创收,为解决池塘养殖凸显的问题提供有效的方案。凸显的问题提供有效的方案。凸显的问题提供有效的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生态循环鱼菜共生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生态循环鱼菜共生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池塘养殖业在渔业发展中逐渐占据核心地位,也成为大量个体养殖户的首要选择。然而,随着产业规模的壮大以及养殖产量的增加,环境污染、水资源浪费等问题也越发尖锐,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也越专利技术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生态循环鱼菜共生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环境污染与水资源浪费等越发尖锐的问题,以及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之间越发凸显的矛盾,通过开发和构建新型生态循环鱼菜共生系统一方面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实现增产创收,为解决池塘养殖凸显的问题提供有效的方案。
[0004]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生态循环鱼菜共生系统,包括:池塘和人工湿地;
[0005]至少所述池塘的一侧设置有所述人工湿地;
[0006]所述人工湿地包括:潜流湿地、表面流湿地和生态浮床;
[0007]所述潜流湿地和所述表面流湿地沿所述池塘的延伸方向设置;
[0008]所述生态浮床设置于所述表面流湿地之上;
[0009]其中,所述池塘内养殖第一类水产动物;
[0010]所述表面流湿地内养殖第二类水产动物;
[0011]所述潜流湿地内种植第一类蔬菜;
[0012]所述生态浮床内种植第二类蔬菜。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进水管道、第一调节阀、第二调节阀和出水管道;<br/>[0014]所述进水管道分别与所述池塘和所述潜流湿地连接;
[0015]所述第一调节阀分别与所述潜流湿地和所述表面流湿地连接;
[0016]所述第二调节阀与所述出水管道连接;
[0017]所述出水管道分别与所述表面流湿地和所述池塘连接。
[0018]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鱼菜共生系统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进水管道、第一调节阀、第二调节阀和出水管道,实现了水在池塘、潜流湿地和表面流湿地之间的循环,通过出水管道和第二调节阀控制表面流湿地水位高度,表面流湿地生态浮床上种植水生蔬菜,同时在表面流湿地中养殖第二类水产动物,例如泥鳅等小型水生经济动物,充分发挥系统生态协调性。人工湿地内的蔬菜将使池塘内的水得到了净化,表面流湿地内养殖的动物残饵粪便又可以为浮床植物提供营养。通过该系统能达到一种新型鱼菜共生,池塘水体循环利用的目的,解决了池塘内水体的循环利用问题。
[0019]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隔断墙,所述隔断墙设置于所述潜流湿
地和所述表面流湿地之间;所述第一调节阀设置于所述隔断墙之上。
[0020]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鱼菜共生系统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隔断墙和第一调节阀,实现了对潜流湿地和表面流湿地之间水位落差的形成,并通过第一调节阀实现对水流的调节。
[0021]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在潜流湿地最上层覆土种植水生蔬菜,循环水经过第一调节阀进入表面流湿地,并通过插入不同高度的水管来调控潜流湿地水位高度,最后通过表面流湿地末端的出水管道返回池塘,表面流湿地用于储存大量的循环水,给浮床植物即第二类蔬菜和第二类水产动物提供生长空间,利用植物根系及茎叶对循环水进行生物过滤与吸收。
[0022]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储水区和过滤网;
[0023]所述储水区与所述进水管道连接;
[0024]所述过滤网设置于所述储水区和所述潜流湿地之间。
[0025]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鱼菜共生系统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储水区和过滤网,实现了对池塘内即将进入潜流湿地的循环水进行过滤。
[0026]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走廊,所述走廊设置于所述池塘和所述人工湿地之间。
[0027]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鱼塘和人工湿地之间设置走廊的实施方式,通过在鱼塘和人工湿地之间设置走廊,实现了供行人参观游览和通行。
[0028]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潜流湿地包括:覆土层和土壤层,所述覆土层设置于所述土壤层的上部,用于种植所述第一类蔬菜。
[0029]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潜流湿地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土壤层实现了潜流湿地基础层的设置,通过覆土层的设置实现了对第一类蔬菜种植提供基础。
[0030]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土壤层的厚度为15cm。
[0031]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火山岩层,所述火山岩层设置于所述土壤层的底部。
[0032]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潜流湿地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火山岩层实现了对循环水中部分悬浮颗粒物的吸附和部分水溶性污染物的吸收。
[0033]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无纺布层,所述无纺布层铺设于所述火山岩层和所述土壤层之间。
[0034]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潜流湿地的实施方式,通过在火山岩层和土壤层之间设置无纺布层,一方面便于水的渗透,另一方面防止土壤层内的土壤下沉到火山岩层或者砾石层引起潜流湿地堵塞。
[0035]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砾石层和疏通管道;
[0036]所述砾石层设置于所述火山岩层的底部;
[0037]多个所述疏通管道间隔铺设于所述砾石层内;
[0038]其中,至少所述疏通管道朝向所述砾石层底部一侧设置有多个通过孔。
[0039]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再一种潜流湿地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砾石层实现了对水中藻类的附着,从而实现对水中N、P等营养元素吸收与分解等,疏通管道则将水和杂质等排出,防止潜流湿地堵塞。
[0040]在一个应用场景中,砾石层的厚度为10cm,砾石的粒径为4cm。
[0041]在另一个应用场景中,至少两根所述疏通管道间隔设置于砾石层内,疏通管道的长度为30m。
[0042]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细沙层,所述细沙层设置于所述砾石层的底部。
[0043]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还一种潜流湿地的实施方式,设置细沙层实现了对潜流湿地底层防尘膜的保护,并且能够缓冲水压。
[0044]在一个应用场景中,细沙层的厚度为10cm。
[0045]本技术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生态循环鱼菜共生系统,通过开发和构建新型生态循环鱼菜共生系统一方面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实现增产创收,为解决池塘养殖凸显的问题提供有效的方案。
[0046]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4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生态循环鱼菜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池塘和人工湿地;至少所述池塘的一侧设置有所述人工湿地;所述人工湿地包括:潜流湿地、表面流湿地和生态浮床;所述潜流湿地和所述表面流湿地沿所述池塘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生态浮床设置于所述表面流湿地之上;其中,所述池塘内养殖第一类水产动物;所述表面流湿地内养殖第二类水产动物;所述潜流湿地内种植第一类蔬菜;所述生态浮床内种植第二类蔬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生态循环鱼菜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管道、第一调节阀、第二调节阀和出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分别与所述池塘和所述潜流湿地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阀分别与所述潜流湿地和所述表面流湿地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阀与所述出水管道连接;所述出水管道分别与所述表面流湿地和所述池塘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生态循环鱼菜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断墙,所述隔断墙设置于所述潜流湿地和所述表面流湿地之间;所述第一调节阀设置于所述隔断墙之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生态循环鱼菜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储水区和过滤网;所述储水区与所述进水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清靖吴彦飞杨浩辰曲疆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