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管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9010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管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内部有固定连接有冷水管,所述冷水管贯穿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内壁并延伸至第二换热管内部,所述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的内壁均设置有扎带,所述第一换热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过渡管,所述换热器本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进热管、进冷管,所述进热管贯穿第二换热管并延伸至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设置有冷水管、滑块、连杆、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能实现利用废热来烘干物品这样就能充分利用废热,设置的滑块移动避免热度过高将烘干物品损坏。免热度过高将烘干物品损坏。免热度过高将烘干物品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管式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余热利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管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管式(又称管壳式、列管式)换热器是最典型的间壁式换热器,它在工业上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至今仍在所有换热器中占据主导地位。管式换热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和封头等部分组成,壳体多呈圆形,内部装有平行管束,管束两端固定于管板上,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更加广泛。换热器种类很多,但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基本上可分三大类:间壁式、混合式和蓄热式。在三类换热器中,间壁式换热器应用最多。
[0003]管式换热器在进行换热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一部分被冷水吸走但还有部分余热不能有效利用白白浪费,因而可以设计一种能够将余热利用的高效管式换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效管式换热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管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内部有固定连接有冷水管,所述冷水管贯穿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内壁并延伸至第二换热管内部,所述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的内壁均设置有扎带,所述第一换热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过渡管,所述换热器本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进热管、进冷管,所述进热管贯穿第二换热管并延伸至内部,所述进冷管贯穿第二换热管并与冷水管连通,所述换热器本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换气泵,所述换气泵的外表面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贯穿换热器本体并延伸至内部,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出热管,所述冷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冷管,且出热管、冷水管贯穿换热器本体并延伸至外部。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7]所述换热器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百叶窗、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摇杆,所述摇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换热器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位于连接杆的上方,所述滑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所述滑块有两个,且两个滑块通过转轴连接。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可连接网兜。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所述百叶窗的叶片可更改角度。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散热孔,所述冷水管为蛇形。
[0016]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种高效管式换热器设置有冷水管、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设置的冷水管为蛇形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废热加热冷水交换利用废热,设置的百叶窗能将换热过程中产生的部分热量和外界交换实现对外界散热的作用。
[0017]设置的滑块、连杆和滑杆,转轴上能够挂网兜等装置,往网兜中放置物品就能实现利用废热来烘干物品这样就能充分利用废热,设置的滑块移动避免热度过高将烘干物品损坏。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效管式换热器的剖视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效管式换热器的侧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效管式换热器的正视图。
[0021]图例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参照图1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高效管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1,换热器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换热管2、第二换热管6,第一换热管2的内部有固定连接有冷水管3,冷水管3贯穿第一换热管2、第二换热管6内壁并延伸至第二换热管6内部,第一换热管2、第二换热管6的内壁均设置有扎带4,扎带4将冷水管3固定避免出现摇晃,第一换热管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过渡管5,换热器本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进热管7、进冷管8,进热管7 贯穿第二换热管6并延伸至内部,进冷管8贯穿第二换热管6并与冷水管3连通,换热器本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换气泵11,换气泵11将外界气体加入换热器本体1内部,这样一方面将进热管7内部热水冷却,另一方面将内部热气寄出烘干外界物体,换气泵11的外
表面设置有进气管12,进气管12贯穿换热器本体1 并延伸至内部,第一换热管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出热管10,冷水管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冷管9,且出热管10、冷水管3贯穿换热器本体1并延伸至外部。
[0025]换热器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百叶窗13、连接杆14,连接杆1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摇杆15,摇杆15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杆16,连杆16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轴19,换热器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17,滑杆17位于连接杆14的上方,滑杆17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块18,滑杆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0,通过移动滑块18控制转轴19和换热器本体1的距离,这样避免热气过热将烘干物品破坏。
[0026]滑块18有两个,且两个滑块18通过转轴19连接,转轴19起到连接两个滑块18的作用。
[0027]转轴19的外表面可连接网兜,网兜能够放入待烘干物品这样就能充分利用交换过程产生的余热。
[0028]百叶窗13的叶片可更改角度,方便热气出入和调节热气的烘干角度。
[0029]换热器本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散热孔,冷水管3为蛇形,交换的更加彻底。
[0030]工作原理:一种高效管式换热器在使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管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换热管(2)、第二换热管(6),所述第一换热管(2)的内部有固定连接有冷水管(3),所述冷水管(3)贯穿第一换热管(2)、第二换热管(6)内壁并延伸至第二换热管(6)内部,所述第一换热管(2)、第二换热管(6)的内壁均设置有扎带(4),所述第一换热管(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过渡管(5),所述换热器本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进热管(7)、进冷管(8),所述进热管(7)贯穿第二换热管(6)并延伸至内部,所述进冷管(8)贯穿第二换热管(6)并与冷水管(3)连通,所述换热器本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换气泵(11),所述换气泵(11)的外表面设置有进气管(12),所述进气管(12)贯穿换热器本体(1)并延伸至内部,所述第一换热管(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出热管(10),所述冷水管(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冷管(9),且出热管(10)、冷水管(3)贯穿换热器本体(1)并延伸至外部。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玉曾徐玉振许延义王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安润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