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牡丹的挖取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8746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牡丹的挖取工具,包括机壳,机壳的下方位置滑动连接有一升降杆,升降杆的上端具有一台阶,台阶的下表面与机壳内部空腔的底面之间设有弹簧,弹簧套设在升降杆外部,升降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架,连接架的下表面安装有等间隔排列的三个插杆,在机壳内部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活塞,活塞的移动空腔与升降杆的移动空腔相互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将传统铁锨设计为三叉式结构,可在牡丹挖取过程中避免造成牡丹根部被切断的几率,能够一次性的将牡丹根和土球一起挖出,以提高牡丹移植的成功率,并且在挖取过程中,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体力消耗,提高工作的效率。提高工作的效率。提高工作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牡丹的挖取工具


[0001]本技术属于牡丹种植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牡丹的挖取工具。

技术介绍

[0002]牡丹为芍药科芍药属牡丹组,落叶灌木,是我国的国花,被誉为花中之王。在培育牡丹时,经常需要将牡丹进行移植,而传统的牡丹挖法,不带土球易伤根,这是由于传统的挖牡丹工具采用的是铁锨,而铁锨在挖取牡丹时容易对牡丹根部造成截断,导致牡丹根部受损严重,保证不了移植的成活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牡丹的挖取工具,其结构设计简单合理、使用便捷,将传统铁锨设计为三叉式结构,可在牡丹挖取过程中避免造成牡丹根部被切断的几率,能够一次性的将牡丹根和土球一起挖出,以提高牡丹移植的成功率,并且在挖取过程中,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体力消耗,提高工作的效率。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牡丹的挖取工具,包括机壳,机壳的下方位置滑动连接有一升降杆,升降杆的上端具有一台阶,台阶的下表面与机壳内部空腔的底面之间设有弹簧,弹簧套设在升降杆外部,升降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架,连接架的下表面安装有等间隔排列的三个插杆,在机壳内部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活塞,活塞的移动空腔与升降杆的移动空腔相互连通,且活塞的运动空腔截面直径尺寸小于升降杆台阶的外径尺寸,机壳的上端安装有长度可调的扶手结构。
[0005]所述扶手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机壳上端的多节式伸缩杆,伸缩杆的顶端连接有把手。
[0006]所述活塞的上端表面铰接有一连杆,连杆的上端位置铰接在一驱动轮上,驱动轮可转动的安装在机壳内部位置,连杆的上端铰接在驱动轮靠近边缘的位置上。
[0007]所述驱动轮的中心位置连接有一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机壳外部,驱动电机的电机轴穿过机壳并通过键条与驱动轮相连。
[0008]所述机壳的下端两侧位置开设有扁平状的脚踏孔。
[0009]所述插杆的宽度从下到上依次增大,且在插杆的背部位置设有筋板,筋板固定连接在插杆和连接架上。
[0010]所述升降杆的横截面形状为正四边形或正六边形。
[0011]这种用于牡丹的挖取工具,在使用时,根据操作人员的身高对伸缩杆的长度进行调节,相邻两节伸缩杆之间采用螺栓进行锁紧,长度调整好之后,操作人员将插杆置于所要移植的牡丹处,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轮转动,驱动轮带动连接工作,连杆工作使得活塞在机壳内部进行上下运动,当活塞运动至下方极限位置时,可以对升降杆进行捶打,升降杆受到捶打后,使得插杆在力的作用下插入土里,在此工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将脚踏在脚踏孔位置,使整个工具保持稳定,在持续不断的捶打后,插杆整体插入土里,随后操
作人员利用插杆将牡丹的根以及土球一同挖出,完成牡丹的挖取工作。
[0012]所述机壳的下方位置滑动连接有一升降杆,升降杆的上端具有一台阶,台阶的下表面与机壳内部空腔的底面之间设有弹簧,弹簧套设在升降杆外部;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在升降杆受到捶打的过程中,会使弹簧收缩,使得插杆向下运动,当捶打结束时,在弹簧的作用力下,使得机壳逐渐向下运动,使得升降杆上端的台阶重新回到原位,继续接受活塞的捶打,能够减轻工作人员的体力消耗。
[0013]所述升降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架,连接架的下表面安装有等间隔排列的三个插杆;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利用插杆替代传统的圆形外观的铁锨,使得插杆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从而能够降低对牡丹根部造成切断的几率,有利于提高牡丹的成活率。
[0014]所述在机壳内部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活塞,活塞的移动空腔与升降杆的移动空腔相互连通,且活塞的运动空腔截面直径尺寸小于升降杆台阶的外径尺寸;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可以使升降杆具有上下两个极限位置,可避免活塞与升降杆上的台阶上表面始终接触,从而有利于在捶打瞬间,升降杆具有较大的向下作用力,提高挖掘的速率。
[0015]所述机壳的上端安装有长度可调的扶手结构;这样设置的目的是:有利于满足不同身高要求的操作人员进行使用,具有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本技术设计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将传统铁锨设计为三叉式结构,可在牡丹挖取过程中避免造成牡丹根部被切断的几率,能够一次性的将牡丹根和土球一起挖出,以提高牡丹移植的成功率,并且在挖取过程中,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体力消耗,提高工作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插杆的侧面结构图。
[0020]图中标记:1、机壳;2、活塞;3、升降杆;4、连接架;5、插杆;6、脚踏孔;7、弹簧;8、台阶;9、把手;10、伸缩杆;11、驱动轮;12、连杆;13、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2]如图所示,一种用于牡丹的挖取工具,包括机壳1,机壳1的下方位置滑动连接有一升降杆3,升降杆3的上端具有一台阶8,台阶8的下表面与机壳1内部空腔的底面之间设有弹簧7,弹簧7套设在升降杆3外部,升降杆3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架4,连接架4的下表面安装有等间隔排列的三个插杆5,在机壳1内部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活塞2,活塞2的移动空腔与升降杆3的移动空腔相互连通,且活塞2的运动空腔截面直径尺寸小于升降杆3台阶8的外径尺寸,机壳1的上端安装有长度可调的扶手结构。
[0023]所述扶手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机壳1上端的多节式伸缩杆10,伸缩杆10的顶端连接有把手9,多节式的伸缩杆10能够满足不同身高要求的工作人员进行使用,以便于提高工作时的舒适性,相邻两节杆之间采用螺栓进行锁紧,达到稳固的效果。
[0024]所述活塞2的上端表面铰接有一连杆12,连杆12的上端位置铰接在一驱动轮11上,
驱动轮11可转动的安装在机壳1内部位置,连杆12的上端铰接在驱动轮11靠近边缘的位置上,驱动轮11的中心位置连接有一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机壳1外部,驱动电机的电机轴穿过机壳1并通过键条与驱动轮11相连,其中,驱动电机可采用外接电源的形式,也可以通过在机壳1外部安装蓄电池来提供电力,工作时,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轮11转动,驱动轮11使得连杆12工作,连杆12驱动活塞2在机壳1内部进行上下运动,当活塞2运动到下方极限位置时,能够对升降杆3的上端进行捶打,使插杆5逐渐插入土里,有利于减轻工作人员的体力消耗。
[0025]所述机壳1的下端两侧位置开设有扁平状的脚踏孔6,如此设置,可以使得工作人员脚踩在脚踏孔6位置,以提高该工具工作时的稳定性。
[0026]所述插杆5的宽度从下到上依次增大,且在插杆5的背部位置设有筋板13,筋板13固定连接在插杆5和连接架4上。
[0027]所述升降杆3的横截面形状为正四边形或正六边形,这样设置是为了避免出现升降杆3相对机壳1产生转动的情况发生,提高安全性。
[0028]这种用于牡丹的挖取工具,在使用时,根据操作人员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牡丹的挖取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机壳的下方位置滑动连接有一升降杆,升降杆的上端具有一台阶,台阶的下表面与机壳内部空腔的底面之间设有弹簧,弹簧套设在升降杆外部,升降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架,连接架的下表面安装有等间隔排列的三个插杆,在机壳内部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活塞,活塞的移动空腔与升降杆的移动空腔相互连通,且活塞的运动空腔截面直径尺寸小于升降杆台阶的外径尺寸,机壳的上端安装有长度可调的扶手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牡丹的挖取工具,其特征在于:扶手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机壳上端的多节式伸缩杆,伸缩杆的顶端连接有把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牡丹的挖取工具,其特征在于:活塞的上端表面铰接有一连杆,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长安王占营王二强王若晗韩鲲王晓晖卢林冀含乐庞静静郭雅珍张焕玲王茜赟丁建兰魏春梅朱永刘迎锋刘亚军温红霞李海波邵安领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农林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