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宝锐专利>正文

一种双介质双循环脱硫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8635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介质双循环脱硫除尘装置,包括塔体,所述塔体的左侧安装有水循环系统,所述塔体的内部上下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脱硫装置和第二脱硫装置,所述除雾器的下方设有导流组件。该双介质双循环脱硫除尘装置,可通过滑轨与圆杆、竖杆和套环的间隙配合,支杆和扇板的设置,使得烟气和雾化脱硫溶液接触更加充分,接触面积更大,进而大大提升脱硫除尘效果,可通过插杆和插槽相抵紧,以及滤筒和卡销的卡接相连,可将脱硫烟气导入滤筒内,进而与添加絮凝剂的水进行混合,并通过滤筒的转动加快与脱硫烟气与添加絮凝剂的水,使得沉淀沉入滤筒内,通过卡销与滑槽的间隙配合,可对滤筒进行快速拆装,进而便于对沉淀进行清理。理。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介质双循环脱硫除尘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双介质双循环脱硫除尘装置
,具体为一种双介质双循环脱硫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燃煤电厂的大中型锅炉设备脱硫工程已经基本建设完毕,并在正常的运行中,但是,随着我国对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原有的反应塔都无法达到新的排放标准的要求,为了满足排放要求,很多脱硫技术供应商对原有设备进行改造,虽然有可能能使烟气中的SO2达到排放标准,但是容易造成脱硫系统能耗的大幅增加,性价比降低等风险。
[0003]例如申请号为“CN201520047516.1”的一种双介质双循环脱硫除尘装置。该双介质双循环脱硫除尘装置,包括脱硫塔,虽然脱硫效率高,避免了浆液雾滴随烟气逸出,一次投资和运行能耗低,运行成本低,适应负荷变化范围广,脱硫剂利用效率高,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双介质双循环脱硫除尘装置在使用时,无法对烟气和雾化脱硫溶液进行向下导流,使得烟气和雾化脱硫溶液接触不够充分,导致接触面积小,进而大大降低脱硫除尘效果,且无法将脱硫烟气与添加絮凝剂的水进行混合,使得除尘不够彻底,降低除尘效果,且形成沉淀后不便于进行清理,进而不方便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介质双循环脱硫除尘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技术中的双介质双循环脱硫除尘装置在使用时,无法对烟气和雾化脱硫溶液进行向下导流,使得烟气和雾化脱硫溶液接触不够充分,导致接触面积小,进而大大降低脱硫除尘效果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介质双循环脱硫除尘装置,包括塔体,所述塔体的右端和顶部分别连通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塔体的左侧安装有水循环系统,所述塔体的内部上下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脱硫装置和第二脱硫装置,所述塔体的内壁上方固接有除雾器,所述除雾器的下方设有导流组件;
[0006]所述导流组件包括竖杆、套环、滚珠、滑轨、圆杆、电动推杆、支杆和扇板;
[0007]所述竖杆的顶部与除雾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竖杆的外壁套接有套环,所述套环的左侧设有滚珠,所述滚珠的外壁与塔体的左端间隙配合,所述滚珠的左右两端均固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内壁均间隙配合有圆杆,左侧的所述圆杆的后端与电动推杆的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的内端与塔体的左端固定连接,右侧的所述圆杆的后端与套环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套环的外壁下方通过支杆活动连接有扇板,所述扇板的内端与竖杆的底部转动连接。这样设计可对烟气和雾气进行向下导流,进而提升烟气与雾气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脱硫效果。
[0008]优选的,所述扇板呈环形等距分布。这样设计使得扇板导流更加均匀。
[0009]优选的,所述竖杆和套环构成滑动结构。这样设计可对套环的滑动进行导向。
[0010]优选的,所述塔体的右侧设有除尘组件;
[0011]所述除尘组件包括箱体、盖体、竖管、排气口、支管、圆环、滤筒、插槽、插杆、电机、滑槽、卡销和弹簧;
[0012]所述箱体的左端与塔体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盖体,所述盖体的顶部左右两侧分别贯穿固接有竖管和排气口,所述竖管的顶部与出气管过盈配合,所述箱体的右端上下两侧均连通有支管,所述箱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圆环,所述圆环的内壁间隙配合有滤筒,所述滤筒的顶部卡接有卡销,所述卡销的外端间隙配合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通过弹簧与卡销的外端固定连接,所述滤筒的底部固接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底部抵紧有插杆,所述插杆的外壁下方与箱体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插杆的底部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左端托架与箱体的底部左侧固定连接。这样设计可对脱硫烟气起到除尘效果。
[0013]优选的,所述卡销的顶部内侧为斜面。这样设计便于滤网向下按压并与卡销卡接相连。
[0014]优选的,所述滤筒的内壁固接有拨板。这样设计可对箱体内的水进行导流。
[0015]优选的,所述插杆和插槽的形状相契合。这样设计使得滤筒可随着电机转动。
[0016]优选的,所述竖管位于滤筒的内部。这样设计使得脱硫烟气可导入滤筒内,进而在与絮凝剂反应形成沉淀后可存留在滤筒内。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双介质双循环脱硫除尘装置,通过塔体、进气管、出气管、水循环系统、第一脱硫装置、第二脱硫装置、除雾器和导流组件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可通过滑轨与圆杆、竖杆和套环的间隙配合,支杆和扇板的设置,可在电动推杆的伸缩时带动套环上下滑动,进而带动扇板往复摆动,进而对烟气和雾化脱硫溶液进行向下导流,使得烟气和雾化脱硫溶液接触更加充分,接触面积更大,进而大大提升脱硫除尘效果。
[0018]通过塔体、进气管、出气管、水循环系统、第一脱硫装置、第二脱硫装置、除雾器和除尘组件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可通过插杆和插槽相抵紧,以及滤筒和卡销的卡接相连,可将脱硫烟气导入滤筒内,进而与添加絮凝剂的水进行混合,并通过滤筒的转动加快与脱硫烟气与添加絮凝剂的水,使得沉淀沉入滤筒内,提升除尘效果,通过卡销与滑槽的间隙配合,可对滤筒进行快速拆装,进而便于对沉淀进行清理,方便人们使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扇板、竖杆和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1中箱体、盖体和竖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3中卡销、弹簧和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塔体,2、进气管,3、出气管,4、水循环系统,5、第一脱硫装置,6、第二脱硫装置,7、导流组件,701、竖杆,702、套环,703、滚珠,704、滑轨,705、圆杆,706、电动推杆,707、支杆,708、扇板,8、除尘组件,801、箱体,802、盖体,803、竖管,804、排气口,805、支管,806、圆环,807、滤筒,808、插槽,809、插杆,810、电机,811、滑槽,812、卡销,813、弹簧,9、除雾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介质双循环脱硫除尘装置,包括塔体1,塔体1的右端和顶部分别连通有进气管2和出气管3,塔体1的左侧安装有水循环系统4,塔体1的底部填充有脱硫溶液,塔体1的内部上下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脱硫装置5和第二脱硫装置6,塔体1的内壁上方固接有除雾器9,除雾器9可对雾气进行冷凝,除雾器9的下方设有导流组件7。
[0026]导流组件7包括竖杆701、套环702、滚珠703、滑轨704、圆杆705、电动推杆706、支杆707和扇板708,竖杆701的顶部与除雾器9的底部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介质双循环脱硫除尘装置,包括塔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1)的右端和顶部分别连通有进气管(2)和出气管(3),所述塔体(1)的左侧安装有水循环系统(4),所述塔体(1)的内部上下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脱硫装置(5)和第二脱硫装置(6),所述塔体(1)的内壁上方固接有除雾器(9),所述除雾器(9)的下方设有导流组件(7);所述导流组件(7)包括竖杆(701)、套环(702)、滚珠(703)、滑轨(704)、圆杆(705)、电动推杆(706)、支杆(707)和扇板(708);所述竖杆(701)的顶部与除雾器(9)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竖杆(701)的外壁套接有套环(702),所述套环(702)的左侧设有滚珠(703),所述滚珠(703)的外壁与塔体(1)的左端间隙配合,所述滚珠(703)的左右两端均固接有滑轨(704),所述滑轨(704)的内壁均间隙配合有圆杆(705),左侧的所述圆杆(705)的后端与电动推杆(706)的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706)的内端与塔体(1)的左端固定连接,右侧的所述圆杆(705)的后端与套环(702)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套环(702)的外壁下方通过支杆(707)活动连接有扇板(708),所述扇板(708)的内端与竖杆(701)的底部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介质双循环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板(708)呈环形等距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介质双循环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701)和套环(702)构成滑动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介质双循环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1)的右侧设有除尘组件(8);所述除尘组件(8)包括箱体(801)、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宝锐
申请(专利权)人:杨宝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