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达架设现场用避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8189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雷达架设现场用避雷装置,包括内部为空腔的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内设置有可上下活动的避雷机构和用于托举所述避雷机构的接闪器的负载机构,所述负载机构设置在所述避雷机构的一侧并且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所述接闪器伸出装置本体的通道口和用于对避雷机构的伸出部进行限位固定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位于所述通道口的一侧,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让避雷装置在需要进行避雷的时候起到作用,避雷装置在不需要进行避雷的时候可以进行回收,防止接闪器遮挡雷达天线的视角,减少天线的照射覆盖范围,防止引起天线的工作盲区或探测角度误差,保证雷达的探测精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雷达架设现场用避雷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雷达防雷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雷达架设现场用避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雷达,是英文Radar的音译,源于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缩写,意思为“无线电探测和测距”,即用无线电的方法发现目标并测定它们的空间位置。因此,雷达也被称为“无线电定位”。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雷达发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由此获得目标至电磁波发射点的距离、距离变化率(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
[0003]传统的避雷针安装于避雷物的最高点,在雷电发生时,这一最高点与雷云形成分布极不均匀的电场环境,致使雷云与避雷针之间的空气极易被击穿,雷电流极易通过避雷针向大地泄放雷电能量,
[0004]但是,现有的避雷针安装方法为:避雷针安装在顶部,避雷针的引下线从天线的中心或从天线的两侧引下,与接地装置通过焊接或螺接方式相连。这种安装方法对固定不动的天线最适合,但对于旋转的雷达天线,这种避雷针就不适用了。因为会影响雷达天线的正常工作,遮挡雷达天线的视角,减少天线的照射覆盖范围,引起雷达天线的工作盲区或探测角度误差,影响探测精度。
[0005]基于此,申请人提出一种雷达架设现场用避雷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雷达架设现场用避雷装置,在需要的时候伸出,引导雷电保护雷达,在不需要避雷装置工作的时候可以进行回收,防止避雷装置影响雷达工作。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雷达架设现场用避雷装置,包括内部为空腔的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内设置有可上下活动的避雷机构和用于托举所述避雷机构的接闪器的负载机构,所述负载机构设置在所述避雷机构的一侧并且连接有驱动机构;
[0008]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所述接闪器伸出装置本体的通道口和用于对避雷机构的伸出部进行限位固定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位于所述通道口的一侧。
[0009]本方案的工作原理:
[0010]先将避雷装置安装在雷达的一侧,保证接闪器伸出装置本体的顶部后的高度将高于雷达的高度;当遭遇雷雨天气时,启动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带动负载机构向上运动,负载机构托举避雷机构的接闪器向上运动,当接闪器伸出装置本体的通道口并超过装置本体的顶部后,操作限位机构对避雷机构的伸出部进行限位固定,让避雷机构的接闪器能够保持在装置本体的顶部,接闪器便可以对雷达进行有效保护;
[0011]当雷雨天气结束后,先操作负载机构对避雷机构的接闪器进行托举,然后操作限
位机构对避雷机构的伸出部解除固定,操作驱动机构道东负载机构向下运动,负载机构托举避雷机构的接闪器向下运动,将接闪器回收到装置本体内,防止接闪器影响雷达运行。
[0012]本方案的有益效果:
[0013]当需要进行避雷时,可以通过驱动机构和负载机构联动配合将避雷机构的接闪器从装置本体内上升到装置本体的顶部;当不需要进行避雷时,有可以将避雷机构的接闪器从装置本体顶部回收到装置本体内;
[0014]可以让避雷装置在需要进行避雷的时候起到作用,避雷装置在不需要进行避雷的时候可以进行回收,防止接闪器遮挡雷达天线的视角,减少天线的照射覆盖范围,防止引起天线的工作盲区或探测角度误差,保证雷达的探测精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回收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伸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伸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1的A处放大图。
[0019]图5为接闪器伸出后的安装基板部分俯视图。
[0020]附图标记:
[0021]装置本体1,凹槽110,气缸111,插槽112,导电杆113,限位导电板114,导向槽115,主接闪器210,侧向接闪器211,导体块212,安装基板213,支撑杆214,连接板215,导杆216,接地装置217,接地线218,导向滑杆310,滑块311,滑套312,螺纹杆313,电伸缩杆314,负载板315,橡胶凸块316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3]具体实施时: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雷达架设现场用避雷装置,包括内部为空腔的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内设置有可上下活动的避雷机构和用于托举避雷机构的接闪器的负载机构,负载机构设置在避雷机构的一侧并且连接有驱动机构;
[0024]装置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接闪器伸出装置本体1的通道口和用于对避雷机构的伸出部进行限位固定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位于通道口的一侧。
[0025]本方案的工作原理:
[0026]先将避雷装置安装在雷达的一侧,保证接闪器伸出装置本体1的顶部后的高度将高于雷达的高度;当遭遇雷雨天气时,启动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带动负载机构向上运动,负载机构托举避雷机构的接闪器向上运动,当接闪器伸出装置本体1的通道口并超过装置本体1的顶部后,操作限位机构对避雷机构的伸出部进行限位固定,让避雷机构的接闪器能够保持在装置本体1的顶部,接闪器便可以对雷达进行有效保护;
[0027]当雷雨天气结束后,先操作负载机构对避雷机构的接闪器进行托举,然后操作限位机构对避雷机构的伸出部解除固定,操作驱动机构道东负载机构向下运动,负载机构托举避雷机构的接闪器向下运动,将接闪器回收到装置本体1内,防止接闪器影响雷达运行。
[0028]本方案的有益效果:
[0029]当需要进行避雷时,可以通过驱动机构和负载机构联动配合将避雷机构的接闪器从装置本体1内上升到装置本体1的顶部;当不需要进行避雷时,有可以将避雷机构的接闪器从装置本体1顶部回收到装置本体1内;
[0030]可以让避雷装置在需要进行避雷的时候起到作用,避雷装置在不需要进行避雷的时候可以进行回收,防止接闪器遮挡雷达天线的视角,减少天线的照射覆盖范围,防止引起天线的工作盲区或探测角度误差,保证雷达的探测精度。
[0031]其中,避雷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安装基板213,安装基板213顶部竖直安装接闪器,接闪器底端连接有导体块212,导体块212贯穿安装基板213并且延伸至安装基板213下方,安装基板213下方设置有两组导杆216,两组导杆216的端部相互铰接,其中一组导杆216远离铰接部的一端与导体块212底端铰接,另一组导杆216远离铰接部的一端铰接有接地装置217,接地装置217固定在装置本体1的内底部,接地装置217的接地线218贯穿装置本体1底部并向外延伸。
[0032]本实施例为:
[0033]因为两组导杆216的端部互相铰接,其中一组导杆216远离铰接部的一端与导体块212底端铰接,另一组导杆216远离铰接部的一端铰接有接地装置217,所以两组导杆216、导体块212和接地装置2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雷达架设现场用避雷装置,包括内部为空腔的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内设置有可上下活动的避雷机构和用于托举所述避雷机构的接闪器的负载机构,所述负载机构设置在所述避雷机构的一侧并且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所述接闪器伸出装置本体的通道口和用于对避雷机构的伸出部进行限位固定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位于所述通道口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雷达架设现场用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安装基板,所述安装基板顶部竖直安装所述接闪器,所述接闪器底端连接有导体块,所述导体块贯穿所述安装基板并且延伸至安装基板下方,所述安装基板下方设置有两组导杆,两组所述导杆的端部相互铰接,其中一组所述导杆远离铰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导体块底端铰接,另一组所述导杆远离铰接部的一端铰接有接地装置,所述接地装置固定在所述装置本体的内底部,所述接地装置的接地线贯穿所述装置本体底部并向外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雷达架设现场用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闪器包括主接闪器和侧向接闪器,所述主接闪器和侧向接闪器均为导电材质,所述主接闪器的高度大于所述侧向接闪器的高度,所述侧向接闪器至少一个且均匀设置在所述主接闪器的水平径向一周,所述侧向接闪器为斜椎体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雷达架设现场用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安装在所述接地装置的一侧且动作端朝上,所述旋转电机的动作端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远离所述旋转电机的一端通过转动轴承与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顶部连接,所述螺纹杆上套接有滑套,所述滑套朝向所述避雷机构的一侧连接有电伸缩杆,所述电伸缩杆动作端连接有负载机构;所述滑套远离所述负载机构的一侧竖直设置有导向滑杆,所述导向滑杆上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通过连接杆与滑套连接。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晶叶显周一鸣吕中明张龙周迎亚李沈飞景枭高思琪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秦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