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钢结构转运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减震钢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钢结构转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并采用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钢结构容易锈蚀,一般钢结构要除锈、镀锌或涂料,且要定期维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对建筑钢结构进行转运。
[0003]目前,现有的转运装置在对建筑钢结构转运的过程,容易发生晃动,当钢结构放置在转运平台上时,如果转运平台上没有很好的抗压效果,容易使得转运平台遭到破坏,这样不利于对刚结构的转运,也加大了劳动强度,而且现有的转运装置在使用时需要人工搬运钢材到转运装置上,由于钢结构都比较重,人工搬运比较费体力,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现有的转运装置在移动时不能对钢构件的位置进行固定,容易造成钢构件相互磕碰,从而影响转运效率。 >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钢结构转运装置,包括支撑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的下表面中间处与固定杆(4)的顶端固定连接,且固定杆(4)底端贯穿至弹簧腔(7)的内部并与限位板(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5)的下表面与减震弹簧(6)的顶端固定连接,且减震弹簧(6)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弹簧腔(7)底端的内壁上,所述弹簧腔(7)的底端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弹簧腔(7)两侧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2),所述固定块(12)的顶端与第一铰接杆(10)相铰接,且第一铰接杆(10)的底端通过压缩弹簧(13)与底板(1)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铰接杆(10)的内部开设有凹槽(11),且凹槽(11)与滚轮(9)相匹配,所述滚轮(9)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杆(8)的底端上,且第一连接杆(8)与支撑板(2)的下表面固连接,所述支撑板(2)下表面的两端均与伸缩杆(14)的自由端固定连接,且伸缩杆(14)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底板(1)上表面的两端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钢结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一侧壁的两端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5),且两个固定柱(15)之间固定连接有滑杆(16),所述滑杆(16)的外侧壁套设有滑套(17),且滑套(17)与滑杆(16)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滑套(17)的外侧壁均与第二铰接杆(18)的一端相铰接,且两个第二铰接杆(18)的另一端均与铰接座(20)相铰接,两个所述第二铰接杆(18)之间安装有电动推杆(19),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国,陈凯,刘轶,李朝阳,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建禾钢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