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坑中坑深浅同期实施的悬挑梁柱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7819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坑中坑深浅同期实施的悬挑梁柱体系。所述悬挑梁柱体系位于浅坑和深坑的分界线上,自下而上包括深坑的围护结构顶部、受力主梁和深浅坑分界面处的竖向构件底部;所述悬挑梁柱体系的受力主梁落在深坑的围护结构和深坑结构侧墙上,所述悬挑梁柱体系下部与深坑的围护结构和深坑结构侧墙的竖向钢筋连接,所述悬挑梁柱体系侧部与浅坑内部结构底板整体现浇,所述悬挑梁柱体系侧部还与深坑内部结构中板钢筋相连接;所述深浅坑分界面处的竖向构件落在所述悬挑梁柱体系的受力主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所述悬挑梁柱体系可实现浅坑内部结构的传力路径闭合,使其不受深坑施工工序的影响,从而实现施工工作面的同期充分利用。利用。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坑中坑深浅同期实施的悬挑梁柱体系


[0001]本技术属于地下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坑中坑深浅同期实施的悬挑梁柱体系。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逐步发展,地铁车站的规模和难度逐渐增大,多线换乘车站受周边环境条件、开发时序、线路埋深等多重因素限制,往往出现二级甚至多级基坑,即所谓的“坑中坑”。而施工工期和施工场地等因素的限制对此类高差较大的多级基坑施工提出了新要求。早期的多级基坑常规采用“先深后浅”方法实施,其设计计算和施工工序更符合基坑的受力逻辑。此种实施方法的问题在于,相对于“坑中坑”方案,临时围护工程量更大,施工周期更长,且后期需要凿桩,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为适应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相对复杂的“先浅后深”施工工序得到逐步推广,其优势在于可实现一次开挖成型,造价大幅减少,施工工期短。
[0003]因先期开挖的浅基坑受后期开挖的深基坑影响较大,“先浅后深”的设计和施工相对复杂。同时,地下结构因抗浮风险大,深、浅基坑分界面处的内部结构柱网必须落在深坑的结构侧墙之上;为保证浅坑的内部结构传力路径闭合,必须在深坑的结构侧墙施工完成后,才能完成浅坑内部结构的施工。因此,一般是开挖至深基坑的基底后,实施顺作法施工。
[0004]然而,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考虑到浅坑和深坑的工作面相对独立,为节省工程投资、缩短建设工期、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好能够实现浅坑的内部结构和深坑的开挖及内部结构同期实施、互不干扰,充分利用施工工作面。这就要求必须从技术角度解决同期实施时,浅坑的内部结构在分界面节点处存在的传力路径不闭合的问题,保障浅坑的内部结构能够形成完整的传力体系。
[0005]考虑到解决这一分界面的难题能够带来良好的经济效应,研究一种坑中坑深浅同期实施的悬挑梁柱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坑中坑深浅同期实施的悬挑梁柱体系。用于解决二级或多级基坑(即坑中坑)的分界面施工工序无法保证内部结构受力体系完整的技术难题。
[0007]一种坑中坑深浅同期实施的悬挑梁柱体系,所述悬挑梁柱体系位于浅坑和深坑的分界线上,自下而上包括深坑的围护结构顶部、受力主梁和深浅坑分界面处的竖向构件底部;所述悬挑梁柱体系的受力主梁落在深坑的围护结构和深坑结构侧墙上,所述悬挑梁柱体系下部与深坑的围护结构和深坑结构侧墙的竖向钢筋连接,所述悬挑梁柱体系侧部与浅坑内部结构底板整体现浇,所述悬挑梁柱体系侧部还与深坑内部结构中板钢筋相连接;所述深浅坑分界面处的竖向构件落在所述悬挑梁柱体系的受力主梁上。
[0008]进一步优选的结构,在车站内部结构的整体性计算满足要求时,所述悬挑梁柱体
系的受力主梁可采用牛腿的形式。
[0009]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深浅坑的内部结构施工分界面超出所述悬挑梁柱体系的水平净距的范围为1.5

2.5m。以保证钢筋接头分布均匀。
[0010]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深浅坑的内部结构施工分界面超出所述悬挑梁柱体系的水平净距为2m。
[0011]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浅坑内部结构包括浅坑内部结构底板、浅坑内部结构中板和浅坑内部结构顶板。
[0012]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深坑内部结构包括深坑内部结构底板、深坑内部结构中板、深坑内部结构顶板。
[0013]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受力主梁在所述深坑一侧设置支撑钢筋预留接头。
[0014]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受力主梁的下部设置钢筋预留接头。
[0015]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受力主梁的中上部设置纵筋预留接头和预埋箍筋。
[0016]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浅坑内部结构底板下部设置角部加腋,并布置角部加腋钢筋。
[0017]为阐明本专利技术悬挑梁柱体系结构形式的特点,给出本技术方案的施工策略:包括以下步骤:
[0018]第一步:整体施打浅坑、深坑两级基坑的围护结构(地连墙或围护桩)和临时立柱桩。以围护桩为例,深坑的围护桩在浅坑基底标高以上部分均为空桩,浅坑基底标高以下部分为实桩,桩顶预留钢筋。
[0019]第二步:两级基坑整体开挖至浅坑基底,随挖随撑。
[0020]第三步:浅坑自基底向上施作浅坑内部结构;同时可同步开挖第二级深坑,随挖随撑;在深坑、浅坑的分界面采用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悬挑梁柱体系,解决分界面节点交叉导致浅坑内部结构传力不闭合的问题。
[0021]第四步:第二级深坑落底后,向上施作第二级深坑内部结构至浅坑内部结构底板面标高,第二级深坑内部结构与悬挑梁柱体系预留的钢筋接头紧固连接,同步拆除下一道支撑。
[0022]第五步:继续向上施作深坑内部结构,在每一层结构板处与预留的钢筋接头紧固连接,同步拆除下一道支撑,直至浅坑内部结构和深坑内部结构整体合龙。
[002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悬挑梁柱体系与其下围护结构和其侧浅坑内部结构底板现浇连接成整体,通过计算,可确保在深坑内部结构的侧墙浇筑完成前,浅坑内部结构的受力安全。所述悬挑梁柱体系预留了下一道支撑的钢筋接头,可保证围护结构水平向受力稳定。
[0024]优选的,悬挑梁柱体系的梁体截面尺寸经计算确定,其截面高度出现高于浅坑底板面标高的情况时,后期对高出底板的局部进行无损凿除。
[0025]优选的,深坑的围护结构纵筋应超出顶面不少于1m并岔开120
°
,以保证所述悬挑梁柱体系与其下围护结构的稳固连接。
[0026]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钢筋接头依据规范相关要求,也可采用钢筋连接器。
[0027]上述技术方案可推广至各类复杂的多级基坑。
[0028]本技术有益效果:通过所述悬挑梁柱体系可实现浅坑内部结构的传力路径闭合,使其不受深坑施工工序的影响,从而实现施工工作面的同期充分利用。
[0029]本技术采用的悬挑梁柱体系与其下围护结构和其侧浅坑内部结构底板连接成整体,保证坑中坑深浅同期实施时,围护结构和内部结构均受力安全且稳定。
[0030]本技术采用的悬挑梁柱体系包括一根受力主梁,在深坑内部结构实施之前,浅坑内部结构的竖向构件落在此受力主梁上,保证浅坑内部结构的传力路径完整闭合,其施工不受深坑施工工序和施工工期的影响。
[0031]本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坑中坑深浅同期实施时内部结构传力不闭合的问题,因而可同期充分利用浅坑和深坑的两大施工工作面,大幅缩短了施工工期,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0032]图1坑中坑深浅同期实施的横剖面图;
[0033]图2坑中坑深浅同期实施的悬挑梁柱体系结构示意图。
[0034]1围护结构;1

1纵筋;1

2冠梁;2临时立柱桩;3支撑;3

1支撑钢筋预留接头;4浅坑;4

1浅坑基底;5深坑;5

1深坑基底;6浅坑内部结构;6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坑中坑深浅同期实施的悬挑梁柱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梁柱体系位于浅坑和深坑的分界线上,自下而上包括深坑的围护结构顶部、受力主梁和深浅坑分界面处的竖向构件底部;所述悬挑梁柱体系的受力主梁落在深坑的围护结构和深坑结构侧墙上,所述悬挑梁柱体系下部与深坑的围护结构和深坑结构侧墙的竖向钢筋连接,所述悬挑梁柱体系侧部与浅坑内部结构底板整体现浇,所述悬挑梁柱体系侧部还与深坑内部结构中板钢筋相连接;所述深浅坑分界面处的竖向构件落在所述悬挑梁柱体系的受力主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坑中坑深浅同期实施的悬挑梁柱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深浅坑的内部结构施工分界面超出所述悬挑梁柱体系的水平净距的范围为1.5

2.5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坑中坑深浅同期实施的悬挑梁柱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深浅坑的内部结构施工分界面超出所述悬挑梁柱体系的水平净距为2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坑中坑深浅同期实施的悬挑梁柱体系,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子豪周丹欧阳院平苏晓文罗欣宇万珊罗伟陈飞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