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资讯储存媒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7640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光资讯储存媒体,其包括一基板、一第一波长吸收记录层以及一第二波长吸收记录层。其中,第一波长吸收记录层设置于基板之上,用以吸收一第一波长区段。第二波长吸收记录层设置于第一波长吸收记录层之上,用以吸收一第二波长区段。因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第一波长吸收记录层及第二波长吸收记录层,第一波长吸收记录层是用以吸收第一波长区段,而第二波长吸收记录层则用以吸收第二波长区段。藉不同的波长吸收记录层来吸收不同的波长区段,使得读取碟片时,入射光与出射光在某些波长区段的吸光值产生改变,进而获得不同的电子讯号,使原来一个光点可获得的位元讯号,由原来二阶变化(0与1),变成四阶、八阶或是更多,进而提高了光资讯储存媒体的储存密度及储存容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资讯储存媒体,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高储存密度的光资讯储存媒体(OPTICAL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技术介绍
随着资讯与多媒体世代的来临,包括电脑、通讯、消费性电子的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sumer electronics)产品对于储存媒体的储存密度及容量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加。传统的储存媒体,大致上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磁记录媒体与光资讯储存媒体。目前市场上是以光资讯储存媒体占优势,其包括只读型光碟(CD-ROM)、可写一次型光碟(CD-R)、可重复读写型光碟(CD-RW)、只读型数位影音光碟(DVD-ROM)、可写一次型数位影音光碟(DVD-R)、可重复读写式数位影音光碟(DVD-RW,DVD+RW)、以及动态随机记忆数位影音光碟(DVD-RAM)等等。以下以可写一次型光碟(CD-R)为例,简要叙述光资讯储存媒体的结构及存取原理。请参阅图1所示,是现有习知的可写一次型光碟片的一示意图。可写一次型光碟片10,其具有一基板11、一记录层12、一反射层13以及一保护层14。基板11是具有预录沟轨(pregroove),而记录层12例如是有机染料,则可利用旋转涂布的方式形成于基板11上。反射层13是用以反射激光(激光即雷射光,以下均称为激光)15,通常为金属材质,而保护层14是用以保护光碟资料,使其不致受损。当进行可写一次型光碟片10的资料(资料及数据,以下均称为资料)写入时,其是利用较高能量的激光15使得有机染料进行不可逆的反应,造成化学结构改变,而在记录层12上产生记录坑洞(Pits)。而当利用较低功率的激光15来读取资料时,则可因为记录坑洞的有无所造成的反射率改变与否,而取得1或0的讯号。也就是说,光学读取头所发射出的光点于每个位元讯号区中,只能得到0或1的讯号值,只具有二种变化。为了提高光资讯储存媒体的记录密度,目前已经有不少的原理及方法被陆续提出。例如缩短读取激光源的波长,将一般以红光激光当读取光源的光资讯储存媒体,改为蓝光激光,使得原本红光激光牵涉到光学绕射极限(Diffraction Limit),以及记录密度相对地受到限制的问题得到改善。另外,也有的现有技术是利用提高镜头的数值孔径(Numerical Aperture,NA)值,来提高储存媒体的记录密度。然而,现有习知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大都利用激光反射率的改变来判断讯号,再经讯号编码以读取资料。因此,在单一光点的讯号变化只有0和1两种,用这两种状态来进行储存的方法称为二阶储存,每个光点只可以保存1位元(bit)的资料,因此能够记录的资料量有限。而且在判读讯号时,对于反射率的差值(Reflectivity Rate Difference)有较严格的要求,若反射率的差值不足,则易造成讯号的误判。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光资讯储存媒体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光资讯储存媒体,以解决需要利用激光反射率的改变来判断讯号,以及单一光点的讯号变化只有二阶变化的问题,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以提升光资讯储存媒体的储存密度及储存容量,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光资讯储存媒体,其包括一基板;一第一波长吸收记录层,其设置于该基板之上,用以吸收一第一波长区段;以及一第二波长吸收记录层,其设置于该第一波长吸收记录层之上,用以吸收一第二波长区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中所述的第一波长吸收记录层具有一第一波长吸收材料,该第一波长吸收材料经过光照射、加热、或磁场改变后,吸收该第一波长区段。前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中所述的第一波长区段与该第二波长区段分别为可见光的一区段。前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中所述的第二波长吸收记录层具有一第二波长吸收材料,该第二波长吸收材料经过光照射、加热、或磁场改变后,吸收该第二波长区段。前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中所述的第一波长区段不等于该第二波长区段。前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更包括一第一阻隔层,其设置于该第一波长吸收记录层与该第二波长吸收记录层之间。前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更包括一反射层,其是为一全反射层,设置于该第二波长吸收记录层之上。前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更包括一第三波长吸收记录层,其设置于该第二波长吸收记录层之上,用以吸收一第三波长区段。前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中所述的第三波长吸收记录层具有一第三波长吸收材料,该第三波长吸收材料经过光照射、加热、或磁场改变后,吸收该第三波长区段。前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中所述的第三波长区段不等于该第一波长区段或该第二波长区段。前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更包括一第二阻隔层,其设置于该第二波长吸收记录层与该第三波长吸收记录层之间。前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更包括一反射层,其设置于该第三波长吸收记录层之上。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为了达到前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主要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下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光资讯储存媒体,其包括一基板、一第一波长吸收记录层以及一第二波长吸收记录层。其中,第一波长吸收记录层是设置于基板之上,用以吸收一第一波长区段,第二波长吸收记录层是设置于第一波长吸收记录层之上,用以吸收一第二波长区段。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光资讯储存媒体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因为依本专利技术的光资讯储存媒体是具有第一波长吸收记录层以及第二波长吸收记录层,其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一波长吸收记录层是用以吸收第一波长区段,而第二波长吸收记录层则用以吸收第二波长区段。藉由不同的波长吸收记录层来吸收不同的波长区段,使得读取碟片时,入射光与出射光在某些波长区段的吸光值产生改变,进而可获得不同的电子讯号,使得原来一个光点可获得的位元讯号,由原来的二阶变化(0与1),变成四阶、八阶、或是更多,进而提高了光资讯储存媒体的储存密度以及储存容量。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特殊结构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可以提升光资讯储存媒体的储存密度及储存容量。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而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资讯储存媒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基板;一第一波长吸收记录层,其设置于该基板之上,用以吸收一第一波长区段;以及一第二波长吸收记录层,其设置于该第一波长吸收记录层之上,用以吸收一第二波长区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资讯储存媒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基板;一第一波长吸收记录层,其设置于该基板之上,用以吸收一第一波长区段;以及一第二波长吸收记录层,其设置于该第一波长吸收记录层之上,用以吸收一第二波长区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波长吸收记录层具有一第一波长吸收材料,该第一波长吸收材料经过光照射、加热、或磁场改变后,吸收该第一波长区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波长区段与该第二波长区段分别为可见光的一区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波长吸收记录层具有一第二波长吸收材料,该第二波长吸收材料经过光照射、加热、或磁场改变后,吸收该第二波长区段。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波长区段不等于该第二波长区段。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资讯储存媒体,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一第一阻隔层,其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川亿
申请(专利权)人:精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