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遗体围祭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7631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遗体围祭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并列的后围台结构、与所述后围台结构连接的设置在两侧的两组内围结构、设置在所述内围结构外侧并与所述后围台结构连接的两个外围结构、以及与所述内围结构和外围结构接触的两个并列的前围台结构,所述后围台结构上方还设有凸起,并在所述凸起上方设有庙改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造型美观、豪华,鲜花摆放方便,并且移动方便省力。方便省力。方便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遗体围祭台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遗体围祭台。

技术介绍

[0002]当人离世之后,往往会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使得亲戚朋友能够对逝者进行告别,所以就需要一种遗体围祭台,现有的遗体围祭台结构比较简单,很单调,在其中摆放鲜花也不方便,并且因着结构简单也不具有较为庄重的设计;本申请人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改良,设计一款遗体围祭台,以满足现有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遗体围祭台,造型美观、豪华,鲜花摆放方便,并且移动方便省力。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遗体围祭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并列的后围台结构、与所述后围台结构连接的设置在两侧的两组内围结构、设置在所述内围结构外侧并与所述后围台结构连接的两个外围结构、以及与所述内围结构和外围结构接触的两个并列的前围台结构,所述后围台结构上方还设有凸起,并在所述凸起上方设有庙改装置。
[000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优化,所述庙改装置包括设置在两个后围台结构之间的中央庙改、以及设置在所述中央庙改两边的侧边庙改,和两个栏桥。
[000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优化,所述中央庙改包括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一底座连接的第一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板上的第一连接块、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块上的中央屋檐型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一连接块的对称的两根第一支杆。
[0008]对本技术作进一步优化,所述侧边庙改包括第二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连接的第二支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板上的并与第一连接块配合的第二连接块、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块上的并与第一连接块配合的屋檐型板侧面屋檐型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和第二底座的位于中央的一根第二支杆,并且所述第二支板上还设有承托第二连接块的弧形托板。
[0009]对本技术作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二连接块为内部中空,并且所述第一连接块设有三个灯光贯穿孔,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中央设有一个灯光贯穿孔。
[0010]对本技术作进一步优化,所述每组外围结构为两个依次连接的围板装置,所述每个围板装置包括底座、第二挡板结构和面板结构,所述底座和面板结构内部中空,所述第二挡板结构为若干个L型挡板组成,并且所述L型挡板外侧面上设有雕花。
[0011]对本技术作进一步优化,所述面板结构的底面设有灯光贯穿孔,并且所述灯光贯穿孔设置在L型挡板的转折处。
[00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优化,所述每个前围台结构包括底板、上台面、连接所述底板和上台面的第一挡板结构、设置在所述上台面上的摆台结构。
[00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挡板结构的外侧为若干个L型挡板组成,所述L型挡板外侧面上设有雕花内侧为竖直型挡板,所述上台面内部中空,并且上台面的底面设有灯光贯穿孔,并且所述灯光贯穿孔设置在L型挡板的转折处。
[00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优化,所述每个内围结构位倒立的L形板,并且所述内围结构的下方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内围结构的顶面设有雕花。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是一种遗体围祭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并列的后围台结构、与所述后围台结构连接的设置在两侧的两组内围结构、设置在所述内围结构外侧并与所述后围台结构连接的两个外围结构、以及与所述内围结构和外围结构接触的两个并列的前围台结构,所述后围台结构上方还设有凸起,并在所述凸起上方设有庙改装置。本技术中所述后围台结构上方设有庙改结构,所述外围结构和前围台结构外侧设有L型挡板和灯光贯穿孔,本技术还有设有雕花,使得整体造型非常美观,并且显得庄重,同时本技术中后围台结构和前围台各有两个、每组外围结构为两个依次连接的围板装置,所以方便对本技术进行移动,且更为省力。
[0017]由上可知,本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造型美观、豪华,鲜花摆放方便,并且移动方便省力。
附图说明
[001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9]在附图中:
[002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中庙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中前围台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中前围台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中前围台中第一挡板结构和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技术中外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是本技术中外围结构中第二挡板结构和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是本技术中栏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9]如图1

8所示,本技术是一种遗体围祭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并列的后围台结构1、与所述后围台结构1连接的设置在两侧的两组内围结构2、设置在所述内围结构2外侧并与所述后围台结构1连接的两个外围结构3、以及与所述内围结构2和外围结构3接触的两个并列的前围台结构4,所述后围台结构1上方还设有凸起11,并在所述凸起11上方设有庙改装置12。本技术中所述后围台结构1上方设有庙改结构,所述外围结构3和前围台结构4外侧设有L型挡板6和灯光贯穿孔5,本技术还有设有雕花,使得整体造型非常
美观,并且显得庄重,同时本技术中后围台结构1和前围台各有两个、每组外围结构3为两个依次连接的围板装置,所以方便对本技术进行移动,且更为省力。
[0030]本技术中,所述庙改装置12包括设置在两个后围台结构1之间的中央庙改121、以及设置在所述中央庙改121两边的侧边庙改122,和两个栏桥123。本技术中所述中央庙改121和侧边庙改122的组合形状就像大户人家府第的前门,形状美观,同时所述栏桥123的设计形象像栏杆,造型美观,也具有放置花盆等纪念品的功能。
[0031]本技术中,所述中央庙改121包括第一底座1211、与所述第一底座1211连接的第一支板1212、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板1212上的第一连接块1213、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块1213上的中央屋檐型板1214、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底座1211和第一连接块1213的对称的两根第一支杆1215。本技术中所述中央庙改121的设计形状美观,和两边的侧边庙改122配合形状就像大户人家府第的前门,符合国人需求,同时所述第一支杆1215也具有支撑第一连接块1213的功能。
[0032]本技术中,所述侧边庙改122包括第二底座1221、与所述第二底座1221连接的第二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遗体围祭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并列的后围台结构、与所述后围台结构连接的设置在两侧的两组内围结构、设置在所述内围结构外侧并与所述后围台结构连接的两个外围结构、以及与所述内围结构和外围结构接触的两个并列的前围台结构,所述后围台结构上方还设有凸起,并在所述凸起上方设有庙改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遗体围祭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庙改装置包括设置在两个后围台结构之间的中央庙改、以及设置在所述中央庙改两边的侧边庙改,和两个栏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遗体围祭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庙改包括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一底座连接的第一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板上的第一连接块、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块上的中央屋檐型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一连接块的对称的两根第一支杆。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遗体围祭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庙改包括第二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连接的第二支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板上的并与第一连接块配合的第二连接块、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块上的并与第一连接块配合的屋檐型板侧面屋檐型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和第二底座的位于中央的一根第二支杆,并且所述第二支板上还设有承托第二连接块的弧形托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遗体围祭台,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英兵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祥泰礼仪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