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埋式雨水收集回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57589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4:15
本申请涉及雨水收集回用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地埋式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其包括地表水收集装置、埋于地下的地下水收集装置、蓄水装置和回用装置,蓄水装置包括蓄水箱和过滤箱,过滤箱固定连接在蓄水箱顶部且过滤箱底部与蓄水箱连通,地表水收集装置与过滤箱连通且地表水收集装置连接在过滤箱顶部,地下水收集装置与蓄水箱连通,回用装置与蓄水箱连通。本申请具有提高雨水收集效率的效果。请具有提高雨水收集效率的效果。请具有提高雨水收集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埋式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雨水收集回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埋式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快速膨胀,水资源的短缺越来越严重,保护水资源的同时,我们也要思考如何更好的利用水资源。
[0003]雨水收集回用系统,指雨水收集的整个过程,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浇溉农作物、补充地下水、还可用于景观环境、绿化、洗车场用水、道路冲洗冷却水补充、冲厕等非生活用水用途。可以节约水资源,大大缓解我国的缺水问题。
[0004]目前,普通地下雨水收集回用系统中,大多是将地表雨水通过路面雨水口收集进入排水管道并汇入地下的雨水收集箱。
[000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这种常规方式只能收集地表雨水,不能收集排水管道顶部及周边浸入土壤中的雨水,无法充分对雨水进行二次利用,存在雨水收集效率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缓解雨水无法充分收集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地埋式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0007]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埋式雨水收集回用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地埋式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包括地表水收集装置、埋于地下的地下水收集装置、蓄水装置和回用装置,所述蓄水装置包括蓄水箱和过滤箱,所述过滤箱固定连接在蓄水箱顶部且过滤箱底部与蓄水箱连通,所述地表水收集装置与过滤箱连通且地表水收集装置连接在过滤箱顶部,所述地下水收集装置与蓄水箱连通,所述回用装置与蓄水箱连通。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地表水收集装置对地表的雨水进行回收,利用地下水回收装置对渗入地下的水进行收集,地表水收集装置和地下水回收装置收集的水均导入蓄水装置内进行储存,回用装置将蓄水箱中储存的水抽出进行再利用,缓解了雨水无法充分收集的问题,提高了雨水的收集效率。
[0010]可选的,所述地下水收集装置包括多根收集管,多根所述收集管均倾斜设置,所述收集管远离地面的一端均与蓄水箱连通,所述收集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与内管同轴设置,所述外管与内管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多个渗水口,所述外管与内管之间设置有过滤层。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收集管对渗入地下的雨水进行收集,渗入地下的雨水在渗透压的作用下经渗水口进入外管,利用过滤层对雨水进行过滤,过滤后的雨水进入内管,收集管倾斜设置,内管中的雨水在重力作用下向蓄水箱内流动。
[0012]可选的,所述过滤层由外管到内管依次为砂石层和活性炭层。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砂石层对水中的悬浮物进行过滤,利用活性炭层对水中的可溶性杂质进一步过滤以及去除水的异味。
[0014]可选的,所述地表水收集装置包括下水管和用于封堵下水管管口的进水格栅,所述进水格栅固定连接在下水管道靠近地面的一端,所述下水管远离地面的一端与过滤箱连通。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表的雨水经过下水管进入滤水箱进行过滤,利用进水格栅对地表流入下水管内的雨水进行过滤,将较大的物体滞留在进水格栅远离下水管的一侧,降低下水管被堵塞的可能。
[0016]可选的,所述下水管连通有异物分离装置,所述异物分离装置位于下水管道靠近地面的一端,所述异物分离装置包括用于分离下水管内异物的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与下水管道的内壁连接。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过滤板对经进水格栅进入下水管的地表雨水进行进一步的过滤,将树叶等杂物滞留在过滤板靠近地面的一侧。
[0018]可选的,所述异物分离装置还包括异物收集箱,所述过滤板一端向远离地面的方向倾斜,所述过滤板靠近地面的一端与下水管的内壁铰接,所述过滤板远离底面的一端通过弹簧与下水管弹性连接,所述下水管的侧壁上开设有除杂口,所述除杂口与异物收集箱连通,所述除杂口位于过滤板远离地面一端的下方。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过滤板上的异物过多时,过滤板与下水管弹性连接的一端在异物的压力作用下向远离地面的方向运动,过滤板运动过程中打开除杂口,过滤板上的异物在重力作用下由除杂口进入异物收集箱,降低因过滤板上异物过多而影响过滤板正常工作的可能。
[0020]可选的,所述过滤箱呈中空的梯形台结构,所述过滤箱较小的底面与蓄水箱连通,所述过滤箱较大的底面与下水管连通,所述过滤箱内设置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由上到下依次为砂石层和活性炭层。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过滤层对经下水管进入过滤箱的地表雨水进行过滤,利用砂石层对水中的悬浮物进行过滤,利用活性炭层对水中的可溶性杂质进一步过滤以及去除水的异味。将过滤箱设置为中空的梯形台结构,过滤箱较小的底面与蓄水箱连通,提高过滤箱的滤水效率。
[0022]可选的,所述蓄水箱连通有吸气管,所述吸气管远离蓄水箱的一端连接有负压风机,所述负压风机设置在地面上,所述负压风机的进气口与吸气管连通。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吸气管将负压风机与蓄水箱连通,减小内管内的压强,提高集水管的集水效率。
[0024]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5]1.通过在地下埋设地下水回收装置,利用地下水回收装置对渗入地下的水进行收集,地下水回收装置与蓄水装置连通,将收集的雨水导入蓄水装置内进行储存,回用装置将蓄水箱中储存的水抽出进行再利用,缓解了雨水无法充分收集的问题,提高了雨水的收集效率;
[0026]2.通过在外管与内管之间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砂石层和活性炭层,利用砂石层对水中的悬浮物进行过滤,利用活性炭层对水中的可溶性杂质进一步过滤以及去除水的异味;
[0027]3.通过在下水管内连接过滤板,利用过滤板对经进水格栅进入下水管的地表雨水进行进一步的过滤,将树叶等杂物滞留在过滤板靠近地面的一侧。过滤板靠近地面的一端
与下水管的内壁铰接,过滤板远离地面的一端与下水管弹性连接,过滤板上的异物过多时,过滤板与下水管弹性连接的一端在异物的压力作用下向远离地面的方向运动,过滤板运动过程中打开除杂口,过滤板上的异物在重力作用下由除杂口进入异物收集箱,降低因过滤板上异物过多而影响过滤板正常工作的可能。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地表水收集装置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过滤箱部分的剖面图;
[0031]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收集管的剖面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100、地表水收集装置;110、进水格栅;120、下水管;200、地下水收集装置;210、收集管;211、外管;212、内管;213、渗水口;220、过滤层;221、砂石层;222、活性炭层;300、蓄水装置;310、蓄水箱;320、过滤箱;400、回用装置;410、吸水管;420、水泵;500、异物分离装置;510、过滤板;520、除杂口;530、异物收集箱;540、弹簧;600、吸气管;700、负压风机;800、地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埋式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表水收集装置(100)、埋于地下的地下水收集装置(200)、蓄水装置(300)和回用装置(400),所述蓄水装置(300)包括蓄水箱(310)和过滤箱(320),所述过滤箱(320)固定连接在蓄水箱(310)顶部且过滤箱(320)底部与蓄水箱(310)连通,所述地表水收集装置(100)与过滤箱(320)连通且地表水收集装置(100)连接在过滤箱(320)顶部,所述地下水收集装置(200)与蓄水箱(310)连通,所述回用装置(400)与蓄水箱(310)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埋式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水收集装置(200)包括多根收集管(210),多根所述收集管(210)均倾斜设置,所述收集管(210)远离地面(800)的一端均与蓄水箱(310)连通,所述收集管(210)包括外管(211)和内管(212),所述外管(211)与内管(212)同轴设置,所述外管(211)与内管(212)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多个渗水口(213),所述外管(211)与内管(212)之间设置有过滤层(22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埋式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220)由外管(211)到内管(212)依次为砂石层(221)和活性炭层(22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埋式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表水收集装置(100)包括下水管(120)和用于封堵下水管(120)管口的进水格栅(110),所述进水格栅(110)固定连接在下水管(120)道靠近地面(800)的一端,所述下水管(120)远离地面(800)的一端与过滤箱(320)连通。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桂玲何开芳王玉荣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齐星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