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携带的非血管介入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7455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携带的非血管介入治疗装置,包括外针筒,所述外针筒的底部开设有贯穿孔,所述外针筒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板。该便于携带的非血管介入治疗装置,第一电动伸缩杆可以带动第二固定板向上或向下运动,第二固定板可以将动力传输至内针筒和导向杆上,固定块上的第二导向套筒可以对导向杆进行限位和导向,内针筒可以带动针头向上或向下运动,进而实现装置对针头的收缩,当针头收缩时,便于医护人员的携带,第二电动伸缩杆的输出轴可以将动力传输至伸缩轴上,伸缩轴可以将动力传输至挤压块,进而实现装置对药水的收集和注射,全程使用第二电动伸缩杆进行驱动,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整体设计合理,便于使用。便于使用。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携带的非血管介入治疗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为一种便于携带的非血管介入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肿瘤是指机体内某些组织的细胞发生异常增殖,呈膨胀性生长,生长比较缓慢,由于由于瘤体不断增大,可挤压周围组织,严重的还会导致器官组织侧衰竭,在对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常常需要使用非血管介入治疗装置。
[0003]但是现有大多数的非血管介入治疗装置不能进行进行随身携带,且现有大多数的非血管介入治疗装置前部的针头只能进行拆卸,但不能进行收缩,不便于携带和使用,且现有大多数的非血管介入治疗装置采用人力进行驱动,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较大,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非血管介入治疗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大多数的非血管介入治疗装置不能进行进行随身携带,且现有大多数的非血管介入治疗装置前部的针头只能进行拆卸,但不能进行收缩,不便于携带和使用,且现有大多数的非血管介入治疗装置采用人力进行驱动,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较大,不便于使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携带的非血管介入治疗装置,包括外针筒,所述外针筒的底部开设有贯穿孔,所述外针筒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外侧设置有顶座,所述顶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电源连接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上端面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内针筒,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导向杆,所述第二固定板底部的中间固定安装有第一导向套筒,所述第一导向套筒的内部设置有伸缩轴,所述伸缩轴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挤压块,所述外针筒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导向套筒,所述内针筒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侧设置有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针头,所述顶座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开关,所述顶座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端开设有透气孔。
[0006]优选的,所述内针筒与外针筒的形状相同,所述内针筒位于外针筒的内部,所述内针筒与外针筒为滑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设置有相同的两个,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对称分布在第二电动伸缩杆的左右两侧。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第二导向套筒和导向杆均设置有两个,所述导向杆贯穿于第二导向套筒,所述导向杆与第二导向套筒为滑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伸缩轴和挤压块均位于内针筒的内部,所述伸缩轴与第二电动伸缩杆的输出轴为固定连接,所述挤压块与内针筒的内壁为滑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柱与连接套筒为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套筒的外径小于贯穿孔的内径。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便于携带的非血管介入治疗装置,在使用装置的过程中,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二固定板、内针筒、导向杆、第二导向套筒、固定块、连接柱、连接套筒和针头的相互配合,第一电动伸缩杆可以带动第二固定板向上或向下运动,第二固定板可以将动力传输至内针筒和导向杆上,固定块上的第二导向套筒可以对导向杆进行限位和导向,内针筒将动力传输至连接套筒上,连接套筒可以带动针头向上或向下运动,进而实现装置对针头的收缩,当针头收缩时,便于医护人员的携带;
[0013]2、该便于携带的非血管介入治疗装置,在使用装置的过程中,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伸缩轴和挤压块的相互配合,第二电动伸缩杆的输出轴可以将动力传输至伸缩轴上,伸缩轴可以将动力传输至挤压块,进而实现装置对药水的收集和注射,全程使用第二电动伸缩杆进行驱动,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整体设计合理,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0015]图2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0016]图3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内部;
[0017]图4为本技术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外针筒;2、贯穿孔;3、第一固定板;4、顶座;5、电源连接线;6、第一电动伸缩杆;7、第二固定板;8、第二电动伸缩杆;9、内针筒;10、导向杆;11、第一导向套筒;12、伸缩轴;13、挤压块;14、固定块;15、第二导向套筒;16、连接柱;17、连接套筒;18、针头;19、第一开关;20、第二开关;21、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携带的非血管介入治疗装置,包括外针筒1,外针筒1的底部开设有贯穿孔2,外针筒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板3,第一固定板3的外侧设置有顶座4,顶座4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电源连接线5,第一固定板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伸缩杆6,第一电动伸缩杆6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板7,第二固定板7上端面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伸缩杆8,第二固定板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内针筒9,第二固定板7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导向杆10,第二固定板7底部的中间固定安装有第一导向套筒11,第一导向套筒11的内部设置有伸缩轴12,伸缩轴12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挤压块13,外针筒1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4,固定块14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导向
套筒15,内针筒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柱16,连接柱16的外侧设置有连接套筒17,连接套筒17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针头18,顶座4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开关19,顶座4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开关20,第二固定板7的上端开设有透气孔21,第一电动伸缩杆6与第一开关19为电性连接,第二电动伸缩杆8与第二开关20为电性连接。
[0021]进一步的,内针筒9与外针筒1的形状相同,内针筒9位于外针筒1的内部,内针筒9与外针筒1为滑动连接,在使用装置装置的过程中内针筒9可以在外针筒1的内部滑动,进而实现针头18的伸缩。
[0022]进一步的,第一电动伸缩杆6设置有相同的两个,第一电动伸缩杆6对称分布在第二电动伸缩杆8的左右两侧,在使用装置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第一开关19开启两个第一电动伸缩杆6,第一电动伸缩杆6的输出轴可以将动力传输至第二固定板7上,第二固定板7可以将动力传输至内针筒9上,内针筒9可以将动力传输至连接柱16上,连接柱16可以带动连接套筒17和针头18上下运动,进而实现针头18的开启和收缩。
[0023]进一步的,固定块14、第二导向套筒15和导向杆10均设置有两个,导向杆10贯穿于第二导向套筒15,导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携带的非血管介入治疗装置,包括外针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针筒(1)的底部开设有贯穿孔(2),所述外针筒(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板(3),所述第一固定板(3)的外侧设置有顶座(4),所述顶座(4)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电源连接线(5),所述第一固定板(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伸缩杆(6),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6)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板(7),所述第二固定板(7)上端面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伸缩杆(8),所述第二固定板(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内针筒(9),所述第二固定板(7)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导向杆(10),所述第二固定板(7)底部的中间固定安装有第一导向套筒(11),所述第一导向套筒(11)的内部设置有伸缩轴(12),所述伸缩轴(12)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挤压块(13),所述外针筒(1)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4),所述固定块(14)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导向套筒(15),所述内针筒(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柱(16),所述连接柱(16)的外侧设置有连接套筒(17),所述连接套筒(17)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针头(18),所述顶座(4)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开关(19),所述顶座(4)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开关(20),所述第二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灶渠王立博刘龙吴亚辉李宜真曹家辉王锃涵魏珂乐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