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混凝土保湿养护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6919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透水混凝土保湿养护板,涉及透水混凝土领域。技术特征包括多组可首尾拼接的保湿养护板,每组所述保湿养护板均包括:安装框体;渗水保湿层结构,所述渗水保湿层结构设置于所述安装框体内侧并覆盖在透水混凝土上;引水管路,所述引水管路预埋于所述渗水保湿层结构内部并将水引入所述渗水保湿层结构以对透水混凝土进行保湿养护,所述引水管路的两端口分别对应于所述安装框体的首尾两端;管路对接结构,所述管路对接结构设置于所述引水管路的两端口上并与所述引水管路的两端口之间相连通;以及拼接固定机构,所述拼接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框体的首尾两端以将相邻的两组所述安装框体进行首尾拼接固定。两组所述安装框体进行首尾拼接固定。两组所述安装框体进行首尾拼接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水混凝土保湿养护板


[0001]本技术涉及透水混凝土
,特别涉及透水混凝土保湿养护板。

技术介绍

[0002]透水混凝土又称多孔混凝土,无砂混凝土,透水地坪。是由骨料、水泥、增强剂、和水拌制而成的一种多孔轻质混凝土,它不含细骨料。透水混凝土由粗骨料表面包覆一薄层水泥浆相互粘结而形成孔穴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构,故具有透气、透水和重量轻的特点。透水混凝土施工后采用覆盖养护,洒水保湿养护至少七天,养护期间要防止混凝土表面孔隙被泥沙污染。
[0003]透水混凝土常规的养护中,主要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方式,每天揭开覆盖物人工浇水2~3次,浇完水后重新覆盖,如此反复,直至达到规定的养护时间。这种养护方法需用人工每天浇水,费时费力,且存在浇水不均匀、水分不易被试块充分吸收的现象,不利于试块的充分养护。同时,每次浇水溢流现象不可避免,不但浪费水资源,也不利于现场整洁和安全。为了对此进行改善,设计透水混凝土保湿养护板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提供透水混凝土保湿养护板。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0006]透水混凝土保湿养护板,包括多组可首尾拼接的保湿养护板,每组所述保湿养护板均包括:
[0007]安装框体;
[0008]渗水保湿层结构,所述渗水保湿层结构设置于所述安装框体内侧并覆盖在透水混凝土上;
[0009]引水管路,所述引水管路预埋于所述渗水保湿层结构内部并将水引入所述渗水保湿层结构以对透水混凝土进行保湿养护,所述引水管路的两端口分别对应于所述安装框体的首尾两端;
[0010]管路对接结构,所述管路对接结构设置于所述引水管路的两端口上并与所述引水管路的两端口之间相连通;
[0011]以及拼接固定机构,所述拼接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框体的首尾两端以将相邻的两组所述安装框体进行首尾拼接固定。
[0012]优选的,所述渗水保湿层结构包括防踩踏层、保湿层、透水海绵层以及编织草垫层,所述防踩踏层、所述保湿层、所述透水海绵层以及所述编织草垫层依次相叠加的设置于所述安装框体内侧,所述编织草垫层覆盖在透水混凝土上。
[0013]优选的,所述引水管路包括:
[0014]主水管,所述主水管预埋于所述渗水保湿层结构内部且位于所述保湿层与所述透水海绵层之间;
[0015]支路水管,所述支路水管连通于所述主水管上且位于所述保湿层与所述透水海绵层之间;
[0016]以及排水口,所述排水口的数量为多个并均匀分布的开设于所述主水管和所述支路水管上以浸湿所述透水海绵层。
[0017]优选的,所述管路对接结构包括首端对接头结构和尾端对接头结构,所述首端对接头结构和所述尾端对接头结构分别与所述引水管路的两端口进行连通,所述首端对接头结构和所述尾端对接头结构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安装框体的首尾两端。
[0018]优选的,所述首端对接头结构包括:
[0019]第一装配凹槽,所述第一装配凹槽开设在所述安装框体的首端且使所述主水管自所述安装框体内侧伸入所述第一装配凹槽内;
[0020]第一螺纹管,所述第一螺纹管位于所述第一装配凹槽内并与所述主水管之间相连通;
[0021]第一对接密封圈,所述第一对接密封圈与所述第一螺纹管上远离所述主水管的一端之间相连通;
[0022]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压缩弹簧同轴套装在所述第一螺纹管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装配凹槽内,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端部卡在所述第一对接密封圈处且一直处于被压缩状态;
[0023]以及防错位对接凹槽,所述防错位对接凹槽开设在所述第一对接密封圈上反向于所述第一螺纹管所在侧的侧表面上。
[0024]优选的,所述尾端对接头结构包括:
[0025]第二装配凹槽,所述第二装配凹槽开设在所述安装框体的尾端且使所述主水管自所述安装框体内侧伸入所述第二装配凹槽内;
[0026]第二螺纹管,所述第二螺纹管位于所述第二装配凹槽内并与所述主水管之间相连通;
[0027]第二对接密封圈,所述第二对接密封圈与所述第二螺纹管上远离所述主水管的一端之间相连通且与所述第一对接密封圈相对应;
[0028]第二压缩弹簧,所述第二压缩弹簧同轴套装在所述第二螺纹管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装配凹槽内,所述第二压缩弹簧端部卡在所述第二对接密封圈处且一直处于被压缩状态;
[0029]以及防错位对接凸起,所述防错位对接凸起形成于所述第二对接密封圈上反向于所述第二螺纹管所在侧的侧表面上。
[0030]优选的,所述拼接固定机构包括首端拼接结构和尾端拼接结构,所述首端拼接结构和所述尾端拼接结构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安装框体的首尾两端。
[0031]优选的,所述首端拼接结构为结构相同的两组并对称设置在所述安装框体的首端,每组所述首端拼接结构均包括:
[0032]拼接装配槽,所述拼接装配槽开设在所述安装框体的首端面上;
[0033]以及半圆形限位槽,所述半圆形限位槽开设在所述拼接装配槽内侧表面上。
[0034]优选的,所述尾端拼接结构为结构相同的两组并对称设置在所述安装框体的尾端且与两组所述首端拼接结构相对应设置,每组所述尾端拼接结构均包括:
[0035]容纳凹槽,所述容纳凹槽开设在所述安装框体上与尾端端面相邻的侧表面上;
[0036]转动支撑孔,所述转动支撑孔开设在所述安装框体的尾端端面上并与所述容纳凹
槽之间相连通;
[0037]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穿设于所述转动支撑孔内;
[0038]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连接在所述转动轴上伸出于所述安装框体外侧的一端并在伸入所述拼接装配槽内之后通过转动卡在所述半圆形限位槽内;
[0039]以及扳动把手,所述扳动把手连接在所述转动轴上伸入所述容纳凹槽内的一端且所述扳动把手能够嵌入所述容纳凹槽内。
[0040]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0041]本技术的透水混凝土保湿养护板,通过多组可首尾拼接的保湿养护板拼接起来覆盖在养护中的透水混凝土上,其中通过拼接固定机构使相邻的安装框体相互拼接,同时管路对接结构使相邻的保湿养护板中的引水管路相连通,以方便向保湿养护板内部注水,并利用渗水保湿层结构使水通过渗透的方式均匀的打湿覆盖住的透水混凝土以对透水混凝土进行保湿养护,综上所述,本装置能够方便快捷的对透水混凝土进行保湿养护,且养护工作效率高,能够避免水分流失,节约水资源,同时节省人工,操作方便,能反复回收再利用。
附图说明
[004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3]图1为本技术的透水混凝土保湿养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2为本技术的透水混凝土保湿养护板的引水管路的俯视图;
[0045]图3为本技术的透水混凝土保湿养护板的第一对接密封圈的正视图;
[0046]图4为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透水混凝土保湿养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组可首尾拼接的保湿养护板,每组所述保湿养护板均包括:安装框体(1);渗水保湿层结构,所述渗水保湿层结构设置于所述安装框体(1)内侧并覆盖在透水混凝土上;引水管路,所述引水管路预埋于所述渗水保湿层结构内部并将水引入所述渗水保湿层结构以对透水混凝土进行保湿养护,所述引水管路的两端口分别对应于所述安装框体(1)的首尾两端;管路对接结构,所述管路对接结构设置于所述引水管路的两端口上并与所述引水管路的两端口之间相连通;以及拼接固定机构,所述拼接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框体(1)的首尾两端以将相邻的两组所述安装框体(1)进行首尾拼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混凝土保湿养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保湿层结构包括防踩踏层(2)、保湿层(3)、透水海绵层(4)以及编织草垫层(5),所述防踩踏层(2)、所述保湿层(3)、所述透水海绵层(4)以及所述编织草垫层(5)依次相叠加的设置于所述安装框体(1)内侧,所述编织草垫层(5)覆盖在透水混凝土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水混凝土保湿养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管路包括:主水管(6),所述主水管(6)预埋于所述渗水保湿层结构内部且位于所述保湿层(3)与所述透水海绵层(4)之间;支路水管(7),所述支路水管(7)连通于所述主水管(6)上且位于所述保湿层(3)与所述透水海绵层(4)之间;以及排水口(8),所述排水口(8)的数量为多个并均匀分布的开设于所述主水管(6)和所述支路水管(7)上以浸湿所述透水海绵层(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水混凝土保湿养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对接结构包括首端对接头结构和尾端对接头结构,所述首端对接头结构和所述尾端对接头结构分别与所述引水管路的两端口进行连通,所述首端对接头结构和所述尾端对接头结构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安装框体(1)的首尾两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水混凝土保湿养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首端对接头结构包括:第一装配凹槽(9),所述第一装配凹槽(9)开设在所述安装框体(1)的首端且使所述主水管(6)自所述安装框体(1)内侧伸入所述第一装配凹槽(9)内;第一螺纹管(10),所述第一螺纹管(10)位于所述第一装配凹槽(9)内并与所述主水管(6)之间相连通;第一对接密封圈(11),所述第一对接密封圈(11)与所述第一螺纹管(10)上远离所述主水管(6)的一端之间相连通;第一压缩弹簧(12),所述第一压缩弹簧(12)同轴套装在所述第一螺纹管(10)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装配凹槽(9)内,所述第一压缩弹簧(12)端部卡在所述第一对接密封圈(11)处且一直处于被压缩状态;以及防错位对接凹槽(1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彬彬高阳赵志国秦冬冬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四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