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中毒治疗的血液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6876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中毒治疗的血液净化装置,包括血液输入管1、血浆成分分离器2、血浆分离第一支管3、血液滤过器4、血浆分离第二支管5、阴离子树脂吸附柱6、血浆分离第三支管7、中性树脂血液灌流器8、血液输出管10、血浆输出管9以及血液回输管11;全血经血浆成分分离器分离血浆和血液,血浆先经过高通量血滤器清除小分子水溶性毒素,再通过阴离子树脂吸附柱6(如BRS350)吸附蛋白结合毒素,及中性树脂血液灌流器8(如HA230)清除中大分子蛋白毒素后,再与血液混合回输体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同时清除水溶性毒素、脂溶性毒素、中大分子蛋白毒素和蛋白结合毒素。合毒素。合毒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中毒治疗的血液净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中毒治疗的血液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毒常导致急性器官功能障碍,其致死及致残率相当高,严重危害群众的生命健康。我国人口众多,各种毒剂中毒事件频发;公共安全生产事故、危化品泄漏偶有发生,特别是不明成分毒剂泄漏导致的中毒患者救治难度更大,由此带来批量危重中毒伤员救治考验医疗卫生体系的应急救治能力。
[0003]通常情况下,毒剂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粘膜等途径进入体内,再经血液循环分布到相应靶器官及组织引起损伤。毒剂种类繁多,包括药物、农药、有机溶剂、化学制剂等,除极少数毒物有特效解毒剂外,临床大多采用催吐、洗胃、净化、支持疗法等,缺乏有效治疗手段。
[0004]血液净化技术已常规用于中毒治疗。当血中毒素水平达到致死量或造成组织严重损害时,需尽早行血液净化治疗。临床根据毒物的分子量、理化性质及蛋白结合力等特性,制定相应的血液净化应急预案:水溶性毒物选择透析或滤过手段,蛋白结合毒素选择吸附或灌流,大分子毒素选择血浆置换或血浆吸附等,但这些治疗的前提都建立在已知毒物理化性质的基础上。在面对性质不明的毒物时,第一时间明确毒物毒理学和代谢动力学非常困难,而早期清除体内毒物或降低毒物水平对中毒患者应急救治和预后至关重要。
[0005]毒物进入机体后,通过直接细胞毒性、氧化应激反应、免疫炎症反应等途径造成机体固有细胞损伤,最常累及肾脏、肝脏、肺、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等重要脏器,进而出现危及生命的多器官功能障碍。因此,如何通过创新血液净化技术有效清除各种类型的毒物,同时清除细胞因子和毒素,并同步支持肝脏和肾脏等重要脏器功能,为中毒患者争取救治时机,是该领域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中毒治疗的血液净化装置,该装置可实现对血液的分离

滤过

吸附,可有效的清除病人体内的水溶性毒素、蛋白结合性毒素、中大分子蛋白毒素。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用于中毒治疗的血液净化装置,包括血液输入管、血浆成分分离器、血浆分离第一支管、血液滤过器、血浆分离第二支管、阴离子树脂吸附柱、血浆分离第三支管、中性树脂血液灌流器、血液输出管、血浆输出管以及血液回输管;
[0009]所述血浆成分分离器包括血液输入端、血液输出端、血浆输出端;
[0010]所述血液滤过器包括滤过血浆输入端、废液输出端和滤过血浆输出端;
[0011]所述阴离子树脂吸附柱包括吸附血浆输入端、吸附血浆输出端;
[0012]所述中性树脂血液灌流器包括灌流血浆输入端和灌流血浆输出端;
[0013]所述血液输入管前端与血浆成分分离器的血液输入端相连,后端连接病人中心静脉;所述血浆分离第一支管前端与血液滤过器的滤过血浆输入端相连,后端与血浆成分分离器的血浆输出端相连;所述血浆分离第二支管前端与阴离子树脂吸附柱的吸附血浆输入端相连,后端与血液滤过器的滤过血浆输出端相连;所述血浆分离第三支管前端与中性树脂血液灌流器的灌流血浆输入端相连,后端与阴离子树脂吸附柱的吸附血浆输出端相连;所述血浆输出管后端与中性树脂血液灌流器的灌流血浆输出端相连,所述血液输出管后端与血浆成分分离器的血液输出端相连,所述血液回输管前端与病人静脉或动脉相连,后端与血浆输出管前端和血液输出管。
[0014]进一步的,还包括抗凝剂注射器,所述抗凝剂注射器与血液输入管1前端相连,向刚流出人体的血液注射抗凝剂。
[0015]进一步的,还包括置换液输入管和置换液存储袋,所述置换液输入管前端与所述血液输入管相连,置换液输入管后端连接置换液存储袋。
[0016]进一步的,还包括废液收集袋,所述废液收集袋通过导管与所述血液滤过器的废液输出端相连。进一步的,所述抗凝剂为低分子肝素或枸橼酸。进一步的,所述阴离子树脂吸附柱和中性树脂血液灌流器位置可互换。所述血浆分离第二支管前端与中性树脂血液灌流器的灌流血浆输入端相连,后端与血液滤过器的滤过血浆输出端相连;所述血浆分离第三支管前端与阴离子树脂吸附柱的吸附血浆输入端相连,后端与中性树脂血液灌流器的灌流血浆输出端相连;所述血浆输出管后端与阴离子树脂吸附柱的吸附血浆输出端相连,所述血液输出管后端与血浆成分分离器的血液输出端相连,所述血液回输管前端与病人静脉或动脉相连,后端与血浆输出管前端和血液输出管前端相连。
[0017]进一步的,所述置换液为碳酸氢盐溶液,抗凝剂为低分子肝素或枸橼酸;血浆成分分离器的型号可以为EC50W;血液滤过器4的型号可以为AV600;阴离子树脂吸附柱6可以为BS350阴离子树脂吸附柱;中性树脂血液灌流器8可以为HA230中性树脂吸附柱。通过高通量血滤器、阴离子树脂吸附柱6(如BS350阴离子树脂吸附柱)和中性树脂血液灌流器8(如HA230中性树脂吸附柱)组合,同时增强水溶性毒素、蛋白结合性毒素、中大分子蛋白毒素的清除效果。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9](1)通过高通量血液滤过器、阴离子树脂吸附柱(如BS350阴离子树脂吸附柱)和中性树脂血液灌流器(如HA230中性树脂吸附柱)组合,同时增强水溶性毒素、蛋白结合性毒素、中大分子蛋白毒素的清除效果;
[0020](2)采用血浆成分分离器(如EC50W)滤出白蛋白及部分IgG,分子量较大的物质不能通过。使与血浆吸附柱和中性树脂血液灌流器接触的血浆成分主要以白蛋白为主,避免其他蛋白和非蛋白成分与吸附柱接触,降低滤器凝血风险,避免血液和补体活化。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装置连接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应用实施例2的血液百草枯浓度随时间变化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应用实施例3的血液中丙戊酸钠浓度随时间变化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阴离子树脂吸附柱和中性树脂血液灌流器位置互换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中毒治疗的血液净化装置,包括血液输入管1、血浆成分分离器2、血浆分离第一支管3、血液滤过器4、血浆分离第二支管5、阴离子树脂吸附柱6、血浆分离第三支管7、中性树脂血液灌流器8、血液输出管10、血浆输出管9以及血液回输管11;
[0028]所述血浆成分分离器2包括血液输入端、血液输出端、血浆输出端;
[0029]所述血液滤过器4包括滤过血浆输入端、废液输出端和滤过血浆输出端;
[0030]所述阴离子树脂吸附柱6包括吸附血浆输入端、吸附血浆输出端;
[0031]所述中性树脂血液灌流器8包括灌流血浆输入端和灌流血浆输出端;
[0032]还包括抗凝剂注射器12,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中毒治疗的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血液输入管(1)、血浆成分分离器(2)、血浆分离第一支管(3)、血液滤过器(4)、血浆分离第二支管(5)、阴离子树脂吸附柱(6)、血浆分离第三支管(7)、中性树脂血液灌流器(8)、血浆输出管(9)、血液输出管(10)以及血液回输管(11);所述血浆成分分离器(2)包括血液输入端、血液输出端、血浆输出端;所述血液滤过器(4)包括滤过血浆输入端、废液输出端和滤过血浆输出端;所述阴离子树脂吸附柱(6)包括吸附血浆输入端、吸附血浆输出端;所述中性树脂血液灌流器(8)包括灌流血浆输入端和灌流血浆输出端;所述血液输入管(1)前端与血浆成分分离器(2)的血液输入端相连,后端连接病人中心静脉;所述血浆分离第一支管(3)前端与血液滤过器(4)的滤过血浆输入端相连,后端与血浆成分分离器(2)的血浆输出端相连;所述血浆分离第二支管(5)前端与阴离子树脂吸附柱(6)的吸附血浆输入端相连,后端与血液滤过器(4)的滤过血浆输出端相连;所述血浆分离第三支管(7)前端与中性树脂血液灌流器(8)的灌流血浆输入端相连,后端与阴离子树脂吸附柱(6)的吸附血浆输出端相连;所述血浆输出管(9)后端与中性树脂血液灌流器(8)的灌流血浆输出端相连,所述血液输出管(10)后端与血浆成分分离器(2)的血液输出端相连,所述血液回输管(11)前端与病人中心静脉相连,后端与血浆输出管(9)前端和血液输出管(10)前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毒治疗的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抗凝剂注射器(12),所述抗凝剂注射器(12)与血液输入管(1)前端相连,向刚流出人体的血液注射抗凝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毒治疗的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置换液输入管和置换液存储袋(13),所述置换液输入管前端与所述血液输入管(1)相连,置换液输入管后端连接置换液存储袋(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毒治疗的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废液收集袋(14),所述废液收集袋通过导管与所述血液滤过器(4)的废液输出端相连。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中毒治疗的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凝剂为肝素、低分子肝素或枸橼酸。6.如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永纯龚德华董建华李川黄丽璇孔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