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编织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6793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断路器编织机构,包括升降机构、穿线机构;升降机构包括垂直设置的基板、安置在基板顶部的第一气缸座、缸体安置在第一气缸座上的第一气缸以及与第一气缸的气缸杆端部连接的升降座;穿线机构包括第二气缸、第一穿线针、第二穿线针;第二气缸的缸体安置在升降座下部的前沿,第二气缸的气缸杆连接第一穿线针上端;第二穿线针平行于第一穿线针一侧,第二穿线针上端连接在升降座下部的下表面;第一穿线针下端铰接有第一连接条一端;第二穿线针下端铰接有第二连接条一端;第一连接条、第二连接条与第一穿线针下端构成结构可变的三角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断路器编织机构能够使得铜丝编织线顺利进入断路器壳体内的目标位置。的目标位置。的目标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断路器编织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断路器编织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断路器内一般需要编入铜丝编织线,编织线是用于断路器内各个元气件互相导通的导线,由于断路器壳体内部空间有限,使得铜丝编织线进入断路器壳体内部时容易受到阻碍,从而无法抵达目标位置。因此,需要一种断路器编织机构来辅助编织线进入断路器壳体的目标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断路器编织机构,通过该编织机构能够使得铜丝编织线顺利进入断路器壳体内的目标位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断路器编织机构,包括升降机构、穿线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垂直设置的基板、安置在基板顶部的第一气缸座、缸体安置在第一气缸座上的第一气缸以及与第一气缸的气缸杆端部连接的升降座;所述升降座截面呈“L”形,升降座上部平行于基板,升降座下部垂直于基板;
[0005]所述穿线机构包括第二气缸、第一穿线针、第二穿线针;所述第二气缸的缸体安置在升降座下部的前沿,第二气缸的气缸杆连接第一穿线针上端;所述第二穿线针平行于第一穿线针一侧,第二穿线针上端连接在升降座下部的下表面;所述第一穿线针下端铰接有第一连接条一端;所述第二穿线针下端铰接有第二连接条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条的另一端铰接第二连接条的另一端,使得第一连接条、第二连接条与第一穿线针下端构成结构可变的三角架结构。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穿线针中部设有包裹第二穿线针外壁的套状结构,位于第一穿线针中部套状结构下方的第二穿线针中部设有用于限制套状结构移动范围的突起。
[0007]进一步的,还包括脱线机构;所述脱线机构包括连接板、旋转气缸、L形转把以及脱线块;所述连接板一端连接升降座,连接板的另一端安置有旋转气缸;旋转气缸的气缸杆连接L形转把;所述L形转把端部连接脱线块。
[0008]进一步的,所述基板上设有若干个垂直的滑轨;滑轨上设有滑块,滑块连接升降座上部的后侧。
[0009]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座上部一侧设有凸块;所述基板一侧上下端各设有一个限位块;两个限位块上分别设有相向的两个限位销;所述凸块在两个限位销之间的空间内上下移动。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断路器固定块;所述断路器固定块有两个,分别位于断路器两端,且位于穿线机构正下方。
[0011]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座下部的下表面,位于第一穿线针、第二穿线针两侧设有用于定位的定位柱。
[0012]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一种断路器编织机构能够使得铜丝编织线顺利进入断路器壳体内的目标位置。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穿线机构和脱线机构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6]图4为断路器示意图。
[0017]其中,基板1、第一气缸座2、第一气缸3、升降座4、滑轨5、滑块6、限位块7、限位销8、凸块9、第二气缸10、连接板11、旋转气缸12、L形转把13、脱线块14、第一连接条15、第二连接条16、断路器固定块17、定位柱18、第一穿线针19、第二穿线针20、断路器A、断路器的卡线结构B。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9]实施例:
[0020]如图1~图2所示,一种断路器编织机构,包括升降机构、穿线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垂直设置的基板1、安置在基板1顶部的第一气缸座2、缸体安置在第一气缸座2上的第一气缸3以及与第一气缸3的气缸杆端部连接的升降座4;所述升降座4截面呈“L”形,升降座4上部平行于基板1,升降座4下部垂直于基板1;
[0021]所述穿线机构包括第二气缸10、第一穿线针19、第二穿线针20;所述第二气缸10的缸体安置在升降座4下部的前沿,第二气缸10的气缸杆连接第一穿线针19上端;所述第二穿线针20平行于第一穿线针19一侧,第二穿线针20上端连接在升降座4下部的下表面;所述第一穿线针19下端铰接有第一连接条15一端;所述第二穿线针20下端铰接有第二连接条16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条15的另一端铰接第二连接条16的另一端,使得第一连接条15、第二连接条16与第一穿线针19下端构成结构可变的三角架结构。
[0022]所述第一穿线针19中部设有包裹第二穿线针20外壁的套状结构,位于第一穿线针19中部套状结构下方的第二穿线针20中部设有用于限制套状结构移动范围的突起。
[0023]一种断路器编织机构,还包括脱线机构;所述脱线机构包括连接板11、旋转气缸12、L形转把13以及脱线块14;所述连接板11一端连接升降座4,连接板11的另一端安置有旋转气缸12;旋转气缸12的气缸杆连接L形转把13;所述L形转把13端部连接脱线块14。
[0024]所述基板1上设有若干个垂直的滑轨5;滑轨5上设有滑块6,滑块6连接升降座4上部的后侧。
[0025]所述升降座4上部一侧设有凸块9;所述基板1一侧上下端各设有一个限位块7;两个限位块7上分别设有相向的两个限位销8;所述凸块9在两个限位销8之间的空间内上下移动。
[0026]一种断路器编织机构,还包括断路器固定块17;所述断路器固定块17有两个,分别
位于断路器两端,且位于穿线机构正下方。
[0027]所述升降座4下部的下表面,位于第一穿线针19、第二穿线针20两侧设有用于定位的定位柱18。
[0028]如图3、图4所示,断路器A内部设有用于卡接铜丝编织线的断路器的卡线结构B;使用时,先将断路器A卡入断路器固定块17内,然后将铜丝穿过三角架结构,由第二气缸10驱动第一穿线针19向下移动,铜丝被带入到断路器A内部,断路器的卡线结构B一端下压压住铜丝,通过旋转气缸12驱动L形转把13转动,脱线块14转动,将铜丝从三角加结构内脱出;第二气缸10复位,取下断路器A,即完成了编织工序。
[0029]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路器编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机构、穿线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垂直设置的基板、安置在基板顶部的第一气缸座、缸体安置在第一气缸座上的第一气缸以及与第一气缸的气缸杆端部连接的升降座;所述升降座截面呈“L”形,升降座上部平行于基板,升降座下部垂直于基板;所述穿线机构包括第二气缸、第一穿线针、第二穿线针;所述第二气缸的缸体安置在升降座下部的前沿,第二气缸的气缸杆连接第一穿线针上端;所述第二穿线针平行于第一穿线针一侧,第二穿线针上端连接在升降座下部的下表面;所述第一穿线针下端铰接有第一连接条一端;所述第二穿线针下端铰接有第二连接条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条的另一端铰接第二连接条的另一端,使得第一连接条、第二连接条与第一穿线针下端构成结构可变的三角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断路器编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线针中部设有包裹第二穿线针外壁的套状结构,位于第一穿线针中部套状结构下方的第二穿线针中部设有用于限制套状结构移动范围的突起。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瑞川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