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低传热系数铝合金平开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6536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51
本申请涉及一种超低传热系数铝合金平开窗,包括窗框和窗扇,窗框的顶侧边框上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设置有分别推动两扇窗扇的两组推动组件,推动组件包括往复丝杠、滑块以及推杆,往复丝杠转动连接于第一滑槽的内侧壁,滑块螺纹连接于往复丝杠,且滑块与第一滑槽的侧壁相贴合,推杆的一端铰接于滑块,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窗扇;两个往复丝杠固定连接,窗框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两个往复丝杠同时转动的驱动机构。本申请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两个往复丝杠转动,两个往复丝杠转动带动两个滑块分别在两个往复丝杠上来回移动,两个滑块移动的过程中推动两个推杆移动,两个推杆移动能够推动两个窗扇转动,从而达到便于移动外平开窗两个窗扇的目的。个窗扇的目的。个窗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低传热系数铝合金平开窗


[0001]本申请涉及平开窗
,尤其是涉及一种超低传热系数铝合金平开窗。

技术介绍

[0002]平开窗是民间住宅房屋中窗户的一种式样,窗扇开合是沿着某一水平方向移动,故称“平开窗”,平开窗分推拉式和上悬式,其优点是开启面积大,通风好,密封性好,隔音、保温、抗渗性能优良,铰链安装在窗扇一侧与窗框相连,根据向外或向内开启,该类窗户被分为外平开窗与内平开窗,是民用建筑中采用最广泛的窗户种类。
[0003]相关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480509Y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铝合金平开窗,包括窗框,与窗框配合的窗扇,窗框上设有与窗扇同方向开、关的纱窗。纱窗上在与窗扇和/或窗框相对应的内周面嵌设有密封条。窗扇上顶面、下底面、侧面有与窗框配合的密封条。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外平开窗在将窗户打开后,再次需要关窗时,需要操作人员拉动两扇窗扇转动,在拉动窗扇移动的过程中,窗扇远离窗框一侧边的框与窗框的距离相对较远,从而可能增加拉动窗扇转动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便于移动外平开窗的窗扇,本申请提供一种超低传热系数铝合金平开窗。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超低传热系数铝合金平开窗,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超低传热系数铝合金平开窗,包括窗框和窗扇,所述窗框的顶侧边框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置有分别推动两扇窗扇的两组推动组件,所述推动组件包括往复丝杠、滑块以及推杆,所述往复丝杠转动连接于第一滑槽的内侧壁,所述滑块螺纹连接于往复丝杠,且滑块的一侧与第一滑槽的侧壁相贴合,所述推杆的一端铰接于滑块,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窗扇;两个所述往复丝杠固定连接,所述窗框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两个往复丝杠同时转动的驱动机构。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便于移动外平开窗的窗扇,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两个往复丝杠转动,两个往复丝杠转动带动两个滑块分别在两个往复丝杠上来回移动,两个滑块移动的过程中推动两个推杆移动,两个推杆移动能够推动两个窗扇转动,从而达到便于移动外平开窗两个窗扇的目的。
[0009]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杆、固定环、收线辊以及拉绳,所述驱动杆与其中一个往复丝杠的端部固定连接,且驱动杆转动连接于窗框,所述固定环转动连接于驱动杆上,所述收线辊套设于驱动杆上,所述收线辊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且第二限位环可拆卸连接于固定环,所述拉绳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收线辊上;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用于连接驱动杆的限位组件。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便于驱动两个往复丝杠转动,通过拉动拉绳移动,拉绳移动驱动收线辊转动,收线辊转动的过程中,由于限位组件的作用下,使得收线辊带动驱
动杆转动,从而达到便有通过驱动驱动杆带动两个往复丝杠转动的目的。
[0011]优选的,所述驱动杆的外周面上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块、弹簧以及多个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滑动连接于驱动杆的第二滑槽,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滑槽的槽底,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限位块;多个所述第二限位块均固定连接于收线辊的内周面上,且多个第二限位块沿收线辊周向均匀的分布,相邻的两个第二限位块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第一限位块能够与第二限位块形成的间隙相配合;所述第一限位块远离弹簧的一侧设有斜面,多个所述第二限位块靠近驱动杆轴心线的一侧上均设有斜面,所述第一限位块的斜面与多个第二限位块的斜面均相匹配;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用于使收线辊复位的复位件。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通过拉绳拉动收线辊转动的过程中,第二限位块与第一限位块相抵接,从而使得收线辊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第一限位块转动,第一限位块转动带动驱动杆转动;当不再对拉绳施加外力作用时,固定环在复位件的作用下转动,固定环转动带动第二限位环转动,第二限位环转动带动收线辊转动,收线辊转动带动第二限位块转动,第二限位块转动的过程中,第二限位块的斜面与第一限位块的斜面相接触,从而使得第二限位块能够推动第一限位块移动至第二滑槽内,进而使得收线辊转动的过程中不再带动驱动杆转动。
[0013]优选的,所述复位件为扭簧,扭簧套设于驱动杆,扭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环,扭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窗框。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扭簧,便于使得固定环在不受外力作用时,能够在扭簧的弹力作用下复位。
[0015]优选的,所述固定环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二限位环的两组固定组件,对应固定组件在第二限位环上开设有两个连接孔,每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弹性板和抵接块,所述弹性板固定连接于固定板上,所述抵接块固定连接于弹性板远离固定环的一端,所述弹性板穿设于连接孔设置,且抵接块靠近固定环的一侧与第二限位板相抵接。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便于将第二限位环固定于固定环上,先推动两个抵接块向相互靠近的一侧移动,接着再移动第二限位环,使得两个抵接环分别穿过两个连接孔,当两个抵接块分别穿过两个连接孔后,不再对两个抵接块施加外力作用,此时在两个弹性板的弹力作用下,使得两个抵接块向相互远离的一侧移动,同时两个抵接块靠近固定环的一侧抵接于第二限位块远离固定环的一侧,从而达到便于固定第二限位环的目的。
[0017]优选的,所述抵接块远离固定环的一侧设有斜面。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推动第二限位环与固定环相配合的过程中,抵接块的斜面与连接孔的侧壁相接触,在抵接块斜面的作用下,使得连接孔的侧壁能够推动抵接块移动,从而降低了抵接块穿过连接孔的难度。
[0019]优选的,所述窗框内依次开设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以及第三腔室,所述窗扇的边框上依次开设有第四腔室、第五腔室以及第六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第四腔室、第五腔室以及第六腔室内均设有防火膨胀条。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个防火膨胀条,便于增腔窗框和窗扇的防火能力。
[0021]优选的,所述第二腔室和第五腔室的内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两个隔热条。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隔热条,便于降低窗框和窗扇的热传导系数。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为了便于移动外平开窗的窗扇,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两个往复丝杠转动,两个往复丝杠转动带动两个滑块分别在两个往复丝杠上来回移动,两个滑块移动的过程中推动两个推杆移动,两个推杆移动能够推动两个窗扇转动,从而达到便于移动外平开窗两个窗扇的目的;
[0025]2.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杆、固定环、收线辊以及拉绳,所述驱动杆与其中一个往复丝杠的端部固定连接,且驱动杆转动连接于窗框,所述固定环转动连接于驱动杆上,所述收线辊套设于驱动杆上,所述收线辊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且第二限位环可拆卸连接于固定环,所述拉绳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收线辊上;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用于连接驱动杆的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低传热系数铝合金平开窗,包括窗框(1)和窗扇(2),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1)的顶侧边框上开设有第一滑槽(11),所述第一滑槽(11)内设置有分别推动两扇窗扇(2)的两组推动组件(3),所述推动组件(3)包括往复丝杠(31)、滑块(32)以及推杆(33),所述往复丝杠(31)转动连接于第一滑槽(11)的内侧壁,所述滑块(32)螺纹连接于往复丝杠(31),且滑块(32)的一侧与第一滑槽(11)的侧壁相贴合,所述推杆(33)的一端铰接于滑块(32),推杆(33)的另一端铰接于窗扇(2);两个所述往复丝杠(31)固定连接,所述窗框(1)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两个往复丝杠(31)同时转动的驱动机构(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传热系数铝合金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驱动杆(41)、固定环(42)、收线辊(43)以及拉绳(44),所述驱动杆(41)与其中一个往复丝杠(31)的端部固定连接,且驱动杆(41)转动连接于窗框(1),所述固定环(42)转动连接于驱动杆(41)上,所述收线辊(43)套设于驱动杆(41)上,所述收线辊(43)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环(45)和第二限位环(46),且第二限位环(46)可拆卸连接于固定环(42),所述拉绳(4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收线辊(43)上;所述驱动机构(4)还包括用于连接驱动杆(41)的限位组件(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低传热系数铝合金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41)的外周面上开设有第二滑槽(411),所述限位组件(5)包括第一限位块(51)、弹簧(52)以及多个第二限位块(53),所述第一限位块(51)滑动连接于驱动杆(41)的第二滑槽(411),所述弹簧(5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滑槽(411)的槽底,弹簧(52)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限位块(51);多个所述第二限位块(53)均固定连接于收线辊(43)的内周面上,且多个第二限位块(53)沿收线辊(43)周向均匀的分布,相邻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家浩余仰送褚飞飞付天佑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钟南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