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传输用收发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6442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动传输用收发站,涉及气动传输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上系统管;下系统管;上支撑板,其固定在上系统管底部;下支撑板,其固定在下系统管顶部;分隔板,其设置在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存放板,其设置在分隔板顶部并且能够在存放板顶部移动,存放板上设置有多个存放区域,每一个都能够移动至上系统管正下方;第一连通管;移动板;以及顶升件;人工一次上料可以将多个传输瓶分别放置在多个存放区域中,然后由收发站依次进行上料,下料的时候,收发站可以将接收的传输瓶依次放置在多个存放区域中,然后由人工一次将多个存放区域中的传输瓶取出,提高了上下料的效率。下料的效率。下料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动传输用收发站


[0001]本技术涉及气动传输的
,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气动传输用收发站。

技术介绍

[0002]气动物流传输系统是将楼宇内的各个单元通过多条专用管道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后形成的一个物流传输系统,利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将需要传输的物品在管道当中进行传输。在每一个需要收发物品的楼宇房间单元内都设置有用于对物品进行收发的收发站,为了方便对物品的收发,设置收发站的管道为竖直管道,将收发站设置在竖直管道中,便于将物品放入收发站或者将收发站接收的物品取出。
[0003]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274404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前置式气动管道物流传输收发站,包括机箱、双管移动小车、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小车驱动机构、上导轨装置、下导轨装置、上系统管、下系统管和接收罐;所述双管移动小车包括阀板装置、通过管、发送管和旁路管;通过管、发送管和旁路管均与阀板装置的壳体连通并被阀板装置分隔为上下两部分;阀板装置内设有可移动的阀板,阀板上设有与旁路管截面形状相同的阀板旁路口。其实现了传输瓶的通过、接收两个工作状态共用一根管。
[0004]但是现有的这种收发站,每一次接收和发送传输瓶,都需要人工进行一次上料和下料的操作,并且人工每次上料和下料的操作,只能够上下料一个传输瓶,降低了上下料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动传输用收发站,人工一次上料可以将多个传输瓶分别放置在多个存放区域中,然后由收发站依次进行上料,下料的时候,收发站可以将接收的传输瓶依次放置在多个存放区域中,然后由人工一次将多个存放区域中的传输瓶取出,提高了上下料的效率。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动传输用收发站,包括上系统管,其为物品的上料和下料提供向上的流动的空气,上系统管轴线竖直设置;
[0007]下系统管,其设置在上系统管正下方且与上系统管同轴设置;
[0008]上支撑板,其固定在上系统管底部,上系统管穿过上支撑板;
[0009]下支撑板,其固定在下系统管顶部,下系统管穿过下支撑板;
[0010]分隔板,其设置在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
[0011]存放板,其设置在分隔板顶部并且能够在存放板顶部移动,存放板上设置有多个存放区域,每一个都能够移动至上系统管正下方;
[0012]第一连通管,其位于存放板的一存放区域上并且穿过存放板,当第一连通管位于上系统管正下方时,第一连通管与上系统管同轴;
[0013]移动板,其设置在下支撑板上方并且能够在下支撑板上方移动;
[0014]以及顶升件,其跟随移动板移动至下系统管正上方时,能够将位于其正上方的存放区域内的传输瓶推入上系统管内。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进行上料的时候,对存放板和移动板进行移动,使得第一连通管位于上系统管的正下方,移动板和顶升件移动至下系统管一侧,工人现将多个传输瓶分别放置在存放板顶部的不同存放区域当中,然后移动存放板和移动板,使得顶升件位于下系统管正上方,其中一存放有传输瓶的存放区域移动至上系统管正下方,然后顶升件将传输瓶顶起,使其进入到上系统管当中,然后由上系统管当中流动的空气将进入上系统管中的传输瓶带走,之后继续移动存放板,使得另一存放有传输瓶的存放区域移动至上系统管下方,继续发送传输瓶,直至将存放板上的传输瓶发送完毕,发送完毕之后,继续移动存放板和移动板,使得第一连通管位于上系统管的正下方,移动板和顶升件移动至下系统管一侧;下料之前,先移动存放板和移动板,使得顶升机构位于下系统管正上方,其中一未设置第一连通管也未容纳传输瓶的存放区域移动至上系统管正下方,然后顶升机构将上系统管内的传输瓶进行托付,使其缓慢下降,直至下落到存放板的存放区域中,然后存放板继续移动,将另一未设置第一连通管也未容纳传输瓶的存放区域移动至上系统管正下方,继续进行接收操作,直至所有未设置第一连通管的存放区域中均存放满传输瓶,此时,进行下料操作,人工将存放区域当中的传输瓶都取出;每次上下料都可以对多个传输瓶进行上下料,提高了上下料的效率。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存放板转动连接在分隔板顶部,分隔板的转动轴线位于上系统管转动轴线一侧,分隔板的转动轴线竖直。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存放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环形围绕板,围绕板的数量比存放区域的数量少一,设置有第一连通管外的多个存放区域中各设置有一围绕板,围绕板的敞口一侧位于围绕板背离存放板转动轴线一侧,围绕板环绕存放区域中的传输瓶设置。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围绕板,使得不同存放区域中的传输瓶不容易因为存放板的转动而出现位置偏移。
[001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支撑板底部转动连接有一转动板,每一个存放区域的正上方都设置有一贯穿转动板的通孔,存放区域中的传输瓶能够沿竖直方向从位于该存放区域正上方的通孔中穿过。
[002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为圆孔,圆孔的轴线竖直且直径等于上系统管外径,当存放区域位于上系统管正下方时,该存放区域正上方的通孔与上系统管同轴。
[002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支撑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带动转动板转动的电机。
[002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板转动连接在下支撑板上,移动板的转动轴线竖直且位于下系统管一侧,顶升件能够跟随移动板转动至下系统管正上方。
[002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移动板上固定连接有穿过移动板的第二连通管,第二连通管的轴线竖直,当第二连通管转动至下系统管正上方时,第二连通管与下系统管同轴。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二连通管,使得不需要上下料时,第二连通管能够转动至下系统管正上方,使得传输瓶从分隔板与下支撑板之间穿过的过程中,第二连通管能够对传输瓶的传输进行引导。
[002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升件为液压缸,在不设置第一连通管的存放区域的处都设置有开设在存放板上的供顶升液压缸活塞杆穿过的让位孔。
[0026]综上所述,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7]1、本技术每次上下料都可以对多个传输瓶进行上下料,提高了上下料的效率;
[0028]2、本技术通过设置围绕板,使得不同存放区域中的传输瓶不容易因为存放板的转动而出现位置偏移;
[0029]3、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二连通管,使得不需要上下料时,第二连通管能够转动至下系统管正上方,使得传输瓶从分隔板与下支撑板之间穿过的过程中,第二连通管能够对传输瓶的传输进行引导。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0031]图2为实施例体现竖孔的示意图;
[0032]图3为实施例体现通孔的示意图。
[0033]图中:1、上系统管;2、下系统管;3、上支撑板;4、下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传输用收发站,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系统管(1),其为物品的上料和下料提供向上的流动的空气,上系统管(1)轴线竖直设置;下系统管(2),其设置在上系统管(1)正下方且与上系统管(1)同轴设置;上支撑板(3),其固定在上系统管(1)底部,上系统管(1)穿过上支撑板(3);下支撑板(4),其固定在下系统管(2)顶部,下系统管(2)穿过下支撑板(4);分隔板(5),其设置在上支撑板(3)与下支撑板(4)之间;存放板(6),其设置在分隔板(5)顶部并且能够在存放板(6)顶部移动,存放板(6)上设置有多个存放区域(61),每一个都能够移动至上系统管(1)正下方;第一连通管(63),其位于存放板(6)的一存放区域(61)上并且穿过存放板(6),当第一连通管(63)位于上系统管(1)正下方时,第一连通管(63)与上系统管(1)同轴;移动板(7),其设置在下支撑板(4)上方并且能够在下支撑板(4)上方移动;以及顶升件(72),其跟随移动板(7)移动至下系统管(2)正上方时,能够将位于其正上方的存放区域(61)内的传输瓶推入上系统管(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传输用收发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板(6)转动连接在分隔板(5)顶部,分隔板(5)的转动轴线位于上系统管(1)转动轴线一侧,分隔板(5)的转动轴线竖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动传输用收发站,其特征在于:在存放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环形围绕板(64),围绕板(64)的数量比存放区域(61)的数量少一,设置有第一连通管(63)外的多个存放区域(61)中各设置有一围绕板(64),围绕板(64)的敞口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平赵起超梁德利蒋再伟钟国胜陶新宇于海欧阿忠华
申请(专利权)人:三维海容青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