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自动巡检无人机无人值守机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6069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自动巡检无人机无人值守机库,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包括升降调节件和弧形顶板;所述主体内部为中空状,且升降平台位于主体内,并且升降平台与齿轮相连;所述升降调节件位于主体内部中间部位,且升降调节件与齿轮相连,并且升降调节件顶部内嵌装有无线充电器;所述弧形顶板连接于主体顶部,且弧形顶板通过连杆与伸缩驱动件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当升降平台受巡检无人机重力影响向下移动时,升降平台带动内滑筒顶部齿轮转动,从而通过齿轮带动升降调节件向上抬升,使升降调节件顶部所安装的无线充电器贴合在巡检无人机机腹无线充电区域,实现无线充电器与巡检无人机机腹自动贴合充电作业。动贴合充电作业。动贴合充电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自动巡检无人机无人值守机库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无人机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自动巡检无人机无人值守机库。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无人机行业的迅猛发展,消费级和工业级无人机的数量与日俱增,其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由于无人机发展的速度过于迅速,无人机配套的基础设施发展的速度过于缓慢。目前市场上工业级无人机执行任务时大部分是在操作人员的参与下完成的任务,全自主的起降飞行以及储存任务不够完善,尤其是无人机回收后的自动充电任务。
[0003]巡检无人机机库可以参考CN110700669B号专利,其主要包括顶部太阳能电池板盖、机库外侧门柱、左右侧滑动门、多个停机室、底层控制室组成,顶部太阳能电池板盖上安装有气象数据采集装置,所述无人机机库包括多个停机室,由固定停机坪、移动停机坪及停机室门组成,固定停机坪上安装的多功能限位器一、移动停机坪上安装的多功能限位器二用于无人机降落后的自动归正操作,移动停机坪上安装的图像识别相机和激光定位器为无人机提供精准的降落位置,底层控制室内置综合控制器、通讯器、环境控制器、机库电源装置。
[0004]现有类似的无人机机库在使用时,难以在不移动无人机的情况下,自动对无人机内置电池进行自动充电作业,通常需要人工对降落后无人机进行手动充电作业,待充电完毕后,手动将充电线路分离,过程较为繁琐,难以满足无人机行业高速发展所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自动巡检无人机无人值守机库,以解决现有类似无人机机库在使用时,难以在不移动无人机的情况下,自动对无人机内置电池进行自动充电作业,通常需要人工对降落后无人机进行手动充电作业,待充电完毕后,手动将充电线路分离,过程较为繁琐,难以满足无人机行业高速发展所需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自动巡检无人机无人值守机库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基于自动巡检无人机无人值守机库,包括主体、升降调节件和弧形顶板;所述主体内部为中空状,且升降平台位于主体内,并且升降平台与齿轮相连;所述升降调节件位于主体内部中间部位,且升降调节件与齿轮相连,并且升降调节件顶部内嵌装有无线充电器;所述弧形顶板连接于主体顶部,且弧形顶板通过连杆与伸缩驱动件相连。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底部内设有内滑筒,且升降调节件底部外侧与内滑筒内侧滑动贴合,升降平台顶部开设有升降口,升降调节件滑动连接于升降口内。
[0008]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平台滑动连接于主体内部,且升降平台内部设有外滑筒,外滑
筒顶部与升降口相连通,并且外滑筒底部内侧与内滑筒外侧滑动贴合。
[0009]进一步的,所述内滑筒顶部内呈环绕状转动连接有六个齿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外滑筒内侧呈环绕状设有六个内齿条,且内齿条与齿轮外端相啮合。
[0011]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调节件外侧呈环绕状设有六个外齿条,且外齿条与齿轮内端相啮合。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底部内呈环绕状安装有六个复位组件,且复位组件顶端与升降平台相连。
[0013]进一步的,所述复位组件包括有;复位杆,顶端固定连接于升降平台顶部内侧;复位弹簧,套装在复位杆外侧;复位筒,底端固定连接于主体底部内侧,且复位杆底端滑动连接于复位筒内,并且复位弹簧底端压合在复位筒顶侧。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外围呈环绕状安装有六个伸缩驱动件,且伸缩驱动件的活塞杆顶端与连杆底端转动连接,并且连杆顶端与弧形顶板内侧转动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顶部外围呈环绕状转动连接有六个弧形顶板,且弧形顶板两侧分别与相邻两个弧形顶板拼合在一起,并且弧形顶板位于升降平台顶部。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升降平台与升降调节件的设置,有利于当升降平台受巡检无人机重力影响向下移动时,升降平台带动内滑筒顶部齿轮转动,从而通过齿轮带动升降调节件向上抬升,使升降调节件顶部所安装的无线充电器贴合在巡检无人机机腹无线充电区域,实现无线充电器与巡检无人机机腹自动贴合充电作业。
[0017]2.复位组件的设置,有利于在巡检无人机飞离升降平台时,复位弹簧对复位杆施加推力,复位杆带动升降平台抬升复位,从而通过齿轮带动升降调节件下落复位,避免升降调节件对巡检无人机降落造成阻碍。
[0018]3.伸缩驱动件与弧形顶板的设置,有利于在巡检无人机降落至升降平台时,伸缩驱动件通过连杆带动弧形顶板向内转动,使六个弧形顶板合并在一起,弧形顶板对升降平台顶部巡检无人机进行防护,避免巡检无人机受到日晒雨淋加速老化。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开合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闭合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主体内部升降平台抬升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主体内部升降平台和升降调节件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主体内部升降调节件抬升状态下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复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6]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弧形顶板底侧轴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主体;101、内滑筒;2、齿轮;3、升降平台;301、外滑筒;302、内齿条;303、升降口;4、升降调节件;401、外齿条;5、无线充电器;6、复位组件;601、复位杆;602、复位弹簧;603、复位筒;7、伸缩驱动件;8、连杆;9、弧形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自动巡检无人机无人值守机库,包括主体1、升降调节件4和弧形顶板9;主体1内部为中空状,且升降平台3位于主体1内,并且升降平台3与齿轮2相连;升降调节件4位于主体1内部中间部位,且升降调节件4与齿轮2相连,并且升降调节件4顶部内嵌装有无线充电器5;主体1底部内呈环绕状安装有六个复位组件6,且复位组件6顶端与升降平台3相连;复位组件6包括有;复位杆601,顶端固定连接于升降平台3顶部内侧;复位弹簧602,套装在复位杆601外侧;复位筒603,底端固定连接于主体1底部内侧,且复位杆601底端滑动连接于复位筒603内,并且复位弹簧602底端压合在复位筒603顶侧;在巡检无人机飞离升降平台3时,复位弹簧6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自动巡检无人机无人值守机库,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内部为中空状,且升降平台(3)位于主体(1)内,并且升降平台(3)与齿轮(2)相连;升降调节件(4),所述升降调节件(4)位于主体(1)内部中间部位,且升降调节件(4)与齿轮(2)相连,并且升降调节件(4)顶部内嵌装有无线充电器(5);弧形顶板(9),所述弧形顶板(9)连接于主体(1)顶部,且弧形顶板(9)通过连杆(8)与伸缩驱动件(7)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自动巡检无人机无人值守机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底部内设有内滑筒(101),且升降调节件(4)底部外侧与内滑筒(101)内侧滑动贴合,升降平台(3)顶部开设有升降口(303),升降调节件(4)滑动连接于升降口(303)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自动巡检无人机无人值守机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3)滑动连接于主体(1)内部,且升降平台(3)内部设有外滑筒(301),外滑筒(301)顶部与升降口(303)相连通,并且外滑筒(301)底部内侧与内滑筒(101)外侧滑动贴合。4.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自动巡检无人机无人值守机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滑筒(101)顶部内呈环绕状转动连接有六个齿轮(2)。5.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基于自动巡检无人机无人值守机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滑筒(301)内侧呈环绕状设有六个内齿条(302),且内齿条(302)与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秋燕黄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功业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