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柔性路面灌浆料的灌注均匀性评价装置及评价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5852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柔性路面灌浆料的灌注均匀性评价装置及评价方法。该装置包括圆管、半圆凹槽、底板和侧板,侧板与底板连接形成敞口容器,底板面板上设置2道相互垂直的半圆凹槽,其两端伸出底板外,敞口容器外侧设置有4根竖直的圆管,半圆凹槽伸出容器外的部分与圆管底部连通。所述评价方法利用上述装置,将成型好的基体沥青混合料试件沿着轴向分割成四份等体积的扇形体小试件,放入所述的敞口容器进行灌注试验,通过测试所述四份小试件的灌浆前质量以及灌浆前、后的连通空隙率来计算灌注不均匀度U,U越小,灌浆料的灌注均匀性越佳。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准确、高效、定量地评价灌浆料的灌注均匀性,具有操作方法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成本低廉等优点。成本低廉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柔性路面灌浆料的灌注均匀性评价装置及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道路工程材料工作性能测试
,尤其涉及一种半柔性路面灌浆料的灌注均匀性评价装置及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半柔性路面是一种新型的组合式路面,主要是指在大孔隙基体沥青混合料中灌入高流动、微膨胀、早强的水泥基材料。半柔性路面兼具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各自的优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刚柔并济的新型路面材料。国内外道路研究人员认为,灌浆料的灌注均匀性是半柔性路面成败的关键性能之一。灌浆料的灌注均匀性与基体沥青混合料均匀性、灌浆料的流动性技术指标以及施工机具等因素有关,相对而言,施工机具的影响因素较好控制,为此,控制基体沥青混合料均匀性和灌浆料流动性两个重要因素是保证半柔性路面路用性能的关键。
[0003]现有规范和试验方法中,通过借鉴、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道路工程领域半柔性路面的灌浆料性质,如灌浆料的流动性试验方法、强度试验方法、干缩性能试验方法(申请号:201920442416.7)以及灌注率等,这对推广应用半柔性路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基于流锥流动度法的灌浆料流动性试验来源于《GB/T 25182预应力孔道灌浆剂》、《JT/T 946公路工程预应力孔道灌浆料(剂)》,这与半柔性路面基体沥青混合料内部孔隙的工况差异较大,同时,灌注率试验评价指标未能考虑灌注均匀性的问题。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半柔性路面灌浆料的灌注均匀性评价装置及评价方法,本专利技术综合考虑基体沥青混合料内部孔隙的变异性对灌浆料灌注的影响,以及灌注率的变异性,可准确、高效、定量地评价灌浆料的灌注均匀性,具有操作方法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柔性路面灌浆料的灌注均匀性评价装置及评价方法,本专利技术能有效解决基体沥青混合料内部孔隙的变异性对灌浆料灌注的影响,以及灌注率的变异性等问题,实现准确、高效、定量地评价灌浆料的灌注均匀性,具有操作方法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半柔性路面灌浆料的灌注均匀性评价装置,该装置包括圆管、半圆凹槽、侧板、底板,所述圆管的材质为透明材料;
[0008]所述侧板的下边缘沿着底板的边缘与底板垂直连接,形成敞口容器;所述底板面板上设置2道相互垂直的半圆凹槽,所述半圆凹槽为下凹型,两道半圆凹槽的交点为底板的中心,其两端伸出底板外;所述敞口容器外侧设置有4根竖直的圆管,所述圆管上端开口,底部与半圆凹槽末端连接在容器外,所述半圆凹槽伸出容器外的部分与圆管底部连通。
[0009]优选地,所述圆管的直径与半圆凹槽的直径相等,直径范围为5~10mm。
[0010]优选地,所述圆管上设置有刻度,最小刻度值为1mL。
[0011]优选地,所述圆管高度与侧板高度一致。
[0012]优选地,所述侧板的材质为具有弹性的软质材料。
[0013]优选地,所述底板的材质为硬质材料。
[0014]优选地,所述底板为圆形或方形。
[0015]一种半柔性路面灌浆料的灌注均匀性评价装置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步骤1:先称取成型好的干燥基体沥青混合料试件的质量M,再将所述基体沥青混合料试件在沿着轴向分割成四份等体积扇形体小试件,先后依次测试每份干燥小试件的质量m1、m2、m3和m4和连通空隙率A1、A2、A3和A4;
[0017]步骤2:在所述的敞口容器的侧板和底板内侧上刷隔离剂,然后,将所述四份小试件放置于所述的敞口容器中,并确保所述四份小试件按照切割前的位置紧密拼接;
[0018]步骤3:将制备好的灌浆料倒入所述的敞口容器,所述圆管液面上升至所述小试件的高度且液面稳定后,停止灌浆,刮除所述四份小试件顶面多余的灌浆料,在标准条件下(温度20
±
2℃,相对湿度>95%)养护至规定的时间;
[0019]步骤4:将已养护好的所述四份小试件从所述敞口容器中取出,测试所述四份小试件的连通空隙率分别为a1、a2、a3和a4,通过基体沥青混合料试件灌浆前的质量及灌浆前、后的连通空隙率计算灌注不均匀度U,U越小,灌浆料的灌注均匀性越佳。
[0020]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灌注不均匀度U按照如下公式计算:
[0021][0022][0023][0024]U=U1+U2+U3+U4ꢀꢀ
(9

4)。
[0025]式(9

1)中,M为干燥基体沥青混合料试件的质量,m
i
(i=1,2,3,4)为每份小试件干燥条件下的质量,A
i
(i=1,2,3,4)为每份小试件干燥条件下的连通空隙率,a
i
(i=1,2,3,4)为每份小试件灌注后的连通空隙率,S
i
(i=1,2,3,4)为每份小试件的灌注空隙率,通过灌注前每份小试件质量以及灌注前、后每份小试件的连通空隙率计算每份小试件的灌注空隙率S
i

[0026]式(9

2)中,为四份小试件的平均灌注空隙率,即基体沥青混合料试件(5)的平均灌注空隙率;
[0027]式(9

3)中,U
i
(i=1,2,3,4)为每份小试件的灌注不均匀度,通过计算每份小试件的灌注空隙率的标准差及变异系数,表征灌注率的变异性;
[0028]式(9

4)中,U为四份小试件的灌注不均匀度的总和,即基体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灌注不均匀度,灌注不均匀度U可以表征基体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均匀性、灌浆料流动性及灌注率均匀性于一体,从而实现评价灌浆料的均匀性,灌注不均匀度U越小,灌浆料的灌注均匀
性越佳。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0030](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半柔性路面灌浆料的灌注均匀性评价装置,所述的敞口容器的侧板的材质为具有弹性的软质材料,当试件置于敞口容器中,试件侧面与侧板可紧密接触,间隙小,灌注时无灌浆料溢出,确保灌浆料从基体沥青混合料表面和四周渗流;同时,底板有半圆凹槽,且与开口圆管相通,避免灌浆过程遇空气阻力,使得浆体顺利从试件底部流入圆管;圆管的材质为透明材料,圆管上设置有刻度,最小刻度为lmL,利用连通器原理,灌注时可以观测到灌浆料对试件的灌注情况和流动情况;通过调整底板、侧板的形状和尺寸,可满足圆柱体和长方体试件的试验要求,该装置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总之,该装置较为真实地模拟施工现场灌浆料流入基体沥青混合料的方式。
[0031](2)半柔性路面是基体沥青混合料和灌浆料的复合体,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半柔性路面灌浆料的灌注均匀性评价装置及评价方法,通过把基体沥青混合料试件沿着轴向分割成四份等体积扇形体的小试件,将制备好的灌浆料灌入基体沥青混合料中,测试四份小试件灌注前的质量以及灌注前、后的连通空隙率,计算灌注不均匀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柔性路面灌浆料的灌注均匀性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圆管(1)、半圆凹槽(2)、侧板(3)、底板(4),所述圆管(1)的材质为透明材料;所述侧板(3)的下边缘沿着底板(4)的边缘与底板(4)垂直连接,形成敞口容器;所述底板(4)面板上设置2道相互垂直的半圆凹槽(2),所述半圆凹槽(2)为下凹型,两道半圆凹槽(2)的交点为底板(4)的中心,其两端伸出底板(4)外;所述敞口容器外侧设置有4根竖直的圆管(1),所述圆管(1)上端开口,底部与半圆凹槽(2)末端连接在容器外,所述半圆凹槽(2)伸出容器外的部分与圆管(1)底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柔性路面灌浆料的灌注均匀性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管(1)的直径与半圆凹槽(2)的直径相等,直径范围为5~1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柔性路面灌浆料的灌注均匀性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管(1)上设置有刻度,最小刻度值为1mL。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柔性路面灌浆料的灌注均匀性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管(1)高度与侧板(3)高度一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柔性路面灌浆料的灌注均匀性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3)的材质为具有弹性的软质材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柔性路面灌浆料的灌注均匀性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的材质为硬质材料。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柔性路面灌浆料的灌注均匀性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为圆形或方形。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半柔性路面灌浆料的灌注均匀性评价装置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先称取成型好的干燥基体沥青混合料试件(5)的质量M,再将所述基体沥青混合料试件(5)沿着轴向分割成四份等体积扇形体小试件,依次测试每份干燥的小试件的质量m1、m2、m3和m4和其连通空隙率A1、A2、A3和A4;步骤2:在所述的敞口容器的侧板(3)内侧和底板(4)内侧上刷隔离剂,然后将所述四份小试件放置于所述的敞口容器中,并确保所述四份小试件按照切割前的位置紧密拼接;步骤3:将制备好的灌浆料从所述的敞口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卫东李怀玉李彩晓张洪刚易可良陈杰禤炜安韦万峰张仰鹏焦晓东谢政专黎碧云江廷荟李运高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