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内的电缆终端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5771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电站内的电缆终端安装结构,包括立柱、电缆安装架、支撑座、接地箱组件,所述立柱竖直设有多根并依次间隔呈一字排列,所述电缆安装架水平放置并横跨多个所述立柱的上方,每根所述立柱的顶端分别通过一个支撑座与所述电缆安装架的底面连接,电缆终端在所述电缆安装架上表面间隔安装有多个,所述立柱的底端与地面固定,其中一根所述立柱的外周面上安装有所述接地箱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通过在变电站出线构架靠近围墙处增加本支架,取代电缆终端杆塔的设置,从而有效的节约了占地面积,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体积较小,安装方便,可以有效的节约成本,且安全、美观,符合国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理念。理念。理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电站内的电缆终端安装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输电线路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变电站内的电缆终端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部分220kV变电站的110kV出线为架空形式,但是,由于此种出线形成受地形、规划、已有线路布局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常常受到限制,带来施工难度。
[0003]针对这一问题,现在主要的做法是在变电站围墙外设置电缆终端杆塔,架空线自构架引出至终端杆塔后下地,但是,这种做法有时略显突兀、不太美观,且需要新立杆塔,而往往新立杆塔需要符合政策要求,因此审批难度大,且占地面积大,投资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电站内的电缆终端安装结构,实现220kV变电站的110kV出线,解决变电站外的大面积占地问题,节约投资。
[0005]技术方案:一种变电站内的电缆终端安装结构,包括立柱、电缆安装架、支撑座、接地箱组件,所述立柱竖直设有多根并依次间隔呈一字排列,所述电缆安装架水平放置并横跨多个所述立柱的上方,每根所述立柱的顶端分别通过一个支撑座与所述电缆安装架的底面连接,电缆终端在所述电缆安装架上表面间隔安装有多个,所述立柱的底端与地面固定,其中一根所述立柱的外周面上安装有所述接地箱组件。
[0006]进一步的,所述电缆安装架包括横杆、加强杆,所述横杆与所述加强杆相互垂直,所述横杆平行间隔设有两根,横跨于多根所述立柱的上方,所述加强杆两两平行间隔成对设置,沿所述横杆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多对并分别与两根所述横杆的底部固定,所述加强杆的对数与所述立柱的根数相等,每对所述加强杆分别与对应的一根所述立柱上的支撑座固定,所述电缆终端架设安装于两根所述横杆上。
[0007]最佳的,所述横杆的长度为5300~5500mm,两根所述横杆之间的间距为340~430mm。
[0008]进一步的,所述横杆上间隔设有多对安装孔,两根所述横杆上的每对所述安装孔依次相互对应组成多组用于安装所述电缆终端的孔组,每组所述孔组包含四个连线呈矩形的所述安装孔。
[0009]最佳的,所述横杆上每对的两个所述安装孔之间的间隔为320~350mm。
[00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包括封顶钢板、槽钢,所述槽钢的底面与所述封顶钢板的底面固定,所述封顶钢板的底面与所述立柱的顶端固定,所述槽钢的顶面与所述电缆安装架的底面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接地箱组件包括接地箱支座、接地箱支架角钢、接地箱固定钢板、接地箱,所述接地箱支座一侧与所述立柱的外周面固定,所述接地箱固定钢板一侧面通过所述接地箱支架角钢与所述接地箱支座的相对另一侧连接,所述接地箱安装于所述接地箱固定钢板的另一侧面上。
[0012]进一步的,本结构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顶部沿其竖向向下开设有盲孔、所述立柱的底端插入所述盲孔中固定并通过加强筋与所述基座紧固。
[0013]进一步的,所述立柱的数量与所述电缆终端的数量相等。
[0014]最佳的,所述立柱的离地高度为3200~3300mm。
[0015]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通过在变电站出线构架靠近围墙处增加本支架,取代电缆终端杆塔的设置,从而有效的节约了占地面积,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体积较小,安装方便,可以有效的节约成本,且安全、美观,符合国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理念。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安装完电缆终端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安装完电缆终端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图4的放大视图X。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2]一种变电站内的电缆终端安装结构,如图1本来想所示,包括立柱1、电缆安装架2、支撑座3、接地箱组件4、基座5。
[0023]立柱1竖直设有多根并依次间隔呈一字排列,每根立柱1的底端设置一个基座5,基座5顶部沿其竖向向下开设有盲孔51、立柱1的底端插入盲孔51中固定并通过加强筋52与基座5紧固。在安装时,基座5埋入地里,使得立柱1的离地高度为3200~3300mm。
[0024]电缆安装架2水平放置并横跨多个立柱1的上方,每根立柱1的顶端分别通过一个支撑座3与电缆安装架2的底面连接,支撑座3包括封顶钢板31、槽钢32,槽钢32的底面与封顶钢板31的底面固定,封顶钢板31的底面与立柱1的顶端固定,槽钢32的顶面与电缆安装架2的底面连接,电缆安装架2包括横杆21、加强杆22,横杆21与加强杆22相互垂直,横杆21平行间隔设有两根,横跨于多根立柱1的上方,加强杆22两两平行间隔成对设置,沿横杆2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多对并分别与两根所述横杆21的底部固定,加强杆22的对数与立柱1的根数相等,每对加强杆22分别与对应的一根立柱1上的槽钢32固定。横杆21的长度为5300~5500mm,两根横杆21之间的间距为340~430mm。
[0025]横杆21上间隔设有多对安装孔211,横杆21上每对的两个安装孔211之间的间隔为320~350mm,两根横杆21上的每对安装孔211依次相互对应组成多组用于安装电缆终端100的孔组,每组孔组包含四个连线呈矩形的安装孔211,电缆终端100在每组孔组处分别设有一个,每个电缆终端100分别架设安装于两根横杆21上,立柱1的数量与所述电缆终端100的数量相等。
[0026]其中一根立柱1的外周面上安装有接地箱组件4,接地箱组件4包括接地箱支座41、接地箱支架角钢42、接地箱固定钢板43、接地箱44,接地箱支座41一侧与立柱1的外周面固
定,接地箱固定钢板43一侧面通过接地箱支架角钢42与接地箱支座41的相对另一侧连接,接地箱44安装于接地箱固定钢板43的另一侧面上。
[0027]本专利技术从“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角度出发,在220kV变电站围墙外不设置电缆终端杆塔,而是在变电站出线构架靠近围墙处增加本专利技术,电缆直接进入变电站后与变电设备搭接。电缆沿着立柱通过抱箍200依附与立柱的外周面上。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电站内的电缆终端安装方式,既可以解决变电站外的大面积占地问题,又可以节约投资,且安全、美观,符合国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理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内的电缆终端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电缆安装架(2)、支撑座(3)、接地箱组件(4),所述立柱(1)竖直设有多根并依次间隔呈一字排列,所述电缆安装架(2)水平放置并横跨多个所述立柱(1)的上方,每根所述立柱(1)的顶端分别通过一个支撑座(3)与所述电缆安装架(2)的底面连接,电缆终端(100)在所述电缆安装架(2)上表面间隔安装有多个,所述立柱(1)的底端与地面固定,其中一根所述立柱(1)的外周面上安装有所述接地箱组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内的电缆终端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安装架(2)包括横杆(21)、加强杆(22),所述横杆(21)与所述加强杆(22)相互垂直,所述横杆(21)平行间隔设有两根,横跨于多根所述立柱(1)的上方,所述加强杆(22)两两平行间隔成对设置,沿所述横杆(2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多对并分别与两根所述横杆(21)的底部固定,所述加强杆(22)的对数与所述立柱(1)的根数相等,每对所述加强杆(22)分别与对应的一根所述立柱(1)上的支撑座(3)固定,所述电缆终端(100)架设安装于两根所述横杆(2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电站内的电缆终端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21)的长度为5300~5500mm,两根所述横杆(21)之间的间距为340~430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电站内的电缆终端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21)上间隔设有多对安装孔(211),两根所述横杆(21)上的每对所述安装孔(211)依次相互对应组成多组用于安装所述电缆终端(1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祥华姚斐周国雨高皋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