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压留置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5761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正压留置针,包括导管组件、针管组件以及输液接头或者输液接头组件,所述导管组件包括三通导管座及设置在所述三通导管座前端的导管;所述针管组件包括针座及固设在所述针座上的钢针,所述钢针插设于所述导管和三通导管座内;所述三通导管座通过输液开关或者输液开关与长导管连接所述输接头或者输液接头组件,所述输液开关串接于留置针输液通路中,所述输液开关为正压输液开关;所述输液开关纵向滑动开启和关闭的输液开关。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工艺简便易制造、操作简便、符合现有输液规范并能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涉及的缺陷,克服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风险,有效地解决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产生凝血、形成血栓或堵塞现象问题的一种正压留置针。针。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正压留置针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临床上静脉穿刺使用的正压防血栓的一种正压留置针。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留置针的临床上大量使用,留置导管所隐藏的风险也逐渐被报道,这些问题主要是留置导管的回血凝血引起堵塞的问题。至目前为止,为克服静脉留置针堵管风险,目前临床使用正压接头及导管冲洗器等处置方案解决,然而,虽然厂商宣传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然而实际上并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上述现象,比如实际产品正压输出液体量太少时间太短太急,导致返流回血。现在也有其他技术方案,比如正压缓释技术方案,由于设计问题,也和常规或者正压留置针使用方法一样最终步骤还是需要人工操作关闭留置针开关。现有留置针开关目前主要两种,一种是片夹,另一种是单手夹(罗伯特夹),其中片夹由于手法问题,操作中会使长导管弯曲回弹产生负压,导致前面任何正压方式冲管失去效果,产生回血;其中单手夹(罗伯特夹)由于结构问题,在挤压关闭开关时必须超过卡扣放手才能关闭,即必须将止流夹过分压入才能关闭,这种过分压入的动作使留置针连接长导管先被过分地压紧,然后被部分释放,由于长导管及其止流夹属于弹性结构会产生回弹这就造成留置针头内的负压回血,同时也不可避免产生导管活动弯曲回弹产生的问题,导致前面任何正压方式冲管失去效果,产生回血。正压技术是目前解决上述问题涉及最前沿的技术方案,但是目前尚无真正具体有效的实际应用,结合目前现有方案通过分析,其缺陷也不可避免留置导管的凝血以及堵塞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其一是结构复杂性以及设计缺陷导致的性能不确定性及实际产品正压输出液体量太少时间太短;其二,由于留置针输液通路必须最终手动关闭开关,导致输液通路空间大,血管连通留置针输液通路空腔,导致留置针内腔压力波动大,产生回血;第三,由于存在输液长导管内腔与血管连通,由于输液长导管必须采用相对柔软材料(否则止流夹不能关闭),也会导致留置针内腔有压力波动,产生回血;第四,目前现有技术留置针开关都是人工操作,不可避免会出现留置针长导管被动出现晃动扭曲回弹产生负压。
[0003]换而言之,目前并无一种真正可以实际应用和有效地解决上述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产生凝血、形成血栓或堵塞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工艺简便易制造、操作简便、符合现有输液规范并能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涉及的缺陷,克服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风险,有效地解决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产生凝血、形成血栓或堵塞现象问题的一种正压留置针。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正压留置针,包括导管组件、针管组件以及输液接头或者输液接头组件,所述导管组件包括三通导管座及设置在所述三通导管座前端的导管;所述针管组件包括针座及固设在所述针座上的钢针,
所述钢针插设于所述导管和三通导管座内;所述三通导管座通过输液开关或者输液开关与长导管连接所述输接头或者输液接头组件,所述输液开关串接于留置针输液通路中,所述输液开关为正压输液开关;所述输液开关纵向滑动开启和关闭的输液开关。
[0006]在较优实施状态下,所述输液开关的输入通路和输出通路的轴线与输液开关轴线重合。
[0007]在较优实施状态下,所述输液开关包括接入部和输出部;所述接入部和输出部的密封滑动部活塞配合;所述密封滑动部为活塞柱或者活塞腔;所述接入部和输出部设置有限制两者之间滑动范围的限位机构。
[0008]在较优实施状态下,所述接入部一端为活塞柱座,另一端为活塞柱,所述活塞柱座内的活塞柱接入通路与活塞柱内的输液通路相通,所述活塞柱最前端置有输液通路开口;所述输出部一端为活塞腔及其活塞腔口,另一端为活塞腔座,所述活塞腔与活塞腔座内的活塞腔接入通路相通;所述活塞柱置于活塞腔内滑动配合。
[0009]在较优实施状态下,所述接入部一端为活塞腔及其活塞腔口,另一端为活塞腔座,所述活塞腔与活塞腔座内的活塞腔接入通路相通;所述输出部一端为活塞柱座,另一端为活塞柱,所述活塞柱座内的活塞柱接入通路与活塞柱内的输液通路相通,所述活塞柱最前端置有输液通路开口;所述活塞柱置于活塞腔内滑动配合。
[0010]在较优实施状态下,所述活塞柱开口端与活塞腔底部紧贴时输液开关关闭。
[0011]在较优实施状态下,所述活塞腔内设置有与活塞柱端面配合的止液垫;所述活塞柱内输液通路通过止液垫周围空隙与活塞腔底部开口连通。
[0012]在较优实施状态下,所述输液开关设置有弹性件用于储存能量;所述弹性件在释放能量时输液开关正压输出液体并自动关闭输液开关。
[0013]在较优实施状态下,所述活塞柱内部置有输液通路,其末端置有输液开口,所述输液开口周围设置有凸起或者凹槽,所述凹槽内置有“O”型止液圈;或者活塞柱最前端设置有止液垫。
[0014]在较优实施状态下,所述限位机构为活塞腔壁前端向前伸出至少一卡板,所述活塞柱后部活塞柱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卡板和限位槽单向卡接;所述卡板和限位槽上分别设置有锁槽和锁扣或者锁扣和锁槽。
[0015]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解决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 本专利技术留置针开关,串接于留置针输液通路中,留置针长导管可以采用刚性高材料制造,可以减少留置针长导管变形引起的压力波动造成的回血和堵管,同时避免留置针开关本身操作引起的回弹回血。
[0016]2.本专利技术中输液开关可以与留置针三通道管座装配为一体,这样可以减少留置针输液通路空间,同时由于柔性的留置针长导管可以完全位于留置针开关后部,在留置针关闭后完全不会影响连接血管内的留置针内腔压力波动,所以可以避免留置针长导管压力波动导致的回血。
[0017]3.由于本专利技术留置针三通道管座、输液接头组件、自动留置针关闭开关为一体结构,该技术特征可使留置针开关小型化和微型化和多功能一体化得以实现。
[0018]4. 本专利技术,留置针输液开关可以装配于留置针三通道管座上,留置针输液开关输液端装配有输液接头,省略留置针长导管,这样就可以减少长导管后方空间,避免回血堵
管,节省制造材料。
[0019]5. 由于本专利技术设置储能储液机构,可以实现正压释放储存液体后自动正压关闭输液开关,这样可以保持留置针在静态下关闭输液开关,这样就可以避免留置针被动运动以及在静态正压释放储存液体自动关闭留置针,避免回血堵管。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输液开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例输液开关又一实施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所述的数字标注表示为:1、输液接头;2、长导管;3、输液开关;4、针座;5、三通导管座;6、导管;7、钢针;8、活塞腔接入通路;9、活塞腔座;10、止液垫支撑柱;11、止液垫周围空隙;12、止液垫;13、活塞柱;14、卡板;15、锁扣和锁槽;16、活塞柱接入通路;17、活塞腔;18、“O”型止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压留置针,包括导管组件、针管组件以及输液接头或者输液接头组件,所述导管组件包括三通导管座及设置在所述三通导管座前端的导管;所述针管组件包括针座及固设在所述针座上的钢针,所述钢针插设于所述导管和三通导管座内;所述三通导管座通过输液开关或者输液开关与长导管连接所述输接头或者输液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开关串接于留置针输液通路中,所述输液开关为正压输液开关;所述输液开关纵向滑动开启和关闭的输液开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压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开关的输入通路和输出通路的轴线与输液开关轴线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压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开关包括接入部和输出部;所述接入部和输出部的密封滑动部活塞配合;所述密封滑动部为活塞柱或者活塞腔;所述接入部和输出部设置有限制两者之间滑动范围的限位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正压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部一端为活塞柱座,另一端为活塞柱,所述活塞柱座内的活塞柱接入通路与活塞柱内的输液通路相通,所述活塞柱最前端置有输液通路开口;所述输出部一端为活塞腔及其活塞腔口,另一端为活塞腔座,所述活塞腔与活塞腔座内的活塞腔接入通路相通;所述活塞柱置于活塞腔内滑动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正压留置针,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亮东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精亮微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