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穿刺外鞘和控制器的连续缓释给药留置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3716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穿刺外鞘和控制器的连续缓释给药留置管,包括注药管、缓释管、控制器,缓释管的轴向一端封闭,缓释管的轴向另一端与注药管的出口贯通连接,注药管的进口连接有处于控制器内的储药囊,控制器被配置为能够调整储药囊以预设注药压力或者注药速度将储药囊中的药液迫出,药液进入注药管并经由缓释管的管壁渗出至其外侧;还包括由第一外鞘壳体、第二外鞘壳体可拆卸地组合为一体形成的穿刺外鞘,穿刺外鞘具有中空管腔,注药管穿行于中空管腔中;和/或,缓释管穿行于中空管腔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具有穿刺外鞘和控制器的连续缓释给药留置管,避免对需多次给药的患者的反复穿刺,无需对给药范围广的患者多点穿刺,降低病患医疗过程中的痛苦,改善病患的就医体验。验。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穿刺外鞘和控制器的连续缓释给药留置管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穿刺外鞘和控制器的连续缓释给药留置管。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很多运动损伤的患者,往往需要采用局部神经封闭的方法来缓解疼痛及消除炎症,对于一些实质性肿瘤的患者,也可采用瘤体注射的方法来杀灭肿瘤细胞。但现有的技术均只能单次给药,对于需多次给药的患者,不得不反复穿刺,无疑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且给药时,药物只能从给药管的出口集中涌出,药物往往聚集于出口处,无法扩散到足够远的区域,所以,对于一些需要给药范围广的患者,不得不多点穿刺给药,对于前述采用经皮穿刺区域连续给药治疗的患者(如镇痛、化疗等),没有很好的方式可以长时间均匀的局部给药,基于此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穿刺外鞘和控制器的连续缓释给药留置管,避免对需多次给药的患者的反复穿刺,无需对给药范围广的患者多点穿刺,降低病患医疗过程中的痛苦,改善病患的就医体验。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穿刺外鞘和控制器的连续缓释给药留置管,包括注药管、缓释管、控制器,所述缓释管的轴向一端封闭,所述缓释管的轴向另一端与所述注药管的出口贯通连接,所述注药管的进口连接有储药囊,所述储药囊处于控制器内,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能够调整所述储药囊以预设注药压力或者注药速度将所述储药囊中的药液迫出,药液进入所述注药管并经由所述缓释管的管壁渗出至其外侧;还包括由第一外鞘壳体、第二外鞘壳体可拆卸地组合为一体形成的穿刺外鞘,所述穿刺外鞘具有中空管腔,所述注药管穿行于所述中空管腔中;和/或,所述缓释管穿行于所述中空管腔中;所述控制器上设有调节钮。
[0005]优选地,所述缓释管采用医用亲水性及疏水性纳米复合材料制作。
[0006]优选地,所述医用亲水性及疏水性纳米复合材料包括含氟高分子、聚氨酯中的一种。
[0007]优选地,所述储药囊通过连接管与所述注药管贯通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储药囊与所述注药管之间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注药管与所述缓释管连接为一体。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外鞘壳体与所述第二外鞘壳体之间通过滑动结构组合为一体。
[0010]优选地,所述穿刺外鞘上具有外鞘芯。
[0011]优选地,所述控制器上设有显示屏。
[0012]优选地,所述控制器内还设有感应元件,所述感应元件用于检测所述储药囊的内腔压力,获取的内腔压力信号经由控制器内部的核心运算元件进行处理后传输并显示于所
述显示屏上;和/或,获取的内腔压力信号经由控制器内部的核心运算元件进行运算后获得所述储药囊内部的剩余药量,获得的剩余药量传输并显示于所述显示屏上。
[0013]优选地,所述控制器还包括报警装置,用于当所述感应元件获取的所述储药囊的内腔压力超过预设区间时,发出报警信号。
[00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穿刺外鞘和控制器的连续缓释给药留置管,通过所述储药囊与所述缓释管的设计,使医护人员可以仅穿刺一次便能够实现现有技术中的多点穿刺、反复穿刺的目的,处于储药囊、注药管以及缓释管内的药液能够通过所述缓释管缓慢的渗透渗出至病患的留置目标组织,且所述缓释管的管长能够覆盖较大的给药区域,无需对给药范围广的患者多点穿刺、反复穿刺,从而降低了病患医疗过程中的痛苦,改善了病患的就医体验;另外,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所述控制器实现对所述储药囊中药液的注药压力或注药速度的调整控制,从而能够精确控制给药药量,所述穿刺外鞘由第一外鞘壳体及第二外鞘壳体组合后能够拆卸分体,从而便于在穿刺完成后,将所述穿刺外鞘由目标穿刺组织中拆卸撤出。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具有穿刺外鞘和控制器的连续缓释给药留置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表示为:
[0017]1、注药管;2、储药囊;22、连接管;3、缓释管;41、第一外鞘壳体; 42、第二外鞘壳体5、控制器;51、显示屏;52、调节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参见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穿刺外鞘和控制器的连续缓释给药留置管,包括注药管1、缓释管3、控制器5,所述缓释管3 的轴向一端封闭,所述缓释管3的轴向另一端与所述注药管1的出口贯通连接,所述注药管1的进口连接有储药囊2,所述储药囊2处于控制器5内,所述控制器5被配置为能够调整所述储药囊2以预设注药压力或者注药速度将所述储药囊2中的药液迫出,药液进入所述注药管1并经由所述缓释管3的管壁渗出至其外侧;还包括由第一外鞘壳体41、第二外鞘壳体42可拆卸地组合为一体形成的穿刺外鞘,所述穿刺外鞘具有中空管腔,所述注药管1穿行于所述中空管腔中;和/或,所述缓释管3穿行于所述中空管腔中。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所述储药囊2与所述缓释管3的设计,使医护人员可以仅穿刺一次便能够实现现有技术中的多点穿刺、反复穿刺的目的,处于储药囊2、注药管1以及缓释管 3内的药液能够通过所述缓释管3缓慢的渗透渗出至病患的留置目标组织,且所述缓释管3的管长能够覆盖较大的给药区域,无需对给药范围广的患者多点穿刺、反复穿刺,从而降低了病患医疗过程中的痛苦,改善了病患的就医体验;另外,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所述控制器5实现对所述储药囊2中药液的注药压力或注药速度的调整控制,从而能够精确控制给药药量;所述穿刺外鞘由第一外鞘壳体41及第二外鞘壳体42组合后能够拆卸分体,从而便于在穿刺完成后,将所述穿刺外鞘由目标穿刺组织中拆卸撤出。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储药囊2上具有注药口,以实现对所述储药囊2的药液补充。
[0019]最好的,所述储药囊2采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作形成,具体例如可以采用硅胶、橡
胶、乳胶或者尼龙中的一种,其中硅胶可成形壁厚为0.2

0.4mm、邵氏软度为30,可以采用注塑或是粘接工艺实现制作,其弹性较好,产品性能稳定,为透明色,可以利于操作人员观察囊内的药液情况;橡胶可成形壁厚为 0.5

0.8mm、邵氏软度为40,可以采用注塑或是粘接工艺实现制作,其弹性一般,外观比较粗糙且硬度较高,多为白色,不能观察囊内的药液情况;乳胶可成形壁厚为0.2

1mm、邵氏软度为20

30,可以采用注塑或是粘接工艺实现制作,其弹性适中,外观不够细腻,为半透明色,塑形效果不是很好;尼龙可成形壁厚为0.2

0.6mm,可以采用粘接工艺实现制作,其弹性较差,为半透明色,由此可见,最好的,本技术中的储药囊2采用硅胶制作。
[0020]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优选地,所述控制器5上设有显示屏51,用于显示当前的给药速度或者给药压力,以便于医护人员在输液过程中明确给药情况;同时,所述控制器5上设有调节钮52,所述调节钮52用于对给药速度或者给药压力进行调节,例如增大给药速度或者给药压力或者减小给药速度或者给药压力。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5内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穿刺外鞘和控制器的连续缓释给药留置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注药管(1)、缓释管(3)、控制器(5),所述缓释管(3)的轴向一端封闭,所述缓释管(3)的轴向另一端与所述注药管(1)的出口贯通连接,所述注药管(1)的进口连接有储药囊(2),所述储药囊(2)处于控制器(5)内,所述控制器(5)被配置为能够调整所述储药囊(2)以预设注药压力或者注药速度将所述储药囊(2)中的药液迫出,药液进入所述注药管(1)并经由所述缓释管(3)的管壁渗出至其外侧;还包括由第一外鞘壳体(41)、第二外鞘壳体(42)可拆卸地组合为一体形成的穿刺外鞘,所述穿刺外鞘具有中空管腔,所述注药管(1)穿行于所述中空管腔中;和/或,所述缓释管(3)穿行于所述中空管腔中;所述控制器(5)上设有调节钮(5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穿刺外鞘和控制器的连续缓释给药留置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管(3)采用医用亲水性及疏水性纳米复合材料制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穿刺外鞘和控制器的连续缓释给药留置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药囊(2)通过连接管(22)与所述注药管(1)贯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穿刺外鞘和控制器的连续缓释给药留置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22)与所述注药管(1)之间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敏王胜谭斌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