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反馈模组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5443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3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触控反馈模组及电子设备。触控反馈模组包括压电单元、第一弹片、第二弹片及预紧单元。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分别设于压电单元的两侧;预紧单元设于第一弹片背离压电单元的一侧,和/或第二弹片背离压电单元的一侧,预紧单元可施加预紧力于第一弹片和/或第二弹片。上述触控反馈模组,通过在第一弹片背离压电单元的一侧和/或第二弹片背离压电单元的一侧设置预紧单元,触控反馈模组可通过预紧单元与外部单元相连接,避免因采用环氧树脂胶进行粘合而造成的溢胶和胶层厚度不匀的问题,有效提高触控反馈模组与外部单元的贴合强度。还可以提高触控反馈模组的触觉反馈的强度,以及使得触控反馈模组的振感干脆利落。以及使得触控反馈模组的振感干脆利落。以及使得触控反馈模组的振感干脆利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反馈模组及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触控
,具体涉及一种触控反馈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触控反馈模组通常由压电单元和压电单元两侧的铙钹弹片等组装而成,因压电单元在加载驱动信号时发生电致伸缩的形变,进而带动两侧的铙钹弹片发生扩张或压缩,最终将水平方向的伸缩转换成垂直方向的振动。触控反馈模组具有工作频带宽、振动强度大以及功耗低等特点,可与触控屏幕相结合,以提供接近触控机械按钮的真实点击反馈效果。
[0003]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触控反馈模组与触控屏幕相结合时,通常采用环氧树脂胶将其中一侧的铙钹弹片粘合至触控屏幕上,然而,因为铙钹弹片的表面光滑,采用环氧树脂胶粘合时会存在溢胶和胶层厚度不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出一种触控反馈模组及电子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反馈模组,包括:
[0006]压电单元,沿所述压电单元的伸缩方向,所述压电单元包括设于所述压电单元两端的连接区、以及位于两个所述连接区之间的功能区;
[0007]第一弹片,设于所述压电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一弹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压电单元两端的所述连接区连接,且所述第一弹片与所述压电单元的所述功能区之间具有间隙;
[0008]第二弹片,设于所述压电单元背离所述第一弹片的一侧,所述第二弹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压电单元两端的所述连接区连接,且所述第二弹片与所述压电单元的所述功能区之间具有间隙;及
[0009]预紧单元,设于所述第一弹片背离所述压电单元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二弹片背离所述压电单元的一侧,所述预紧单元可施加预紧力于所述第一弹片和/或所述第二弹片。
[0010]上述触控反馈模组,通过在第一弹片背离压电单元的一侧和/或第二弹片背离压电单元的一侧设置预紧单元,触控反馈模组可通过预紧单元与外部单元相连接,避免因采用环氧树脂胶将第一弹片或第二弹片与外部单元进行粘合而造成的溢胶和胶层厚度不匀的问题,有效提高触控反馈模组与外部单元的贴合强度。预紧单元可施加预紧力于第一弹片和/或第二弹片,第一弹片和/或第二弹片受到预紧力而处于被压缩状态,处于被压缩状态的第一弹片和/或第二弹片则进一步使得压电单元处于微拉伸应力状态,当加载驱动信号时,沿压电单元的伸缩方向,压电单元产生极短的伸缩位移,然而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内部则会在触控反馈模组的振动方向上产生较大的压缩应力和扩张应力,进而转换并产生远大于压电单元的极短的伸缩位移的压缩位移和扩张位移,从而进一步提高触控反馈模组的触觉反馈的强度。另外,由于预紧单元具有预紧力,触控模组在停振时,具有预紧力的预紧单元能够使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快速恢复至原始状态,从而使得触控反馈模组的振感干脆
利落。其中,压电单元产生伸长位移时,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对应的产生压缩位移;压电单元产生收缩位移时,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对应的产生扩张位移。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预紧单元均包括连接件及弹性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活动贯穿相对应弹片且被挡止于相对应弹片与所述压电单元之间的所述间隙中,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连接件的外侧且所述弹性件位于相对应弹片背离所述压电单元的一侧,所述弹性件背离相对应弹片的一端被挡止于所述连接件或外部单元,以使所述弹性件被压缩而产生预紧力。
[0012]如此,预紧单元通过满足上述结构,有利于通过弹性件实现对第一弹片和/或第二弹片施加预紧力。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背离相对应弹片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
[0014]如此,通过将弹性件背离相对应弹片的一端与连接件固定连接,实现连接件对弹性件的挡止作用,以使弹性件能够被压缩。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预紧单元均还包括一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连接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限位件与相对应弹片之间。
[0016]如此,通过在连接件上设置限位件,实现连接件对弹性件的挡止作用,以使弹性件被压缩。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片和/或所述第二弹片上设有两个所述预紧单元,两个所述预紧单元中的所述限位件之间相连接。
[0018]如此,一方面,限位件仍然可以实现连接件对弹性件的挡止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将两个限位件连接起来,使得两个预紧单元连接为一个整体,当其中一个预紧单元受到负载力的时候,可以带动另一个预紧单元一起运动,避免相对应弹片上的预紧单元发生分别运动的情况,而使得相对应弹片的表面受力不平衡发生损坏,有利于保证触控反馈模组的正常使用。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杆部和端部,所述杆部的一端活动贯穿相对应弹片且与所述端部相连接,所述端部位于相对应弹片与所述压电单元之间的间隙中,所述端部沿与所述杆部的活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至少部分所述端部凸伸于所述杆部。
[0020]如此,连接件通过设置杆部和端部,实现连接件活动贯穿相对应弹片的一端被挡止于相对应弹片与压电单元之间的间隙中,从而实现通过弹性件对第一弹片和/或第二弹片施加预紧力。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片和/或所述第二弹片上设有两个所述预紧单元,两个所述预紧单元中活动贯穿相对应弹片的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之间通过一挡止件连接。
[0022]如此,通过一挡止件连接两个预紧单元中活动贯穿相对应弹片的连接件的一端,实现连接件活动贯穿相对应弹片的一端被挡止于相对应弹片与压电单元之间的间隙中,从而实现通过弹性件对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施加预紧力。
[0023]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0024]壳体;
[0025]触控屏,设于所述壳体;及
[0026]如上所述的触控反馈模组,设于所述壳体,所述触控反馈模组中的任一所述预紧单元背离相对应弹片的一端与所述触控屏连接。
[0027]上述电子设备的触控反馈模组,通过在第一弹片背离压电单元的一侧和/或第二弹片背离压电单元的一侧设置预紧单元,触控反馈模组可通过预紧单元与触控屏相连接,避免因采用环氧树脂胶将第一弹片或第二弹片与触控屏进行粘合而造成的溢胶和胶层厚度不匀的问题,有效提高触控反馈模组与触控屏的贴合强度。预紧单元可施加预紧力于第一弹片和/或第二弹片,第一弹片和/或第二弹片受到预紧力而处于被压缩状态,处于被压缩状态的第一弹片和/或第二弹片则进一步使得压电单元处于微拉伸应力状态,当加载驱动信号时,沿压电单元的伸缩方向,压电单元产生极短的伸缩位移,然而第一弹片和/或第二弹片内部则会在触控反馈模组的振动方向上产生较大的压缩应力和扩张应力,进而转换并产生远大于压电单元的极短的伸缩位移的压缩位移和扩张位移,从而进一步提高触控反馈模组的触觉反馈的强度。另外,由于预紧单元具有预紧力,触控模组在停振时,具有预紧力的预紧单元能够使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快速恢复至原始状态,从而使得触控反馈模组的振感干脆利落。
[00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片和所述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反馈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电单元,沿所述压电单元的伸缩方向,所述压电单元包括设于所述压电单元两端的连接区、以及位于两个所述连接区之间的功能区;第一弹片,设于所述压电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一弹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压电单元两端的所述连接区连接,且所述第一弹片与所述压电单元的所述功能区之间具有间隙;第二弹片,设于所述压电单元背离所述第一弹片的一侧,所述第二弹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压电单元两端的所述连接区连接,且所述第二弹片与所述压电单元的所述功能区之间具有间隙;及预紧单元,设于所述第一弹片背离所述压电单元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二弹片背离所述压电单元的一侧,所述预紧单元可施加预紧力于所述第一弹片和/或所述第二弹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反馈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预紧单元均包括连接件及弹性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活动贯穿相对应弹片且被挡止于相对应弹片与所述压电单元之间的所述间隙中,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连接件的外侧且所述弹性件位于相对应弹片背离所述压电单元的一侧,所述弹性件背离相对应弹片的一端被挡止于所述连接件或外部单元,以使所述弹性件被压缩而产生预紧力。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反馈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背离相对应弹片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反馈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预紧单元均还包括一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连接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限位件与相对应弹片之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反馈模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昀王松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欧迈斯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