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茶塔造型包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4899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白茶包装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白茶塔造型包装,包括第一塔身,所述第一塔身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塔身,所述第二塔身的上方设置有第三塔身,所述第一塔身、第二塔身和第三塔身均为六边形结构,所述第一塔身和第二塔身的上方均接触有屋檐,所述屋檐上从外到内分别开设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该白茶塔造型包装,第一塔身和第二塔身的身体都是由多个长方形构成,是一个整体,屋檐是对传统寺庙房檐的简化,变成圆弧形的六边形,顶部只要取出那根圆杆便可打开那一层,本款包装整体都不需要采用胶水,依靠各块之间的穿插,插拼即可完成,茶叶喝完后也可以摆在家里当装饰品,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对环境造成污染。对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茶塔造型包装


[0001]本技术涉及白茶包装
,具体为一种白茶塔造型包装。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包装设计也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不断改变,产品包装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如Dieline网站的创始人所说“包装直接联系着消费者与品牌”。消费趋势的不断变化,产品包装也开始花样不断,层出不穷。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茶叶包装的科技含量也不断增加,包装向实用、低碳环保、一式多样的方向发展。目前市场上茶叶包装已经突破传统模式,出现了纸罐、纸袋、金属罐、衬袋盒装、马口铁制茶叶罐及玻璃罐等。在2012年时期,我国茶叶总销售额达到2000亿左右。另外,自2014年以来,中国茶叶市场一直保持着5%~6%的增长速度,茶叶消费量近200万吨,在食品行业中占主要地位的产业之一。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销售渠道也开始多样化,茶行业将迎来新发展机遇,表明我国茶叶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发展空间。
[0003]近年来我国茶叶包装虽然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通过调查仍然在一些茶叶包装设计上存在弊端,茶叶包装在结构上多为正方体,圆柱体铁罐为主,缺乏创新力,并且通过胶水固定,在丢弃后废旧物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茶塔造型包装,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一些白茶包装在结构上多为正方体,圆柱体铁罐为主,缺乏创新力,并且通过胶水固定,在丢弃后废旧物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8]一种白茶塔造型包装,包括第一塔身,所述第一塔身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塔身,所述第二塔身的上方设置有第三塔身,所述第一塔身、第二塔身和第三塔身均为六边形结构,所述第一塔身的内部底端插接有底板,所述第一塔身和第二塔身的上方均接触有屋檐,所述屋檐上从外到内分别开设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一塔身和第二塔身的上表面均固定有第一插块,所述第一插块位于第一插槽内,所述第一插块与第一插槽相适配,所述第二塔身和第三塔身的下表面均固定有第二插块,所述第二插块位于第二插槽内,所述第二插块与第二插槽相适配,所述第三塔身的上表面围绕折叠有六个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远离第三塔身的一端折叠有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远离第一侧板的一端固定有圆环,所述圆环内插接有圆杆,所述圆环与圆杆相适配。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塔身的大小大于第二塔身的大小,所述第二塔身的大小大于第三塔身的大小。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塔身的底端开设有一圈第三插槽,所述底板的外表面固定有与第三插槽相对应的第三插块,第三插块位于第三插槽内,所述第三插块与第三插槽相适配。
[0011]优选的,所述屋檐由两个六边形纸板交错堆叠而成,所述纸板的边为圆弧形。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的形状为梯形,所述第二侧板的形状为梯形。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圆环围绕成塔尖,所述圆杆的顶端位于塔尖的外部,所述圆杆的底端贯穿圆环并位于塔尖的内部。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白茶塔造型包装:
[0016](1)、该白茶塔造型包装,第一塔身和第二塔身的身体都是由多个长方形构成,是一个整体,屋檐是对传统寺庙房檐的简化,变成圆弧形的六边形,顶部只要取出那根圆杆便可打开那一层,本款包装整体都不需要采用胶水,依靠各块之间的穿插,插拼即可完成,茶叶喝完后也可以摆在家里当装饰品,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0017](2)、该白茶塔造型包装,使用最简单的构件,来达到想要的效果,使设计出的包装呈现塔造型元素,并能够达到外观和功能上的和谐,包装整体共分为三层,可放三盒茶叶,每次取用茶叶时只需要打开一个即可,避免产生茶叶罐打开后长时间不用而导致整罐茶叶浪费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白茶塔造型包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白茶塔造型包装的第一塔身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白茶塔造型包装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白茶塔造型包装的屋檐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白茶塔造型包装的第二塔身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白茶塔造型包装的第三塔身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第一塔身;2、第二塔身;3、第三塔身;4、底板;5、屋檐; 6、第一插槽;7、第二插槽;8、第一插块;9、第二插块;10、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圆环;13、圆杆;14、第三插槽;15、第三插块;16、纸板;17、塔尖。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白茶塔造型包装,包括第一塔身1、第二塔身2、第三塔身3、底板4、屋檐5、第一插槽6、第二插槽7、第一插块8、第二插块9、第一侧板10、第二侧板11、圆环12、圆杆13、第三插槽14、第三插块15、纸板16和塔尖17,第一塔身1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塔身2,第一塔身1和第二塔身2的身体都是由多个长方形构成,是一个整体,第二塔身2的上方设置有第三塔身3,第一塔身1、第二塔身2和第三塔身3 均为六边形结构,第一塔身1、第二塔身2和第三塔身3组成塔造型元素,并分别放置有茶叶罐,第一塔身1的内部
底端插接有底板4,第一塔身1和第二塔身2的上方均接触有屋檐5,屋檐5是对传统寺庙房檐的简化,屋檐5上从外到内分别开设有第一插槽6和第二插槽7,第一塔身1和第二塔身2的上表面均固定有第一插块8,第一插块8位于第一插槽6内,第一插块8与第一插槽6相适配,第二塔身2和第三塔身3的下表面均固定有第二插块9,第二插块9位于第二插槽7内,第二插块9与第二插槽7相适配,第三塔身3的上表面围绕折叠有六个第一侧板10,第一侧板10远离第三塔身3的一端折叠有第二侧板11,第二侧板11远离第一侧板10的一端固定有圆环12,圆环12 内插接有圆杆13,圆环12与圆杆13相适配,顶部只要取出那根圆杆13便可打开那一层;
[002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塔身1的大小大于第二塔身2 的大小,第二塔身2的大小大于第三塔身3的大小,第一塔身1、第二塔身2 和第三塔身3组成塔造型元素,使外观更加和谐;
[002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塔身1的底端开设有一圈第三插槽14,底板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茶塔造型包装,包括第一塔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塔身(1)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塔身(2),所述第二塔身(2)的上方设置有第三塔身(3),所述第一塔身(1)、第二塔身(2)和第三塔身(3)均为六边形结构,所述第一塔身(1)的内部底端插接有底板(4),所述第一塔身(1)和第二塔身(2)的上方均接触有屋檐(5),所述屋檐(5)上从外到内分别开设有第一插槽(6)和第二插槽(7),所述第一塔身(1)和第二塔身(2)的上表面均固定有第一插块(8),所述第一插块(8)位于第一插槽(6)内,所述第一插块(8)与第一插槽(6)相适配,所述第二塔身(2)和第三塔身(3)的下表面均固定有第二插块(9),所述第二插块(9)位于第二插槽(7)内,所述第二插块(9)与第二插槽(7)相适配,所述第三塔身(3)的上表面围绕折叠有六个第一侧板(10),所述第一侧板(10)远离第三塔身(3)的一端折叠有第二侧板(11),所述第二侧板(11)远离第一侧板(10)的一端固定有圆环(12),所述圆环(12)内插接有圆杆(13),所述圆环(12)与圆杆(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立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技术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