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芯及雾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47110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雾化芯及雾化装置,该雾化芯包括储液仓、多孔基体和电源,多孔基体由多孔碳材料制成,形成有烟雾通道以将储液仓中的液体导出,电源与所述多孔基体通过导线连接,对多孔碳材料加热通电即可雾化液态基质形成烟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采用多孔碳材料作为雾化器的核心部件,由于多孔碳材料兼具导电和发热性能,因此该雾化器中无需再使用发热丝,简化了雾化器结构和制作工艺;相比于目前常用的多孔陶瓷基体,多孔碳材料具有更加优良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孔隙率高且具有规则有序的孔道结构,因而具有高导电性、高孔隙率、连续微米/纳米孔、孔洞表面润湿性可控、和易于大规模生产等优点。等优点。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雾化芯及雾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雾化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孔碳材料的雾化芯及雾化装置;属于电子雾化


技术介绍

[0002]雾化芯是一种将液体雾化成气体或微小颗粒的部件,在医疗设备、电子烟等装置中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电子烟的雾化芯是其核心部件,能够对烟油加热实现雾化,吸烟者通过与雾化芯连通的烟嘴吸入,达到吸烟过程的愉悦体验。
[0003]现有的高品质电子烟中,多孔陶瓷制成的雾化芯是标配,不但具有传统陶瓷耐高温、耐腐蚀、高化学稳定性等优点,还具有比表面积大、密度低、孔径分布可调等特点,其原理是通过发热丝发热将烟油雾化成烟雾。具体为:多孔陶瓷基体的一部分与雾化液接触,利用重力、气压、渗透压、毛细作用等动力,将雾化液输送到设置有加热电极的表面上,向加热电极通入电流,加热电极会因通电产生的欧姆效应发热、升温,当温度升高到雾化液的雾化点,雾化液会形成蒸汽供消费者吸食。
[0004]现有雾化芯的结构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发热丝的表面缠绕导油棉形成雾化芯;第二种是将发热丝嵌入多孔陶瓷或者在多孔陶瓷表面设置发热电路形成雾化芯,即以多孔陶瓷材料为基体,在其一个外表面平面上或内部设置有金属制成的加热电极线路。此类雾化芯的气流进入方向与加热电极线路所在的表面垂直。中国专利文献CN209106324U公开的印刷发热体雾化器即属于此类。
[0005]第一种雾化芯结构缺陷在于:当导油棉表面的烟油不足时容易出现干烧现象,使得导油棉烧焦。第二种雾化芯结构缺陷在于:由于普通陶瓷既能透烟油又能透气,因此容易出现漏油现象;而且,由于陶瓷雾化芯采用的多孔陶瓷不导电,只能起导油体的作用,因此需要在其表面设置加热电极线路,增加了产品的复杂性。因此,多孔陶瓷的孔隙率低,孔径较大,导油和雾化效果都有待提高。
[0006]鉴于上述原因,有必要对雾化芯的结构进行进一步研发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孔碳材料的雾化芯及雾化装置。
[0008]本技术首先公布了一种雾化芯,包括储液仓、多孔基体和电源,所述多孔基体由多孔碳材料制成,形成有烟雾通道以将储液仓中的液体导出,所述电源与所述多孔基体通过导线连接,对多孔基体加热通电即可雾化液态基质形成烟雾。
[0009]优选地,前述储液仓为烟油仓,所述多孔基体与所述储液仓内的液体保持接触,这样才能保证持续地导出烟油等液体。
[0010]更优选地,前述多孔碳材料为一层或多层多孔碳薄片、若干连通的多孔碳棒或多孔碳片。
[0011]再优选地,前述储液仓位于所述多孔基体下方,所述多孔碳薄片的底部始终浸没储液仓中的液体内,薄片厚度为0.1mm~10mm。
[0012]进一步优选地,前述储液仓倒扣于所述多孔基体上方,该结构设计新颖且雾化效果好,充分利用了多孔碳材料能够通过烟雾、阻止液体的功能。
[0013]更进一步优选地,前述多孔基体的两侧均设置有电源连接点,分别与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所述电源连接点为金属、石墨或树脂基导电体,再多孔基体两侧施加电压或电场,多孔碳材料放热,使充盈其中的液体雾化。
[0014]优选地,前述多孔碳材料内具有开放网络且相互连接的碳骨架孔道结构,孔径为1
µ
m ~100
µ
m。且,所述多孔碳材料是导电的,电导率为0.1

10S/cm。具体的,这里的多孔碳材料可以为专利201580012433.1所制得的,其内部具有开放网络且相互连接的碳骨架孔道结构,所述孔道结构是通过从碳化后的前驱体膜中移除无机颗粒而一次成型的。
[0015]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壳体,还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如前所述的雾化芯。
[0016]优选地,前述雾化装置为电子烟雾化装置。
[0017]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0018](1)本技术中采用多孔碳材料作为雾化芯的核心部件,由于多孔碳材料兼具导电和发热性能,因此该雾化器中无需再使用发热丝,相较于市场上常用的陶瓷类雾化芯,大大简化了雾化装置的结构和制作工艺;
[0019](2)相比于目前常用的多孔陶瓷基体,多孔碳材料具有更加优良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孔隙率高且具有规则有序的孔道结构,因而具有导液速度更快、雾化效果和口感更好、孔洞表面润湿性可控等优点;
[0020](3)由于多孔碳材料的电阻率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因而,本技术的基于多孔碳材料的雾化器可以利用这一特性监测雾化液的消耗程度,在电阻迅速增加(在固定电压下,电流迅速减小)时断电,可以有效避免雾化器干烧,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雾化芯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雾化芯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储液仓,2、电源,3、导线,4、多孔碳材料,5、电源连接点,6、雾化液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具体的介绍。
[0025]实施例1
[0026]参见图1,本技术的雾化芯包括:储液仓1、多孔碳材料4和电源2,其中,多孔碳材料4起到导液作用,与电源2通过导线3连接,在导电发热后可雾化储液仓1内的液态基质形成烟雾。
[0027]对于该雾化芯而言,多孔碳材料4应与储液仓1内的液体保持接触,这样才能保证持续地导出烟油等液体。因而,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储液仓1倒扣于多孔碳材料4的上
方,该结构设计新颖且雾化效果好,充分利用了多孔碳材料能够通过烟雾、阻止液体的功能,同时又能保持烟油仓1内的液体始终与多孔碳材料4接触,确保持续雾化,具有导液速度快、效果好等诸多优点。
[0028]多孔碳材料内具有开放网络且相互连接的碳骨架孔道结构,其孔径为1
µ
m ~100
µ
m,电导率为0.01

100S/cm,优选为0.1

10S/cm。
[0029]实施例2
[0030]参见图2,本实施例的多孔碳材料为多孔碳薄片,底部始终浸没于储液仓1内,如图2所示,薄片厚度为0.1mm~10mm。在薄片的两端或单侧的两端连接电线,施加电压或电场,薄片放热,使充盈其中的液体雾化,形成如图1所示的雾化液体6。
[0031]为了优化导液效果,在导液装置的两端均设置有电源连接点5(粘接或焊接方式构成一体结构),分别与电源2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电源连接点5为锡焊点或导电压片等金属导电体,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石墨/树脂基导电体或导电胶。
[0032]实施例3
[0033]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图2相似,但多孔碳材料具体选择多孔碳棒,插入储液仓1内,在多孔碳棒的两端或一端的两侧也连接导线使其通电,雾化基质。
[0034]实施例4
[00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仓、多孔基体和电源,所述多孔基体由多孔碳材料制成,形成有烟雾通道以将储液仓中的液体导出,所述电源与所述多孔基体通过导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仓为烟油仓,所述多孔基体与所述储液仓内的液体保持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碳材料为一层或多层多孔碳薄片、若干连通的多孔碳棒或多孔碳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仓位于所述多孔基体下方,所述多孔碳薄片的底部始终浸没储液仓中的液体内,薄片厚度为0.1mm~10m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仓倒扣于所述多孔基体上方。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雾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力小安嵇从民张珂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动量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