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智能教学的智能制造实验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4304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智能教学的智能制造实验平台,包括支架、操作平台、联动装置和防尘罩,支架的上端安装有操作平台,操作平台的中部安装有联动装置,操作平台的左右两端对称安装有防尘罩。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解决在智能制造过程中,常常会产生料屑从而落在平台上,在每次实训结束后需要对这些料屑进行清理,常用的清理方式为工具刷清扫,但是这种清理方式难以全面清理,往往会有些许的料屑残留在上面,且清扫的料屑收集起来较为繁琐,消耗时间较长,人员为了清楚看到整个实训过程,会围绕在实验平台周边,导致光线不充足,从而影响了一些精加工的实操教学等情况。的实操教学等情况。的实操教学等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智能教学的智能制造实验平台
[0001]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教学实训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智能教学的智能制造实验平台。
[0003]
技术介绍

[0004]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各种智能制造技术不断被应用和推广到各种不同领域的制造企业,智能制造及设备操作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在进行智能制造的教学过程中,人们通常在实验平台上进行教学实验,让学生直观的看清整个操作流程,将教学实训和讲解相结合,使学生获取相关知识。
[0005]但是,传统的实验平台多为单独的一张加工桌,只具有放置器械的功能,功能单一,在具体的实操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1、在智能制造过程中,常常会产生料屑从而落在平台上,在每次实训结束后需要对这些料屑进行清理,常用的清理方式为工具刷清扫,但是这种清理方式难以全面清理,往往会有些许的料屑残留在上面,且清扫的料屑收集起来较为繁琐,消耗时间较长;2、人员为了清楚看到整个实训过程,会围绕在实验平台周边,导致光线不充足,从而影响了一些精加工的实操教学。
[0006]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一)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智能教学的智能制造实验平台,包括支架、操作平台、联动装置和防尘罩,支架的上端安装有操作平台,操作平台的中部安装有联动装置,操作平台的左右两端对称安装有防尘罩。
[0008]所述的操作平台包括底板、滑动轨道、收集框、对位机构、对位柱、复位弹簧、堵塞板,底板的下端对称安装有滑动轨道,滑动轨道之间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收集框连接,收集框对风吹下落后的料屑进行收集,且滑动配合的设置保证了收集框可拉出,收集框的底部对称安装有对位机构,滑动轨道的下端与支架相连接,底板上设置有对位柱,对位柱的上端安装有堵塞板,罩体打开时,堵塞板受到挤压后同步下降,从而插入到对位机构内,从而对收集框的位置进行定位锁定,保证了操作平台露出时,收集框不会滑动,避免料屑的以外外泄,堵塞板与底板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起到复位的作用,罩体向两侧反向角度打开时,堵塞板受到挤压后下降从而嵌入到底板上,从而得到表面平整的实验台面,罩体关闭时,堵塞板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回升,堵塞板与底板之间分离,输出槽打开,在气吹作用下料屑从输出槽吹入到收集框内进行收集。
[0009]所述的联动装置包括U型架、活动块、连接气缸、挤压架、啮合机构、隐藏槽和照明
机构,U型架安装在底板的中部,U型架由绝缘材质制得,U型架的后端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活动块连接,活动块与U型架之间连接有连接气缸,活动块的前端安装有挤压架,活动块的后端安装有啮合机构,U型架的上端开设有隐藏槽,隐藏槽的内部设置有照明机构,照明机构起到照明的效果,方便教学时实验人员以及观察人员能够看清实验过程。
[0010]所述的照明机构包括照明灯、第一电源、两个接触支链和导线,隐藏槽的下端安装有照明灯,隐藏槽的上端安装有第一电源,第一电源充当电源供给的作用,隐藏槽的左右两侧壁各安装有一个接触支链,且照明灯、第一电源、两个接触支链之间通过导线串联连接。
[0011]所述的防尘罩包括罩体、转轴、齿轮、气腔、气泵、电源线、第二电源、连接机构,罩体的下端内侧安装有转轴,转轴与底板之间为轴承连接,转轴的前端安装有齿轮,罩体的内部开设有气腔,罩体的上端开设有工作槽,工作槽的上端安装有气泵,气泵与气腔相连通,工作槽内靠近U型架的一侧安装有连接机构,工作槽内远离U型架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源,且气泵、第二电源、连接机构之间通过电源线串联连接。
[0012]其中,所述的底板上开设有输出槽,输出槽的下端与柔性回型罩连接,柔性回型罩为上下开口结构,料屑在气吹的作用下进入到输出槽时,由于收集框内部的气流较乱,料屑可能出现回流的现象,柔性回型罩的设置避免了料屑的回流。
[0013]其中,所述的对位机构包括对位筒、内置弹簧和弹出板,对位筒安装在收集框的底部,对位筒的内部与弹出板之间连接有内置弹簧,内置弹簧起到弹性复位的作用,由于内置弹簧、弹出板始终保持向上顶升的效果,保证了料屑进入到收集框内时,不会进入到对位筒内,只有在对位柱下降才能强行将弹出板下压,从而嵌入到对位筒内对收集框的位置进行锁定。
[0014]其中,所述的堵塞板包括堵塞块和连接板,堵塞块之间连接有连接板,堵塞块、输出槽之间的位置上下对应,下降的堵塞板嵌入到输出槽内,一方面堵住了输出槽,另一方面契合后的堵塞板、底板形成了表面平整的实验台面。
[0015]其中,所述的挤压架与连接板上下贴合,堵塞块上开设有定位孔,定位孔的开设保证了实验时一些机械设备与操作平台之间可通过连接件进行定位。
[0016]其中,所述的啮合机构包括联动架、齿条,联动架安装在活动块的后端,联动架的内壁对称安装有齿条,齿轮与齿条相啮合,下降的联动架带动齿条下降,通过齿条、齿轮相配合从而带动两个罩体反向打开。
[0017]其中,所述的接触支链包括接触杆、绝缘杆、中间杆、连接弹簧和铜块,接触杆与U型架之间为滑动配合连接,接触杆的内端安装有绝缘杆,绝缘杆与中间杆之间为滑动配合连接,中间杆安装在隐藏槽上,且中间杆与绝缘杆之间连接有连接弹簧,连接弹簧起到复位的作用,铜块安装在U型架上,且导线与接触支链中的铜块连接,接触杆位于铜块之间。
[0018]其中,所述的接触杆的内半部分为导电部分,接触杆的外半部分为绝缘部分,接触杆内外部分材质的不同,从而控制着照明机构是否通路。
[0019]其中,所述的罩体的内壁均匀开设有气孔,气孔与气腔相连通,通入气腔内的气体从气孔喷出,从而将操作平台上的料屑吹入到收集框中。
[0020]其中,所述的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杆、工作弹簧、固定板和导电块,工作槽上对称安装有导电块,连接杆位于导电块之间,连接杆与固定板之间连接有工作弹簧,固定板安装在工作槽上,电源线与连接机构中的导电块相连接,连接杆只有中部为导电部分,在罩体初始
向外侧打开或者即将与U型架重新接触时,导电块会与连接杆的绝缘部分接触,保证了罩体对操作平台完全关闭或者完全打开时,无气吹,完全关闭时无气吹是节省了电源供给,避免长期关闭时仍在气吹的情况,完全打开时,由于需要进行实验操作,无气吹避免了气吹影响操作,在导电块与连接杆的导电部分接触时,气泵会短暂通电从而将外界的气体吸入后将其吹入到气腔内进而从气孔喷出,进行气吹处理。
[0021]其中,所述的连接杆的左右两端为绝缘部分,连接杆的中部为导电部分。
[0022]其中,所述的对位柱与底板之间为上下滑动配合连接,对位柱与对位筒之间为上下对应布置,对位柱嵌入在对位筒内部时,从而对收集框的位置进行锁定。
[0023](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教学的智能制造实验平台,通过封闭环境中气吹清理的方式代替工具清扫,提高了清理的全面性,保证了清理后的料屑能够轻易被收集,提高了清理效率,同时增加了照明功能,采用联动结构的设计,保证了实训前灯光打开,结束后灯光关闭的情况,节省了电源的同时,提高了光照度,使得在精加工时看清零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智能教学的智能制造实验平台,包括支架(1)、操作平台(2)、联动装置(3)和防尘罩(4),其特征在于:支架(1)的上端安装有操作平台(2),操作平台(2)的中部安装有联动装置(3),操作平台(2)的左右两端对称安装有防尘罩(4);所述的操作平台(2)包括底板(21)、滑动轨道(22)、收集框(23)、对位机构(24)、对位柱(25)、复位弹簧(26)、堵塞板(27),底板(21)的下端对称安装有滑动轨道(22),滑动轨道(22)之间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收集框(23)连接,收集框(23)的底部对称安装有对位机构(24),滑动轨道(22)的下端与支架(1)相连接,底板(21)上设置有对位柱(25),对位柱(25)的上端安装有堵塞板(27),堵塞板(27)与底板(21)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26);所述的联动装置(3)包括U型架(31)、活动块(32)、连接气缸(33)、挤压架(34)、啮合机构(35)、隐藏槽(36)和照明机构(37),U型架(31)安装在底板(21)的中部,U型架(31)由绝缘材质制得,U型架(31)的后端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活动块(32)连接,活动块(32)与U型架(31)之间连接有连接气缸(33),活动块(32)的前端安装有挤压架(34),活动块(32)的后端安装有啮合机构(35),U型架(31)的上端开设有隐藏槽(36),隐藏槽(36)的内部设置有照明机构(37);所述的照明机构(37)包括照明灯(371)、第一电源(372)、两个接触支链(373)和导线(374),隐藏槽(36)的下端安装有照明灯(371),隐藏槽(36)的上端安装有第一电源(372),隐藏槽(36)的左右两侧壁各安装有一个接触支链(373),且照明灯(371)、第一电源(372)、两个接触支链(373)之间通过导线(374)串联连接;所述的防尘罩(4)包括罩体(41)、转轴(42)、齿轮(43)、气腔(44)、气泵(45)、电源线(46)、第二电源(47)、连接机构(48),罩体(41)的下端内侧安装有转轴(42),转轴(42)与底板(21)之间为轴承连接,转轴(42)的前端安装有齿轮(43),罩体(41)的内部开设有气腔(44),罩体(41)的上端开设有工作槽,工作槽的上端安装有气泵(45),气泵(45)与气腔(44)相连通,工作槽内靠近U型架(3)的一侧安装有连接机构(48),工作槽内远离U型架(3)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源(47),且气泵(45)、第二电源(47)、连接机构(48)之间通过电源线(46)串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教学的智能制造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21)上开设有输出槽,输出槽的下端与柔性回型罩连接,柔性回型罩为上下开口结构;所述的对位机构(24)包括对位筒(241)、内置弹簧(242)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宏伟曾敏关锐钟李亮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