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辅助铺设仿古建筑屋顶瓦片的转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辅助铺设仿古建筑屋顶瓦片的转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仿古建筑是指专门用于模仿与替代古代建筑、传统宗教寺观、传统造景、历史建筑、文物建筑、古村落群,还原历史风貌概况的建筑。广义的仿古建筑形式是指利用现代建筑材料或传统建筑材料,对古建筑形式进行符合传统文化特征的再创造,仿古建筑在制作的过程中,通常都需要在仿古建筑的屋顶铺设一层瓦片。
[0003]专利号为CN202011150563.0的专利文献公开了的一种仿古建筑屋顶瓦片铺设装置,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设计一种操作简单,能够节省人力,并且降低操作人员在操作时的危险性的仿古建筑屋顶瓦片铺设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仿古建筑屋顶瓦片铺设装置,包括有:安装框,其两侧底部均连接有滑套,滑套为弧形设置;连杆,其为多根设置,连杆与滑套滑动配合,多根连杆可以相互卡接连接,连杆为可拆卸设置;导轨,其为多根设置,多根导轨分别转动式连接在多根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辅助铺设仿古建筑屋顶瓦片的转运装置,包括:载料箱(1),用以装载瓦片;输送轨道(2),用以辅助输送载料箱(1);输送驱动机构(3),用以驱动载料箱(1)沿着输送轨道(2)移动;止停机构(4),用以止载料箱(1)在输送轨道(2)上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轨道(2)包括底板(5)、底部导轨(6)、中部导轨(7)、上部导轨(8)和顶板(9),底板(5)放置于地面,底部导轨(6)呈竖直设置在底板(5)的顶部,中部导轨(7)能够拆卸的设置在底部导轨(6)的顶端,上部导轨(8)可拆卸的设置在中部导轨(7)背向底部导轨(6)的一端,顶板(9)设置在上部导轨(8)背向中部导轨(7)的一端,底部导轨(6)与上部导轨(8)结构相同,底部导轨(6)与上部导轨(8)横截面均为直线分布设置,中部导轨(7)的横截面为弧线分布设置;所述输送驱动机构(3)包括能够沿着输送轨道(2)移动的移动板(10);所述止停机构(4)包括棘轮组件,该棘轮组件的工作端与输送驱动机构(3)的内部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辅助铺设仿古建筑屋顶瓦片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底部导轨(6)与上部导轨(8)均包括第一固定板(11)以及位于第一固定板(11)上方两侧的直行导轨(12),两个直行导轨(12)平行设置,每个直行导轨(12)均通过支撑腿(13)与第一固定板(11)的顶部边缘处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辅助铺设仿古建筑屋顶瓦片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中部导轨(7)包括第二固定板以及位于第二固定板上方两侧的弧形导轨(14),两个弧形导轨(14)对称设置,每个弧形导轨(14)的两侧均设置有等腰三角架(15),等腰三角架(15)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杆(16),每个固定杆(16)背向等腰三角架(15)的一端分别与弧形轨道的两端侧部相连接,每个弧形导轨(14)的下方均设有固定支架(17),每个固定支架(17)的两侧分别与对应的等腰三角架(15)的底部相连接,每个固定支架(17)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的顶部边缘处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辅助铺设仿古建筑屋顶瓦片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弧形轨道的两端分别能够与每个直行轨道的两端对接,每个弧形轨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卡接柱(18),每个卡接柱(18)上的插入端设置有弧形面,每个直行轨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卡接柱(18)吻合的卡接槽(19),每个卡接槽(19)的敞开端均开设有倒角,每个卡接柱(18)上均设有多个沿着其径向面贯通设置的第一螺栓孔(20),直行轨道的两端均设有贯通卡接槽(19)并且与第一螺栓孔(20)对接的第二螺栓孔(2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辅助铺设仿古建筑屋顶瓦片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固定板的两侧均设置有钢绳(22),钢绳(22)的末端设置有挂钩(23),每个第一固定板(11)靠近第一固定板(11)的均设有供每个挂钩(23)钩入的钩环(2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辅助铺设仿古建筑屋顶瓦片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输送驱动机构(3)包括同步轮(25)、从动轮(26)和驱动电机(27),同步轮(25)竖直位于底部轨道的第一固定板(11)的下端位置,同步轮(25)位于两个直行轨道之间,同步轮(25)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轴承座(28),每个第一轴承座(28)均设置在底部轨道的第一固定板(11)上,同步轮(25)的中心处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一转杆(54)(29),第一转杆(54)(29)的两
端分别能够转动的插设于每个第一轴承座(28)的内圈,从动轮(26)竖直位于上部轨道的第一固定板(11)的上端位置,从动筒通过输送同步带(44)传动连接,从动轮(26)位于两个直行轨道之间,从动轮(26)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轴承座(30),每个第二轴承座(30)均设置在上部轨道的第二固定板上,从动轮(26)的中心处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二转杆(54)(31),第二转杆(54)(31)的两端分别能够转动的插设于每个第二轴承座(30)的内圈,驱动电机(27)设置在两个第一轴承座(28)其中一个第一轴承座(28)的外壁位置,驱动电机(27)的输出端与第一转杆(54)(29)的一端传动连接,移动板(10)的两端两侧均设有能够在输送轨道(2)上限位滑动的滚轮(32),移动板(1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