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去气系统及去气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54202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去气系统及去气控制方法,包括去气房,去气房包括一个中空的内筒体和同轴设置在内筒体外部的外筒体,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形成一环状腔室,环状腔室的底部通过底盘封闭,环状腔室的顶部通过顶盖封闭,顶盖、底盘与环状腔室之间形成一密闭的用于给电缆去气的去气室。优点是通过顶盖、底盘与环状腔室之间形成一密闭的去气室,电缆的绝缘线芯可直接卷绕在环状腔室内进行去气处理,实现了针对大长度的海底电力电缆的绝缘线芯的便利的去气处理。利的去气处理。利的去气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去气系统及去气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缆去气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缆去气系统及去气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交联聚乙烯绝缘的中高压电力电缆,由于绝缘材料本身的物性决定了它在生产过程中会在绝缘层内残留部分副产物,副产物在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条件下会加速从绝缘芯线中挥发排出,为了使副产物快速地从绝缘芯线中挥发排出,常规的做法是将电缆的绝缘芯线装盘送入专门搭建的去气房中,在去气房四周加热,对其内的电缆进行去气加工。针对大长度的海底电力电缆的绝缘芯线,其长度远远长于普通的中高压电力电缆,因此无法使用常规的钢制电缆盘装运、周转,也就是说目前现有的常规的去气房,难以实现对大长度的海底电力电缆的绝缘线芯进行有效去气处理。基于此,如何实现大长度海底电力电缆的绝缘线芯的去气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实现大长度海底电力电缆的绝缘线芯的去气处理的电缆去气系统及去气控制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缆去气系统,包括去气房,所述的去气房包括一个中空的内筒体和同轴设置在所述的内筒体外部的外筒体,所述的内筒体与所述的外筒体之间形成一环状腔室,所述的环状腔室的底部通过底盘封闭,所述的环状腔室的顶部通过顶盖封闭,所述的顶盖、所述的底盘与所述的环状腔室之间形成一密闭的用于给电缆去气的去气室。
[0005]所述的去气室内设置有一水平的环状托盘,所述的环状托盘上均布设置有若干个上下贯通的通风孔,所述的环状托盘将所述的去气室自上而下分隔为独立的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的内筒体内部设置有水平的隔板,所述的隔板将所述的内筒体的内腔分隔为独立的内部上腔室和内部下腔室,所述的内部下腔室的侧部设置有内外贯通的出风孔,所述的内部下腔室与所述的下腔室之间通过所述的出风孔相连通,所述的隔板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安装口,所述的安装口上安装有第一送风管,所述的第一送风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的内下腔室相连通,所述的顶盖上设置有回风管,所述的回风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的上腔室相连通,所述的第一送风管的第二端连接有一热风风机,所述的第一送风管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的热风风机的出风口上,所述的热风风机的进风口上连接有第二送风管,所述的第二送风管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的热风风机的进风口上,所述的第二送风管的第二端设置有一过滤箱,所述的过滤箱具有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所述的第二送风管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的过滤箱的出口上,所述的过滤箱的进口上连接有第三送风管,所述的第三送风管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的过滤箱的进口上,所述的第三送风管的第二端设置有一主动力风机,所述的第三送风管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的主动力风机的出风口上,所述的主动力风机的进风口
上连接有第四送风管,所述的第四送风管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的主动力风机的进风口上,所述的第四送风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的回风管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的第四送风管上连接有新风进风管;所述的新风进风管具有三个用于协同进行负压调节和新风补充的风口。
[0006]外部的新风经过热风风机形成热风,通过第一送风管集中送入到内部下腔室,这些集中的热风通过内部下腔室的侧部设置的出风孔进入到下腔室内,接着通过环状托盘上均布设置的通风孔进入到上腔室内,对其内的电缆的绝缘线芯进行去气处理,配合回风管实现一个循环回路,过滤箱不仅用于过滤进入的新风,保持用于去气处理的空气的清洁度,避免对线芯造成损伤,同时可对经由回风管收回的废气进行过滤,滤除其内的有害物质,再次形成清洁的新风,经由第一送风管送入到去气室内进行再利用。
[0007]所述的第二送风管包括第一送风段和第二送风段,所述的第一送风段与所述的第二送风段之间设置有一带加热器的加热箱,所述的加热箱具有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所述的第一送风段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的热风风机的进风口上,所述的第一送风段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的加热箱的出口上,所述的第二送风段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的加热箱的进口上,所述的第二送风段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的过滤箱的出口上。加热箱可提高对新风的加热效率,从而提高去气效率。
[0008]所述的第三送风管上连接有排废管,所述的排废管具有三个用于协同进行负压调节和新风补充的风口。
[0009]所述的回风管的第一端设置有一汇聚箱,所述的汇聚箱具有一个出口和多个进口,所述的回风管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的汇聚箱的出口上,每个所述的汇聚箱的进口上连接有一回风支管,所述的回风支管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的顶盖上与所述的上腔室相连通,所述的回风支管的第二端连接在对应位置的所述的汇聚箱的进口上,所述的上腔室平均分成与所述的回风支管数量相同的多个均分区域,每个所述的均分区域上对应设置有一所述的回风支管。上述结构可提高回风效率,加快去气速度,提升去气效率。
[0010]所述的内部下腔室的侧部均布设置有多个所述的出风孔,所述的内部上腔室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出风孔数量相对应的均风风机,每个所述的均风风机与对应位置的出风孔之间设置有独立的风道,所述的风道连接在所述的均风风机的出风口与对应位置的所述的出风孔之间。通过这些均风风机可快速且均匀地将集中在内部下腔室内的加热新风送到下腔室内,提高去气效率。
[0011]每个所述的均分区域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一负压检测仪,所述的顶盖上设置有压力检测仪,所述的主动力风机的出风口、所述的热风风机的出风口和所述的新风进风管上分别设置有流量检测仪,所述的过滤箱的出口设置有甲烷检测仪,所述的主动力风机的进风口、所述的热风风机的出风口、所述的加热箱的进风口和所述的下腔室内分别设置有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的新风进风管和所述的排废管上的六个风口上分别设置有电动比例阀,所述的温度传感器、所述的电动比例阀、所述的负压检测仪、所述的甲烷检测仪和所述的流量检测仪分别与一主控制器电信号连接,所述的主动力风机、所述的均风风机、所述的加热器和所述的热风风机的开启或关闭、所述的新风进风管和所述的排废管上的六个风口的开启或关闭均通过所述的主控制器控制。负压检测仪、压力检测仪分别用于检测相应位置的负压,流量检测仪用于检测相应位置的风量,甲烷检测仪用于检测流经的空气中的甲烷含量,
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空气的温度,电动比例阀用于空气的流量控制,通过一个主控制器实现整个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和运行。
[0012]所述的过滤箱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一个压力检测仪。这两个压力检测仪用于压差的观测,确保过滤箱的滤网可以顺利通过空气,并及时更换过滤网装置。
[0013]一种去气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需要去气的电缆的绝缘线芯绕设安装在环状腔室内,封闭顶盖;(2)同时启动热风风机、加热器、均风风机和主动力风机,控制热风风机和均风分机以低频率H1运行,设定主动力风机的风量为Q1,流量检测仪实时监测对应位置的空气流量,并将实时监测值反馈给主控制器;设置在每个均分区域底部的每个负压检测仪实时监测各自区域内的负压,并将监测到的负压值实时传送给主控制器,根据实时反馈的负压值,适当调整主动力风机的风量和热风风机的频率,使各均分区域内的负压始终保持稳定;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去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去气房,所述的去气房包括一个中空的内筒体和同轴设置在所述的内筒体外部的外筒体,所述的内筒体与所述的外筒体之间形成一环状腔室,所述的环状腔室的底部通过底盘封闭,所述的环状腔室的顶部通过顶盖封闭,所述的顶盖、所述的底盘与所述的环状腔室之间形成一密闭的用于给电缆去气的去气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去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去气室内设置有一水平的环状托盘,所述的环状托盘上均布设置有若干个上下贯通的通风孔,所述的环状托盘将所述的去气室自上而下分隔为独立的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的内筒体内部设置有水平的隔板,所述的隔板将所述的内筒体的内腔分隔为独立的内部上腔室和内部下腔室,所述的内部下腔室的侧部设置有内外贯通的出风孔,所述的内部下腔室与所述的下腔室之间通过所述的出风孔相连通,所述的隔板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安装口,所述的安装口上安装有第一送风管,所述的第一送风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的内下腔室相连通,所述的顶盖上设置有回风管,所述的回风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的上腔室相连通,所述的第一送风管的第二端连接有一热风风机,所述的第一送风管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的热风风机的出风口上,所述的热风风机的进风口上连接有第二送风管,所述的第二送风管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的热风风机的进风口上,所述的第二送风管的第二端设置有一过滤箱,所述的过滤箱具有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所述的第二送风管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的过滤箱的出口上,所述的过滤箱的进口上连接有第三送风管,所述的第三送风管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的过滤箱的进口上,所述的第三送风管的第二端设置有一主动力风机,所述的第三送风管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的主动力风机的出风口上,所述的主动力风机的进风口上连接有第四送风管,所述的第四送风管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的主动力风机的进风口上,所述的第四送风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的回风管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的第四送风管上连接有新风进风管;所述的新风进风管具有三个用于协同进行负压调节和新风补充的风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缆去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送风管包括第一送风段和第二送风段,所述的第一送风段与所述的第二送风段之间设置有一带加热器的加热箱,所述的加热箱具有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所述的第一送风段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的热风风机的进风口上,所述的第一送风段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的加热箱的出口上,所述的第二送风段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的加热箱的进口上,所述的第二送风段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的过滤箱的出口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缆去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送风管上连接有排废管,所述的排废管具有三个用于协同进行负压调节和新风补充的风口。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缆去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风管的第一端设置有一汇聚箱,所述的汇聚箱具有一个出口和多个进口,所述的回风管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的汇聚箱的出口上,每个所述的汇聚箱的进口上连接有一回风支管,所述的回风支管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的顶盖上与所述的上腔室相连通,所述的回风支管的第二端连接在对应位置的所述的汇聚箱的进口上,所述的上腔室平均分成与所述的回风支管数量相同的多个均分区域,每个所述的均分区域上对应设置有一所述的回风支管。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缆去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部下腔室的侧部均布设置有多个所述的出风孔,所述的内部上腔室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斯坦丁诺斯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