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金松专利>正文

一种框架装配式墙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4143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框架装配式墙体结构,其包括基座、安装在基座上的预制立柱和预制墙体组件,该预制墙体组件包括墙体本体和位于墙体本体上的拼接式叠合圈梁,该申请借鉴了中国传统木工的榫卯结构连接方式,安装简单、快捷;通过基座上的第一导引柱穿设在墙体本体的第一导引孔内,然后通过第一注浆孔向第一注浆空腔口和第二注浆空腔口进行混凝土浇筑,使墙体本体固接在基座上,拼接式叠合圈梁通过灌浆紧固方式与墙体本体连接,且墙体本体与立柱固定连接,该方案安装简单,减少了施工人数和施工强度,能够机械化安装和批量生产,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解决了需求劳动力人数多,劳动强度大,施工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成本高的问题。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框架装配式墙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房屋建筑
,具体涉及到一种框架装配式墙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房屋建筑多采用人工砌筑、预制和现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需求建筑工人人数多,劳动强度大,施工效率低,进而施工成本高。
[0003]因此,为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需要一种在工厂成批量加工成的框架式墙体结构组件,利用起重吊装设备在施工现场装配安装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框架装配式墙体结构,以解决需求劳动力人数多,劳动强度大,施工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框架装配式墙体结构,包括基座、浇筑在所述基座上的立柱和墙体组件,其中,
[0006]所述基座上预设有若干个第一导引柱和若干个第一注浆空腔口;
[0007]所述墙体组件包括墙体本体和位于所述墙体本体上的拼接式叠合圈梁,所述第一导引柱穿设在所述墙体本体内,所述墙体本体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墙体本体靠近所述基座的边侧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注浆孔,所述墙体本体的下侧面预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注浆空腔口相对应的第二注浆空腔口,所述第二注浆空腔口延伸至所述第一注浆孔,所述第一注浆孔与所述第二注浆空腔口一一对应;所述墙体本体的下侧面预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导引柱相对应的第一导柱孔;所述墙体本体的上侧面预设有若干第三注浆空腔口和若干个第二导柱孔,若干个所述第三注浆空腔口和若干个所述第二导柱孔交替设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拼接式叠合圈梁包括圈梁(32)和所述圈梁(32)端头的连接件(33),所述连接件的拐角处穿设在所述立柱的上方,所述连接件垂直于其横截面方向穿设有多根第一主筋,多根所述第一主筋穿过所述连接件的端头部插接在所述圈梁上,所述圈梁和所述连接件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导柱孔相对应的第二导引孔和第三导引孔,与所述第三注浆空腔口相对应的第二注浆孔和第三注浆孔。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T”型连接件和“L”型连接件,所述“L”型连接件位于房屋四角处的所述立柱上。
[0011]进一步地,所述立柱内穿设有多根第二主筋,多根所述第二主筋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穿设在所述连接件上,另一端预制在所述基座内。
[0012]进一步地,所述墙体本体与所述立柱为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墙体本体靠近所述立柱的两边侧沿纵向方向依次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预紧孔。
[0014]进一步地,所述墙体本体靠近所述立柱的侧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一螺栓孔延伸至所述第一预紧孔,若干个所述第一预紧孔与若干个所述第一螺栓孔一一对应。
[0015]进一步地,所述立柱与所述墙体本体连接的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栓孔相对应的第二螺栓孔,其它侧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预紧孔相对应的第二预紧孔。
[0016]进一步地,所述墙体本体的中间部位开设有窗洞口或门洞口。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将在工厂加工制作的墙体组件和立柱运输到施工现场,再由起重吊装设备将墙体组件和立柱安装在预先制备的基座上;通过基座上的第一导引柱穿设在第一导引孔内,实现墙体本体的预先定位,然后通过第一注浆孔向第一注浆空腔口和第二注浆空腔口进行混凝土浇筑,使墙体本体固接在基座上,该墙体本体与立柱固定连接,框架式墙体结构的装配方案得到充分实现;该技术借鉴了中国传统木工的榫卯结构连接方式,安装简单、快捷,减少了施工人数和施工强度,能够机械化安装和批量生产,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解决了需求劳动力人数多,劳动强度大,施工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以下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且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的解释和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附图中:
[0020]图1为一种框架装配式墙体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0021]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墙体本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中A部的局部剖视图;
[0023]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基座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4中B部的局部剖视图;
[0025]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L”型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圈梁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的立柱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的“T”型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
[0030]1、基座;2、立柱;3、墙体本体;11、第一导引柱;12、第一注浆空腔口;21、第二预紧孔;22、第二螺栓孔;23、第二主筋;24、立柱浇筑孔;31、墙体本体;32、圈梁;33、连接件;311、窗洞口; 312、门洞口;313、第一注浆孔;314、第二注浆空腔口;315第二导柱孔;316、第三注浆空腔口;317、第三导柱孔;318、第一预紧孔;319、第一螺栓孔;321、第二导引柱;322、第二注浆孔;323、圈梁主筋插接口;331、L型连接件;3311第三导引柱Ⅰ;3312、第三注浆孔Ⅰ;3313、第一主筋Ⅰ;3314、第Ⅰ箍筋;332、T型连接件;3321、第三导引柱Ⅱ;3322、第三注浆孔Ⅱ;3323、第一主筋Ⅱ; 3324、第Ⅱ箍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以图式揭露本申请的多个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实
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是用来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除非单独定义指出的方向以外,本文中涉及到的上、下、左、右、横向、竖向等方向均是以本申请实施例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横向、竖向等方向为准,“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此一并说明,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
”“Ⅰ”“Ⅱ”
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此外,在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相同或类似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构件。
[003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为一体,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4]另外,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互相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框架装配式墙体结构,包括基座(1)、安装在所述基座(1)上的立柱(2)和墙体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预设有若干个第一导引柱(11)和若干个第一注浆空腔口(12);所述墙体组件(3)包括墙体本体(31)和位于所述墙体本体(31)上的拼接式叠合圈梁,所述墙体本体(31)靠近所述基座(1)的边侧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注浆孔(313),所述墙体本体(31)的下侧面预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注浆空腔口(12)相对应的第二注浆空腔口(314),所述第二注浆空腔口(314)延伸至所述第一注浆孔(313)上,所述第一注浆孔(313)与所述第二注浆空腔口(314)一一对应;所述墙体本体(31)的下侧面预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导引柱(11)相对应的第一导柱孔(315),所述第一导引柱(11)穿设在所述第一导柱孔(315)内,所述墙体本体(31)与所述立柱(2)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装配式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本体(31)的上侧面预设有若干个第三注浆空腔口(316)和若干个第二导柱孔(317),若干个所述第三注浆空腔口(316)和若干个所述第二导柱孔(317)交替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框架装配式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式叠合圈梁包括圈梁(32)和所述圈梁(32)端头的连接件(33),所述连接件(33)穿设在所述立柱(2)的上方,所述圈梁(32)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导引孔(321),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多个第三导引孔,多个所述第二导引孔(321)和多个所述第三导引孔分别与若干个所述第二导柱孔(317)一一对应;所述圈梁(32)上开设有多个第二注浆孔(322),所述连接件(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金松
申请(专利权)人:崔金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