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生态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54138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18
本申请涉及一种智能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属于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的领域,其包括池体,池体内开设有容纳污水的容纳腔,池体上设置有曝气装置,曝气装置包括竖直滑动连接于容纳腔内的进气机构,池体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曝气泵,进气机构与曝气泵连接,曝气泵通过进气机构向容纳腔内的污水中曝气,进气机构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污水氧含量的检测装置,池体上设置有驱动进气机构升降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池体上表面的卷扬机,卷扬机驱动进气机构升降。本申请具有使曝气池内曝气均匀,提高曝气池内污水的溶解含氧量,提高曝气池内细菌氧化分解有机物的效率的效果。分解有机物的效率的效果。分解有机物的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生态污水处理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生态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生态污水处理就是用原生态的方式来进行水处理,即模拟自然界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精心合理配置,从而使整个食物链越来越丰富,使生态系统越来越稳定,运用自然界本身的自我净化功能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0003]相关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4509055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其包括池体,池体内设置有曝气池,曝气池底部设有曝气管,曝气管与控制室内的风机连接,曝气管上设有出气孔,风机与控制装置连接。通过控制装置启动风机,风机启动后通过曝气管向曝气池内曝气,从而增加污水中的溶解氧,提高细菌氧化分解生态污水中有机物的效率。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仅从曝气池底部对污水进行曝气,从而使污水中曝气不均匀,导致部分污水区域溶解含氧量无法满足细菌氧化分解需求,进而导致细菌氧化分解效率有机物的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使曝气池内曝气均匀,提高曝气池内污水的溶解含氧量,提高曝气池内细菌氧化分解有机物的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生态污水处理系统。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智能生态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智能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开设有容纳污水的容纳腔,所述池体上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包括竖直滑动连接于容纳腔内的进气机构,所述池体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曝气泵,所述进气机构与曝气泵连接,所述曝气泵通过进气机构向容纳腔内的污水中曝气,所述进气机构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污水氧含量的检测装置,所述池体上设置有驱动进气机构升降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池体上表面的卷扬机,所述卷扬机驱动进气机构升降。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机构驱动进气机构升降过程中,检测装置对污水含氧量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污水含氧量低于细菌氧化分解所需含氧量时,曝气泵通过进气机构向污水内曝气,直至污水氧含量满足细菌氧化分解,提高气池内细菌氧化分解有机物的效率且操作简单方便。
[0009]可选的,所述进气机构包括竖直滑动连接于容纳腔内的支撑框,所述支撑框为方形框,所述支撑框内壁固定连接有多根第一曝气管和多根第二曝气管,所述第一曝气管和第二曝气管呈经纬设置,所述第一曝气管和第二曝气管固定连接且连通,所述第一曝气管和第二曝气管侧壁均开设有通气孔,第一曝气管通过连接管与曝气泵出气端连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框滑移带动第一曝气管和第二曝气管滑移,曝气泵通过连接管将外界空气通入第一曝气管和第二曝气管内,再经通气孔对污水进行曝气,操
作简单方便。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曝气管侧壁沿第一曝气管轴向开设有多组通气孔,所述第二曝气管侧壁沿第二曝气管轴向开设有多组通气孔,每组通气孔均包括多个通气孔,所述第一曝气管上每组的通气孔均以第一曝气管轴线为圆心周向设置,所述第二曝气管上每组的通气孔均以第二曝气管轴线为圆心周向设置。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通气孔数量从而提高污水的曝气均匀程度,提高曝气效果。
[0013]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于容纳腔侧壁的顶撑框,所述顶撑框位于进气机构上方,所述顶撑框内壁固定连接有两根交叉固定连接的支撑杆,两根支撑杆相交处为顶撑框对角线交点,所述卷扬机上的钢丝绳一端穿过支撑杆相交处固定连接有挂扣,所述进气机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挂扣与连接环扣接,所述进气机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配重块。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卷扬机收卷拉动进气机构上升,卷扬机放卷时进气机构在配重块带动下下降,从而实现进气机构的升降,操作简单方便。
[0015]可选的,所述容纳腔底壁竖直固定连接有多根导向杆,多根导向杆以顶撑框上下两表面中心连线为圆心周向设置,所述进气机构竖直滑动连接于导向杆上。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杆对进气机构滑移起导向作用,从而使进气机构滑移更稳定。
[0017]可选的,所述配重块设置有多块,每根导向杆上均滑动连接有一块配重块。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重块在导向杆导向作用下升降,从而使配重块和进气机构滑移更稳定。
[0019]可选的,所述导向杆上端与顶撑框下表面固定连接。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导向杆的稳定,同时顶撑框对进气机构起限位作用,从而使进气机构在导向杆上连接更稳定。
[0021]可选的,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多个便携式溶解氧测定仪,所述便携式溶解氧测定仪本体固定连接于池体上表面,所述便携式溶解氧测定仪的探头可拆卸连接于支撑框上。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探头随支撑框滑移,通过本体上显示的数值决定是否要对污水进行曝气,操作简单方便。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根据检测装置提供的数值对污水进行曝气,驱动机构驱动进气机构升降带动检测装置升降,从而方便对空气内污水各位置进行检测并决定是否曝气,以满足细菌氧化分解需求;
[0025]2.通过多根第一曝气管和第二曝气管上的多个通气孔提高曝气均匀程度,进而提高曝气效果;
[0026]3.导向杆对支撑框和配重块滑移均有导向作用,从而使进气机构滑移更稳定。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部分结构剖视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曝气装置;
[0029]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部分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检测装置。
[0030]附图标记说明:1、池体;11、容纳腔;2、曝气装置;21、导向杆;22、进气机构;221、支撑框;222、导向孔;223、第一曝气管;224、第二曝气管;225、通气孔;23、曝气泵;24、驱动机构;241、顶撑框;242、增强杆;243、支撑杆;244、通孔;245、卷扬机;246、挂扣;247、连接环;248、配重块;25、连接管;3、检测装置;31、螺纹环;32、溶解氧测定仪。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智能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参照图1,一种智能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容纳污水的池体1,池体1上设置有向污水中曝气的曝气装置2,曝气装置2上设置有对污水溶解含氧量进行测定的检测装置3。
[0033]检测装置3检测到污水内含氧量低于细菌氧化分解有机物时所需求的含氧量,曝气装置2向池体1内曝气,从而提高污水含氧量满足细菌氧化分解需求。
[0034]参照图1,池体1内竖直开设有容纳污水的容纳腔11,容纳腔11形状为正方体。
[0035]参照图2,曝气装置2包括固定连接于容纳腔11内的导向机构,导向机构上竖直滑动连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内开设有容纳污水的容纳腔(11),所述池体(1)上设置有曝气装置(2),所述曝气装置(2)包括竖直滑动连接于容纳腔(11)内的进气机构(22),所述池体(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曝气泵(23),所述进气机构(22)与曝气泵(23)连接,所述曝气泵(23)通过进气机构(22)向容纳腔(11)内的污水中曝气,所述进气机构(22)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污水氧含量的检测装置(3),所述池体(1)上设置有驱动进气机构(22)升降的驱动机构(24),所述驱动机构(24)包括固定连接于池体(1)上表面的卷扬机(245),所述卷扬机(245)驱动进气机构(22)升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机构(22)包括竖直滑动连接于容纳腔(11)内的支撑框(221),所述支撑框(221)为方形框,所述支撑框(221)内壁固定连接有多根第一曝气管(223)和多根第二曝气管(224),所述第一曝气管(223)和第二曝气管(224)呈经纬设置,所述第一曝气管(223)和第二曝气管(224)固定连接且连通,所述第一曝气管(223)和第二曝气管(224)侧壁均开设有通气孔(225),第一曝气管(223)通过连接管(25)与曝气泵(23)出气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曝气管(223)侧壁沿第一曝气管(223)轴向开设有多组通气孔(225),所述第二曝气管(224)侧壁沿第二曝气管(224)轴向开设有多组通气孔(225),每组通气孔(225)均包括多个通气孔(225),所述第一曝气管(223)上每组的通气孔(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玉彤叶振良赵玉琪张瑜王统于来男李翔翔李瑞张文丽苏菲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港基景华市政园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