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波透射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4067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电波透射罩,该无线电波透射罩包括壳罩主体,该壳罩主体具有:透明的第一壳罩层,其由塑料材料制成;基材层,其由塑料材料制成,基材层的正面位于第一壳罩层的背面与基材层的背面之间;以及着色层,其设置在第一壳罩层与基材层之间,其中,壳罩主体的外周与中央之间设置有开口,该开口沿厚度方向至少延伸穿过基材层和着色层,并且该开口在基材层的背面上开口。基材层的背面上开口。基材层的背面上开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电波透射罩
[0001]本申请是2018年7月24日提交、专利技术名称为“无线电波透射
[0002]罩”、申请号为201810817204.2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布置在无线电波雷达装置的无线电波路径中的无线电波透射罩。

技术介绍

[0004]近年来,诸如汽车等一些车辆中已经安装有毫米波雷达装置(以下称为雷达装置),以便测量车辆与附近车辆或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或相对速度。如果将这种车辆中的雷达装置布置为露出,则雷达装置可能对车辆的设计特征产生不利影响。鉴于此,例如,将雷达装置布置在位于车辆前部的徽标或前格栅后面,并且徽标等由无线电波可穿过的无线电波透射罩(以下称为壳罩)形成(参见日本专利公开No.2008

230497)。
[0005]上述公开中披露的壳罩包括:设计层、用于覆盖设计层的正面的壳罩层、以及用于覆盖设计层的背面的基材层。壳罩层包括:第一壳罩层,其由第一透明塑料材料制成;以及第二壳罩层,其由含第一透明塑料材料和着色剂的混合材料制成,其中,第二壳罩层覆盖第一壳罩层的背面的一部分。第二壳罩层包括:主部分,其与第一壳罩层的背面相邻;以及壳罩侧接合部分,其具有底切形状(undercut shape),其中,壳罩侧接合部分在整个周部上从主部分的背面突出。基材层由第二塑料材料制成,第二塑料材料的熔点不同于第一透明塑料材料的熔点。基材层包括与壳罩侧接合部分接合的基材侧接合部分。
[0006]利用这种壳罩,第二壳罩层的壳罩侧接合部分和基材层的基材侧接合部分彼此接合,使得第二壳罩层和基材层彼此机械地固定。即使在第二壳罩层和基材层由熔点彼此不同的材料制成的情况下,这也提供了第二壳罩层和基材层的牢固一体化。结果,第二壳罩层和基材层之间的间隙被密封,从而防止诸如雨水等水的渗透。
[0007]在这样的壳罩中,需要在整个周部上形成具有底切形状的壳罩侧接合部分以及基材侧接合部分,以密封由熔点彼此不同的塑料材料制成的第二壳罩层与基材层之间的间隙。因此,例如,如果将用于对壳罩的前方进行记录的摄像机布置在壳罩后面,则需要形成相对于壳罩外周上的周部向内凹陷的凹陷部分,从而为摄像机镜头腾出空间。这可能会对壳罩的设计特征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的无线电波透射罩:其在保持密封性能的同时能提高设计的灵活性。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将无线电波透射罩构造为布置在无线电雷达装置的无线电波路径中。无线电波透射罩包括壳罩主体,其中,壳罩主体具有:透明的第一壳罩层,其由第一塑料材料制成;着色的第二壳罩层,其由含所述第一塑料材料和着色剂的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壳罩层形成在所述第一壳罩层的背面上;以及基材层,其由不
同于所述第一塑料材料的第二塑料材料制成,所述基材层形成在所述第二壳罩层的背面上,所述壳罩主体的外周与中央之间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沿厚度方向至少延伸穿过所述基材层和所述第二壳罩层,并且所述开口在所述基材层的背面上开口,并且在开口周围,基材层和第二壳罩层通过凹突配合而接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密封部分,密封部分密封基材层与第二壳罩层之间的间隙。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总体上示出根据无线电波透射罩的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电波透射罩的正视图;
[0011]图2是沿图1中的线2

2截取的剖视图;
[0012]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电波透射罩中的开口部分及其周围的放大剖视图;
[0013]图4是总体上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无线电波透射罩的正视图;
[0014]图5是沿图4中的线5

5截取的剖视图;
[0015]图6是总体上示出根据无线电波透射罩的变型例的无线电波透射罩的正视图;
[0016]图7是沿图6中的线7

7截取的剖视图;以及
[0017]图8是示出根据无线电波透射罩的变型例的光可穿过的无线电波透射罩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第一实施例
[0019]在下文中,参考图1至图3描述无线电波透射罩的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当从前方观看时,无线电波透射罩(以下称为壳罩10)具有沿横向延伸的椭圆形状。壳罩10包括用作徽标的壳罩主体11和多个安装部分(未示出)。安装部分从壳罩主体11的背面延伸并且附接于设置在车辆的前格栅上的开口。
[0020]如图2所示,无线电波雷达装置99布置在壳罩主体11的后面。无线电波雷达装置99向前发射无线电波(毫米波)并接收由附近车辆或障碍物反射的那些无线电波。换言之,壳罩主体11布置在无线电波雷达装置99的无线电波路径中。
[0021]在下文中,在由无线电波雷达装置99发射的无线电波的行进方向上的前和后被描述为“前”和“后”。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无线电波雷达装置99在车辆的前方向前发射无线电波,所以无线电波的行进方向上的前和后对应于车辆纵向的前和后。
[0022]如图1所示,在壳罩主体11的正面上可视地观察到背景区10a和字符区10b。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字符区10b具有表示英文字母的字母A的形状。如图2和图3所示,壳罩主体11包括构成壳罩主体11的正面(前表面)的第一壳罩层20。
[0023]由于第一壳罩层20在安装在车辆中时应该暴露于外部,因此第一壳罩层20由耐候性和耐磨性优异的聚碳酸酯(第一塑料材料)制成。对应于背景区10a的主部分20a和对应于字符区10b的凹部20b布置在第一壳罩层20的背面上。凹部20b的底部位于主部分20a的前方。
[0024]着色的第二壳罩层30与第一壳罩层20的背面上的对应于主部分20a的部分一体地
形成。第二壳罩层30由包含聚碳酸酯(第一塑料材料)和着色剂的材料制成。
[0025]第二壳罩层30的正面30a和第一壳罩层20的主部分20a用相同类型的塑料材料热焊接在一起。这使第一壳罩层20和第二壳罩层30之间的间隙密封,从而防止诸如雨水等水的渗透。
[0026]如图3所示,在第二壳罩层30中与第一壳罩层20的凹部20b对应的部分上设置有沿厚度方向延伸穿过第二壳罩层30的通孔30b。在第二壳罩层30的背面上形成有在竖直方向上间隔开的向后突出的突起部32。突起部32形成在第二壳罩层30的整个背面上。各个突起部32沿着壳罩主体11的纵向延伸。壳罩主体11的纵向对应于与图3的纸面垂直的方向并对应于图1中的水平方向。
[0027]如图2和图3所示,具有大致U形截面的装饰层40沉积在第一壳罩层20的凹部20b的底部和内表面上以及第二壳罩层30的通孔30b的内表面上,从而一体地形成装饰层40。换言之,装饰层40形成在第一壳罩层20的与通孔30b对应的部分和第二壳罩层30的与通孔30b对应的部分上。装饰层40由诸如铟等金属材料制成。装饰层40形成在与字符区10b对应的凹部20b上,使得通过透明的第一壳罩层20在壳罩主体11的正面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电波透射罩,其构造为布置在无线电波雷达装置的无线电波路径中,所述无线电波透射罩包括壳罩主体,其中,所述壳罩主体包括:透明的第一壳罩层,其由塑料材料制成;基材层,其由塑料材料制成,所述基材层的正面位于所述第一壳罩层的背面与所述基材层的背面之间;以及着色层,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罩层与所述基材层之间,其中,所述壳罩主体的外周与中央之间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沿厚度方向至少延伸穿过所述基材层和所述着色层,并且所述开口在所述基材层的背面上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雄大前田英登大庭达也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