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采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3791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13
一种自动化采血装置,包括有桌台,所述桌台安装有用于揉动血管的滚轴单元、用于固定采血部位的夹持单元、用于存储滤纸的滤纸存储单元、用于抓取滤纸采取血液的采血单元,用于存储采血针的采血针存储单元和夹持采血针刺破皮肤的穿刺单元;所述采血单元包括有抓取模块与运动模块,所述运动模块可带动抓取模块沿桌台左右方向滑动,同时沿桌台前后方向起伏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采血动作,降低了医护人员劳动强度,且自动更换滤纸和采血针,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采血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自动化采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采血是指因检验或相关需要,由医务人员经静脉、动脉以及身体末梢采取血液标本的过程。其中末梢血是指尖血、耳垂血以及足跟血,因其取血方便,多用于一些简单易行,用血量少,测定快速的化验检查,尤其是初生婴儿需要检测苯丙酮尿症和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先天遗传病,但因其身体脆弱不便于静脉采血,也多为使用末梢采血。
[0003]末梢采血通常使用干血滤纸采取血液,采集位置为足弓、耳垂或手指,用酒精消毒采血位置后,用消毒过的针头刺破皮肤,挤压出血点附近位置,使出血量增大,然后将干血滤纸靠近出血点,将血液涂在干血滤纸上的多个圆圈中,大约每个圆圈需要60

80ul血液,保证圆圈滴满,然后室温下干燥数小时,即可送检。
[0004]现有技术中,医护人员采取末梢血需要一手抓住病人的采血部位,另一只手既要进行采血部位消毒,又要拿取采血针,还要拿取干血滤纸将血液滴入不同圆圈中,工作繁杂,劳动强度大,现亟需一种自动化采血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自动化采血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桌台,桌台顶面安装有软垫的一侧为前侧,所述桌台顶面后侧由前至后依次安装有用于揉动血管的滚轴单元、用于固定采血部位的夹持单元、用于存储滤纸的滤纸存储单元、用于抓取滤纸采取血液的采血单元,用于存储采血针的采血针存储单元和夹持采血针刺破皮肤的穿刺单元;
[0007]所述采血单元包括有抓取模块与运动模块,所述滤纸存储单元的出口端与抓取模块的抓取端连通,所述运动模块可带动抓取模块沿桌台左右方向滑动,同时沿桌台前后方向起伏运动,所述穿刺单元包括有夹持模块与活动模块,采血针存储单元的出口端与夹持模块的夹持端连通,所述活动模块可带动夹持模块沿桌台前后方向运动。
[0008]作为优选,所述滚轴单元包括有顶面开口的第一盒体,第一盒体固接在桌台顶面且位于软垫后侧,第一传送带由若干第一转轴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一盒体内左右两侧壁上,第一传送带上固接有第一安装座,滚轴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一安装座上,且与第一转轴平行。
[0009]作为优选,所述夹持单元包括有固接在桌台顶面的第一立板,第一立板位于第一盒体后侧且与第一转轴平行,第一立板面向第一盒体的侧壁上铰接有可配合的第一左夹持块、第一右夹持块,第一立板背对第一盒体的侧壁上铰接有可配合使用的第二左夹持块、第二右夹持块。
[0010]作为优选,所述滤纸存储单元包括有固接在桌台顶面的第二盒体,第二盒体后侧开设有第一开口,且盒体内安装有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固接有可将滤纸推动至第一开口的推板,第一开口处开设有可将滤纸横向取出的竖槽。
[0011]作为优选,所述运动模块包括有固接在桌台顶面,且位于夹持单元后侧的第二立板,第二立板与第一立板平行,第二立板上固接有若干起伏凸台,所述运动模块还包括有安装在桌台顶面,且位于第一立板与夹持单元之间的第二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伸缩方向与第二立板平行,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固接有套筒,方柱可前后滑动的位于套筒内,方柱朝向第二立板的一端固接有可与凸台配合的竖杆,另一端朝向夹持单元且固接有可伸入第一开口内的抓取模块,方柱上还套设有弹簧,弹簧一端与套筒保持接触,另一端与竖杆保持接触;
[0012]所述抓取模块包括有可抓取滤纸的气动吸盘。
[0013]作为优选,所述活动模块包括有前侧开口的第三盒体,第三盒体内安装有第三电动伸缩杆,第三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可伸出第三盒体前侧开口,且固接有夹持模块;
[0014]所述夹持模块包括有气动夹手本体,所述气动夹手本体前端设置有可滑动开合夹持采血针的C形气动手指。
[0015]作为优选,所述采血针存储单元包括有轴心线平行于桌台顶面的第一圆筒,第一圆筒固接在第三盒体前侧外壁上且位于气动夹手本体上方,第一圆盘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一圆筒内且与第一圆筒同轴,第一圆盘边缘开设有若干C形缺口,C形缺口与第一圆筒内壁组成若干可存储采血针的空腔,第一圆筒的圆周外壁上开设有可连通C形气动手指的第二开口,第三盒体内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可转动的穿过第三盒体前侧壁伸入第一圆筒内,且与第一圆盘圆心位置固接;
[0016]所述桌台顶面固接有顶面开口的废弃采血针存储盒,且位于C形气动手指下方。
[0017]作为优选,所述桌台下方设置有气动装置,气动装置与气动吸盘和气动夹手本体动力连接。
[0018]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
[0019]1.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足部自动化采血动作,降低了医护人员劳动强度,使用方便,且通过滤纸存储单元和采血针存储单元实现自动更换滤纸和采血针,降低了血样污染风险和职业暴露风险。
[0020]2.竖杆与第二立板配合形成的采血单元波浪式运动保证滤纸上均匀间距的每一个圆圈与采血点接触采取血液,采满每一个圆圈的同时,也不会污染滤纸其他位置,。
[0021]3.滚轴单元可以沿着胭窝到小隐静脉向下推至踝关节的路径滚动,然后跟随第一传送带从另一侧转动回到胭窝处,可顺着方向挤压血管,汇聚血液,简单实用。
[0022]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3]本专利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滚轴单元爆炸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夹持单元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滤纸存储单元爆炸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采血单元示意图。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穿刺单元示意图。
[0030]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采血针存储单元爆炸图。
[0031]图中:图中:1.桌台;2.软垫;3.第一盒体;4.第一传送带;5.第一转轴;6.第一安装座;7.滚轴;8.第一立板;9.第一左夹持块;10.第一右夹持块;11.第二左夹持块;12.第二右夹持块;13.第二盒体;14.第一开口;15.第一电动伸缩杆;16.推板;17.竖槽;18.第二立板;19.凸台;20.第二电动伸缩杆;21.套筒;22.方柱;23.竖杆;24.弹簧;25.气动吸盘;26.第三盒体;27.第三电动伸缩杆;28.气动夹手本体;29.C形气动手指;30.第一圆筒;31.第一圆盘;32.C形缺口;33.第二开口;34.第一电机;35.气动装置;36.废弃采血针存储盒。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3]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采血装置,包括有桌台(1),桌台(1)顶面安装有软垫(2)的一侧为前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桌台(1)顶面后侧由前至后依次安装有用于揉动血管的滚轴单元、用于固定采血部位的夹持单元、用于存储滤纸的滤纸存储单元、用于抓取滤纸采取血液的采血单元,用于存储采血针的采血针存储单元和夹持采血针刺破皮肤的穿刺单元;所述采血单元包括有抓取模块与运动模块,所述滤纸存储单元的出口端与抓取模块的抓取端连通,所述运动模块可带动抓取模块沿桌台(1)左右方向滑动,同时沿桌台(1)前后方向起伏运动,所述穿刺单元包括有夹持模块与活动模块,采血针存储单元的出口端与夹持模块的夹持端连通,所述活动模块可带动夹持模块沿桌台(1)前后方向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轴单元包括有顶面开口的第一盒体(3),第一盒体(3)固接在桌台(1)顶面且位于软垫(2)后侧,第一传送带(4)由若干第一转轴(5)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一盒体(3)内左右两侧壁上,第一传送带(4)上固接有第一安装座(6),滚轴(7)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一安装座(6)上,且与第一转轴(5)平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单元包括有固接在桌台(1)顶面的第一立板(8),第一立板(8)位于第一盒体(3)后侧且与第一转轴(5)平行,第一立板(8)面向第一盒体(3)的侧壁上铰接有可配合的第一左夹持块(9)、第一右夹持块(10),第一立板(8)背对第一盒体(3)的侧壁上铰接有可配合使用的第二左夹持块(11)、第二右夹持块(1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纸存储单元包括有固接在桌台(1)顶面的第二盒体(13),第二盒体(13)后侧开设有第一开口(14),且盒体内安装有第一电动伸缩杆(15),第一电动伸缩杆(15)的伸缩端固接有可将滤纸推动至第一开口的推板(16),第一开口(14)处开设有可将滤纸横向取出的竖槽(17)。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模块包括有固接在桌台(1)顶面,且位于夹持单元后侧的第二立板(18),第二立板(18)与第一立板(8)平行,第二立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希吴文竹李骏唐俊铨王婷胡童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